本
文
摘
要
陈洪/文
国史、方志和家谱,是我国的三大基本历史文献。方志,是指详细记载一地的地理、沿革、风土、人情等的史志。有全省性的总志、通志,也有州郡府县志,以及乡镇地方志。方志分门别类,取材丰富,为研究地方史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史家们亦早有“郡之有志,犹国之有史”、“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等等之说。编修方志是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记载,我国现存各类解放前旧方志8200余种,包括通志、府、州、厅、县志、乡土志、里镇志、卫志、所志、关志、岛屿志,以及一些具有志书体例和内容的方志初稿、采访册、调查记等。
据史料记载,广元历史上先后有学人编纂过《利州路志》、《广元府志》、《隆庆府志》等志书,均已失传;明朝正德十四年,剑州知州李璧所纂州志,新都杨慎为序,惜毁于明末战火。广元现存旧志不多,现今存世的广元地方旧志,最早只能追溯至明嘉靖年间。为了更好地研究广元地方文史,笔者穷数年之功,收集整理了涉及广元的地方旧志12种(不含省志),仅就视野所及,不揣谫陋,以编纂年为序,对这12部旧志作一爬梳,以求教于斫轮:
明代县志全部失传,仅存唯一府志刻本于台湾
明嘉靖年版《保宁府志》,十四卷,杨瞻督修,杨思震纂修,仅存唯一刻本于台湾,国家图书馆仅有缩微胶卷。杨瞻,字叔后,别号舜原,山西蒲州人,明代宰相杨博之父,以子博贵,官至太子太师,吏部尚书。杨思震,湖南宁乡人,官至河南陕州知州。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受杨瞻之邀,时任安岳县学教谕的杨思震赴阆中纂修《保宁府志》。此志书按舆地、建置、食货、名胜、宦迹、名宦、人物、艺文等八门进行修纂,共计45万余字,纲举目张,条类清晰,对下辖11个州、县均有详细记载。因广元当时隶属保宁府,故志书对广元颇多记载。
清康熙年版手抄本县志存世2种,非官方修志成果
清康熙年版《新纂昭化县志》,两卷,吴珍奇、苟翰俊纂修,今仅存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唯一抄本。此志书由吴珍奇多方搜集史料,自康熙三十五年开始编订,历时二十二年初稿方成,期间苟翰俊亦参与整理。志书记叙简略,约2万字,对研究唐宋时期及明末的史实具有一定的价值。
清康熙年版《苍溪县志》,十一卷,陶淑礼纂修,陶淑礼长子陶其性续纂,今仅存乾隆十年唯一抄本。陶氏父子皆为苍溪人,陶淑礼官至四川忠州学正。据县志叙中所载,陶淑礼以县无专乘,史事无稽,诸多不便,遂亲自搜集史料,“五历寒暑,七易稿篇,编为三十类,有难以数语了者,别为文以纪之。”[陶淑礼:《苍溪县志·叙》,《苍溪县志》第一卷,乾隆抄本。]此志书成书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后经陶其性续纂,记事补至乾隆十年(1745年),共计约3万字。从抄本可见,志书未专列艺文门,但志书第九卷、第十卷专门收载了诗词文赋,共达万余字,除唐宋诗文外,陶淑礼所著诗文就有三十余篇,其中《九子八进士传》一文对论证苍溪状元王樾真伪颇有史料价值。此抄本抄写质量极差,且内容多有谬误,陶淑礼所撰诗文水平更是一般。
清至民国,官方修志现存9种
清乾隆年版《保宁府广元县志》,十三卷,广元知县张赓谟纂修,国家图书馆、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均珍藏有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刻本。此志共十三门,约10万字。收录了唐宋时期著名文人学士的诗、铭、赋、序,约占全书一半,其中《栈道铭》、《五丁力士开蜀门赋》等文对朝天栈道多有描述。
清乾隆年版《苍溪县志》,四卷,苍溪知县丁映奎纂修,今存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刻本,清抄本及民国抄本。志书分图考、星野、建革、疆域、城池、学校、文艺等三十六门,约8万字。
清乾隆年版《昭化县志》,六卷,昭化知县李元纂修,今存乾隆五十年(1785年)刻本,缺卷三、卷五两卷。志书分四十六门,共计10万余字。此志在山川、古迹、津渡等门类记载最为详细,比如古县城的沿革变迁,驿道和津梁的修建,山川名称的由来等,无不备悉。
清雍正年版《剑州志》,二十四卷,剑州知州李梅宾修,杨端纂,今存雍正五年(1727年)刻本。此志依据杨端《剑阳存古录》纂修而成,于雍正五年成书付梓。志书分二十三门,约10万字,其中宋楼钥《宋学士忠文黄公墓志铭》、明杨慎《剑州志序》等文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清道光年版《重修昭化县志》,四十八卷,昭化知县张绍龄修,马玉瓖等纂,今存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刻本和同治三年(1864年)增补本。此志书共十四门,10万余字,是依据乾隆旧志,再参考省志、《龙安府志》等典籍编纂而成。其嘉陵江水条,引《水经》及胡渭《禹贡锥指》,辨东汉水、西汉水之别,驳《广元县志》之误,十分详尽。
清同治年版《剑州志》,十卷,李溶、余文焕等修,李榕等纂,今存同治十二年(1873年)刻本和民国十六年(1927年)铅印本。此志书始修于同治八年(1869年),实为李榕自湖南罢官还乡后,率同其弟李朴、李柄、李栻、李栩,儿子李颖及一众门生编辑而成。志书分十门,约8万字,难能可贵的是,南宋礼部尚书黄裳著作已佚,《汉中行》、《罢籴行》两诗被收录,得以流传至今。
民国版《剑阁县续志》,十卷,王昌蔚、张政等纂修,今存民国十六年(1927年)铅印本。民国十五年九月,张政应聘总纂剑阁县志,十二月成书。名为“续志”,实为重修。书成后,由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军长田颂尧作序。其中不乏一些珍贵的史料,如对蜀学大师陈概的记载。
民国版《苍溪县志》,十五卷,熊道琛、钟俊等修,李灵椿等纂,今存民国十七年(1928年)铅印本。此志分十四门,约20万字,书内增辑了蜀中名人张问陶、乾隆年知县丁映奎等人的诗文,并绘制了县城八景图,如“奎阁凌云”、“杜里游春”等于名胜类中。
民国版《重修广元县志稿》,二十八卷,谢开来等修,王克礼、罗映湘纂,今存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铅印本。该志书体例遵四川省通志局所颁体例而略有损益,共计六编二十八卷,约45万字,各门类记事极为详尽,史料丰富,最有价值的部分应是详细记述了1932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川北的艰苦战事,计8000余字,这在民国方志中尚不多见。
历史上,青川县曾隶属龙安府,旺苍县部分区域曾隶属巴州,苍溪县部分区域隶属阆中。因此,除了这12部旧志外,存世旧志中还有道光年版《保宁府志》、康熙年版《龙安府志》、道光年版《龙安府志》、乾隆年版《巴州志略》、道光年版《巴州志》以及民国《巴中县志》等志书,对广元多有记载。
参考文献:马小彬,《四川历代旧志提要》,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版
来源:广元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