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龚琳娜原创歌曲,龚琳娜唱法,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龚琳娜原创歌曲,龚琳娜唱法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龚琳娜原创歌曲,龚琳娜唱法

龚琳娜是一条眉毛都有表情的人,谈笑之间能生风。昨天上海大风大雨,颇能激发她的热情:“我在此次国风音乐会上特别选取了《潮水娘娘》和《风雨》,我最喜欢迎着风雨乃至大雪唱歌——人在那样强烈变化的自然气候里,最能汲取大自然的能量。”在昨晚,“行走的声音”——国风音乐会在东艺举行之前,龚琳娜接受了本报专访。

图说:龚琳娜在演出中

大风迎面

《潮水娘娘》是一首崇明山歌,但是老锣编配得十分现代感,把原先戏曲小调的气质,通过颇能与现代人共鸣的节奏层层推进。龚琳娜第一次听到这首歌就很喜欢,就去打听原唱者张小末:“我原来以为上海是没有民歌的,就特别想找张小末去学这首歌。我找到上音萧梅老师,她告诉我说,你只能找她哥哥张顺法了——张小末在很年轻的时候已经去世了。我好伤心啊!”她找到张顺法,表明来意,以拼音标注的方式学这首歌,“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学,学了三年才学会发音和唱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必须学会方言才能唱出这个韵味。前年在上海首演时,也是下大雨……“这首歌,就成为我第二张民歌专辑的名字。”

前阵子参加“深圳声乐季”时,她遇到了上海歌唱家石倚洁。龚琳娜好奇的是:“崇明没有山,为何叫山歌?”他答:“我们都叫田山歌、田歌、山歌。”但他好奇的是:“崇明有这首歌吗?我不知道呀!”龚琳娜的《潮水娘娘》激发了上海人、美声歌唱家石倚洁:“我回去也要唱上海的歌!”

图说:龚琳娜在演出中

采风全国

“行走的声音”是音乐会的主题,除了老锣为诗经谱曲的曲目之外,几乎都是龚琳娜走遍山川采风得来。她特地要纠正一个错误——她为电视剧《血色浪漫》唱过一首《圪梁梁》,大家都以为是陕北名歌,后来她到了山西保德遇到原唱者杨仲青。他说她唱的那首歌其实是山西民歌《那是个谁》,人家都误会成陕北民歌了。“我说杨老师,我也误会了,我要在音乐会上告诉大家其实这是首山西保德的名歌。”结果,杨仲青含着眼泪道:“谢谢你把我们家乡的歌曲带给大家,只要全国人民知道我们就很好……”

“现在很多年轻人在抖音直播很多国风、国潮的歌——但他们不出门,靠听歌去模仿、靠15秒来加流量。不走进大自然,不去了解各地戏曲。”她与一些中国年轻的说唱歌手合作,问他们:“为何不把民族的例如新疆音乐的节奏融入呢?”对方说——啊呀没想到,“我们都是模仿美国街头文化的。”那么,为何不深入中国的田间山头、广袤山河呢?“拿来”不是真正的融合。

图说:龚琳娜采风

国风为何?

龚琳娜致力于国风音乐会的主题性推广。昨晚首演的《黍离》选自《诗经·王风》,虽仅有古筝、胡琴、鼓、中提琴等六位伴奏,但是她几乎唱出了美剧《权力的游戏》主题曲的宏大气势。最后一个音符收尾后,观众席里有女生发出了被震慑到倒吸一口冷气的“喔……”

龚琳娜说,大家都在谈国风、国潮,那么到底什么是国风,是否真正能认识到?她认为,“国风”的起源,可以从《诗经》的“风”“雅”“颂”中寻得脉络。“国风是一股风,也是风俗,也是风土人情。”因此,她要“走到哪儿,唱到哪儿,走遍全国,了解真正的国风——国风不是一个地方的风,是全中国的风。”哪怕一首《茉莉花》,音乐学院教出来的只有一个腔调。其实,在江南、河北、东北都有不同的风格。她现场演绎了婉约的江南、中性的河北和爽朗的东北三种完全不同的“茉莉花”,当场让观众掌声雷动。

图说:龚琳娜致力于国风音乐会的主题性推广

民歌不是舞台艺术,而是产生于劳动,不是为表演而创作。所以原生态艺术百分百搬上舞台观众会不习惯。但是,不能因此丢掉其朴实的部分,但是要夸张它的美,“所以在艺术上会赋予复调等方式,但是也要尊重其唱法。”这样观众就能接受。

“我12岁的时候在法国登台唱贵州民歌,立刻理解了——音乐会使得你的文化被人尊重”。真正让世界舞台了解“国风”“国潮”,其实是要找到他们对中国文化的“隔膜的点”。从这个隔膜点入手,找到他们理解的逻辑,注入我们的特质,就能焕发新生。(新民晚报记者 朱光)

更多龚琳娜原创歌曲,龚琳娜唱法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