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我们没打算聊郑秀文到底有多时髦,毕竟她那一辈的香港女星大多都是流行标杆。
在郑秀文2016年的红馆演唱会上,嘉宾黄子华贡献了一段“港城心声”:“今天,Sammi,我想讲一些有社会意义的话给你听……为什么全香港的人都希望你跟许志安在一起?因为……你不用回答,因为这是一个童话!为什么呢,因为金童玉女……曾经爆了,然后破镜,竟然又能够重圆,这个就是童话中的童话,所以你明白吗?这是你的社会意义,你的责任!”
尽管郑秀文有些羞涩地回答,“不是童话啦”,但黄子华继续爆金句:“今时今日的香港,已经没有童话了!所以,你们两口子在家里吵架,如果许志安骂你,你有权跟他说——住口!不是为我,而是为了香港!叫你买酱油就买酱油,不要顶嘴,凡事以大局为重!”
那么套用一句黄子华的话:为什么郑秀文的50岁是件具有社会意义的事?
浙大教授赵鼎新在他的著作《什么是社会学》中提出:分析一个人为何会取得成功,可以有两种叙事维度:一个是历史学常用的时间叙事维度,即在关键节点做对了选择,遇对了伯乐等;另一种是社会学常用的结构叙事维度:即拥有合适的环境、切合了群体情绪等。如果用这套理论分析郑秀文,则两种叙事同时起作用:36年间,她几乎总是提前半步踩中了流行的风口,成为了香港娱乐工业最后的集大成者,自带一种跨越时代的流行天赋。
36年间,郑秀文几乎总是提前半步踩中了流行的风口,成为了香港娱乐工业最后的集大成者,自带一种跨越时代的流行天赋。
她是华语Diva级的歌手,出过50余张唱片,全球销量超过2500万张,开过近200场演唱会,三度获得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女歌手奖,创造过香港最高票房女演员的纪录,15部电影收获3.7亿票房。她也是千禧年“港潮”代言人,火焰头、NIKE眉、彩羽眉等经典造型,现在来看依然时髦。
即将年满50岁的她最近一次出圈,是在视频里着最紧的衫,跳最辣的舞,秀最犀利的二头肌,依然美人如玉剑如虹。这样的50岁,正契合了年轻群体最向往的“大女主”形象:美丽、松弛、自信而强大。
人生到了中场,郑秀文的叙事结构从未改变,不老的港女代表;还在演电影,还希望拿奖,跟比她小20岁的周冬雨竞争金像奖最佳女主角;也是自律的代表,每天跑八公里,素颜做瑜伽;她与时俱进,疫情期间开小型演唱会也落足本钱,新歌邀请年轻一代爱豆王嘉尔合作。用互联网黑话来说,郑秀文吃到了“女性力量”的每一波时代红利。但靠的不是大数据,不是投机取巧找痛点,就是因为她足够努力。如果香港这座城市是一位真实的女性,那就是郑秀文。
香港坊间曾有俗语“冇一个HK人唔中意Sammi!”(没有一个香港人不喜欢郑秀文)。
比她长得美的,比她唱得好的,比她演得好的,大有人在,为什么偏偏是郑秀文呢?
如果把她放到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中去看,答案非常明显。香港的繁茂,本质是借助地理优势,在特殊的年代,成为了内地与西方的中转站与贸易中心,同时也是中西文化之间的“英汉互译”翻译官。
而这座城市所诞育的港女也是“英汉互译”的代表:既有海洋文明培养的现代女性的独立、专业、敬业,又有农耕文明培养的传统女性的务实、贤淑和顾全大局。而且,特别善于抓住转折重点,及时改变路径依赖,以时间换空间,把自己的优势利用“努力”这个杠杆,放到最大。郑秀文自己很清楚:“我一直都希望自己的表演能够向观众传递出能量,就算像我这么一个平凡的人,靠着努力,也可以做出一点成绩。”
<< 左滑查看更多图片 >>
● ● ●
图片来自郑秀文百度贴吧
郑秀文抓住的第一次转折点,是在香港回归前夕,她从华星唱片转投华纳唱片后,形象也快速从乖乖牌玉女转型为摩登天后,重塑了港派审美。这让她在香港娱乐圈辉煌的1990年代突出重围,并在千禧年加冕为天后。
1972年郑秀文出生于一个香港普通的潮汕家庭,上面有三个姐姐,做了很长时间的小妹妹,虽然后来又有了弟弟,但已习惯了受宠,也从此奠定了她在亲密关系中渴望被照顾的模式,先按下不表。
1988年她参加TVB《第7届新秀歌唱大赛》,上台前还要找人帮忙看书包,结果就拿了季军,签约了华星唱片。当新人的头两年,公司给她打造的人设是“清纯玉女”,一头黑发,婴儿肥圆脸,懵懂无害,美得没什么辨识度。两年后她推出了个人首张粤语专辑《郑秀文》,走的还是纯婉路线,翻唱自陈淑桦《梦醒时分》的《思念》,为她获得了该年度“十大中文金曲”最佳新人优秀奖。
郑秀文算得上少年成名,但如果继续走玉女路线,以她的天赋几乎不可能进入第一梯队。毕竟当时的香港娱乐圈是倾国美人们的战场:银幕上有王祖贤、林青霞、张敏,乐坛上叶倩文、梅艳芳和陈慧娴都稳如泰山,王菲、林忆莲、关淑怡各擅胜场;还有个玉女掌门人周慧敏,一样能演能唱。
● ● ●
1990年,郑秀文推出首张同名专辑郑秀文第一次展现出了气势如虹的魅力始于她在歌唱形象上的第一次转型:香港回归前社会变动剧烈,市场更需要个性犀利、能提气的摩登女郎。
1993年,出道三年的郑秀文推出专辑《郑秀文的快乐迷宫》,其中《Chotto等等》一曲,主打边唱边跳的舞曲快歌,让市场看到了她活力无限的一面。同时她全头金发的造型,也开启了港潮后来鲜艳发色的封印。1994年推出的《十诫》,大胆表现情与欲,一度被电台禁播,叛逆加摩登,让郑秀文有了“百变天后”的潜力,但也和华星制定的“玉女”路线大相径庭,导致了被雪藏9个月,最后于1995年改签华纳。有趣的是,她在华星时期最出彩的专辑偏偏也是她转会前的最后一张专辑:《其后》。
1995年这一跳,真正让郑秀文在歌唱事业上脱胎换骨,同时也开始了近十年的减肥大业。一般人的减肥大概也就是少喝两杯奶茶少喝几口碳水,而郑秀文,是在用生命减肥。她自述16岁入行以来没吃过饱饭,奈何先天不是易瘦体质,要想瘦只能对自己下死手。每天只吃一个苹果,或者只吃两片青菜是基操,一度饿晕自己。演唱会期间只吃燕窝及川贝汤,去电视台做采访,自带午餐是红萝卜条和西芹菜条。高强度工作、运动加上强制节食,让郑秀文从1992年巅峰体重的125斤减到了78斤,之后困扰她多年的哮喘也因此而起。
必须承认,减肥这件事对于郑秀文早期的职业生涯,堪称是再塑金身。
● ● ●
1995年,郑秀文在华星时代的最后一张唱片《其后》,非常有含义的名字她的长相本身不算立体,但脱脂后成为了典型的薄颜:五官多锐利线条,轮廓又英朗,同时具备了女性的纤细与男性的硬净,可以在极度艳丽和大气简洁之间反复切换。同时因了神情里这点冷带来的距离感,再性感繁复也不会流于俗气。一件港风潮衫,一般人穿是灾难,郑秀文穿是索爆(粤语的“惹火”),也建立了她的时尚核心竞争力。在《Touch Mi》幕后纪录片里,她穿着印有巨大三叶草Logo的黑色帽衫,“港潮”放在她身上是一种时髦的褒赞,而不是一种过时的时尚。
可以说,减肥的确导致了郑秀文30岁到40岁这一段时期的艰难跋涉,但如果没有这一减,就算能登顶,速度也会慢好几年,未必踩得上香港乐坛最后的黄金期,摘取天后桂冠。1996年,郑秀文首次在香港红馆开演唱会,以利落轮廓劲瘦身材驾驭了Nike眉与巨型玫瑰帽,世人都看得到新黄金之女的诞生:大胆、浮夸、自信与霸气。
1996年、1997年、2001年三度获得香港十大劲歌金曲奖,奠定了她在香港歌坛无可争议的地位。
● ● ●
1996年,郑秀文发行的三张录音室专辑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地接连取到叫好又叫座的成功● ● ●
1997年发行的《我们的主题曲》延续了郑秀文在中板情歌上的成功● ● ●
2000年发行的《去爱吧》是郑秀文制作水准最高的国语专辑● ● ●
2001年发行的《Shocking Pink》里收入了郑秀文至今为止演绎生涯总结式的曲目,《终身美丽》这是郑秀文实力与运气兼具的“好时期”。在歌唱艺术层面,特别是粤语市场,最具标识性的关淑怡和林忆莲,一个突然在1995年销声匿迹,一个逐步把事业转场到 *** 语市场。关淑怡的“退赛”直接把王菲送到了天后的宝座,同时王菲也甚少推出粤语唱片,而是将视野投向整个大中华地区。这个时候,在歌唱流行层面,粤语乐坛一下子只剩下郑秀文了。
华纳唱片在1996年为其推出的《放不低》和《浓情》席卷全港,成为了女歌手里年度最畅销唱片的冠亚军,期间推出的第一张国语专辑《值得》在台湾本地卖到了70万张,这波热潮顺延到了来年的《为你等》、《我们的主题曲》和《生活语言》。即便1998年到2000年是她歌唱事业的荆棘期,但她依旧乘风破浪地推出佳作和热曲,这也得益于当时港台唱片行业工业化制作的速度。虽然当时的陈慧琳,杨千嬅,甚至容祖儿总是被视为敌人,但她们始终差一口气。
在这些轻快而美丽的爱情电影中,郑秀文所饰演的女主角们,总是敏感、善良,又自带喜剧式的神经质,还时髦得毫不费力:宽大西装外套、粗棒针毛衣、衬衫配背心,几乎塑造了千禧年两岸女性对都市女郎的大部分想象。
与此同时,香港影坛也开启了郑秀文的“ *** ”时代:2000年与刘德华合演的《孤男寡女》以3500万票房荣登当年香港最卖座的华语片,同年的《夏日的么么茶》也是一代经典。2002年以又硬又纯的《钟无艳》、暴肥暴瘦的《瘦身男女》、控制狂港女的《同居蜜友》,同时入围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见证了香港电影最后的辉煌。
这些轻快而美丽的爱情电影中,郑秀文所饰演的女主角们,总是敏感、善良,又自带喜剧式的神经质,还时髦得毫不费力:宽大西装外套、粗棒针毛衣、衬衫配背心,几乎塑造了千禧年两岸女性对都市女郎的大部分想象。
郑秀文是把自己作为主料,加入了“都女”神话,才让普通女观众有足够投射:我不完美,但依然有机会获得真爱。她为乐坛和影坛提供的这一款路线,本身就是对娱乐工业的重大贡献。她更谱写了中生代港女特有的性感:从来不是少女风,而是成年女性,有力量,有主见,不一定总是从容,但从不讨好。最重要的是:领先,而不是跟随。(依旧得益于香港这座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当时所造就的信息不对等)
郑秀文的加冕,是因为她注定了要代表这个城市、这种女性。
“我承认我既是完美主义的拥戴者,同时亦是完美主义之下的受害者。”
郑秀文这半生,几乎都可以在她的歌名中找到坐标点。出道头十年是《眉飞色舞》,中间时刻是《高山低谷》。
她的低谷期是2005年《长恨歌》票房口碑双输后。身患抑郁症的她,其实心态崩盘始于接拍《长恨歌》之前,原因就是她的拼命,以及背后的极度要求完美。“我承认我既是完美主义的拥戴者,同时亦是完美主义之下的受害者。”
“我最成功的时候也是几十年最不快乐的时候,因为很紧张所有事,所有跌宕起伏,成功变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盛名之下,郑秀文一直被“自我否定”这条黑狗追逐。
演唱会唱错调子,会让郑秀文极度焦虑,整夜不停哭泣。遇到同事因交通原因迟到,也会大发火责备对方。最让她意难平的,就是始终如一地被金像奖“嫌弃”。
《孤男寡女》她第一次提名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就输给了《花样年华》的张曼玉。2002年五个提名她独占三个,依然输给了《地久天长》的张艾嘉。一面是大众毫不掩饰的喜爱,一面是学院派有意无意的拒绝,狮子女王郑秀文自然不能接受这一点不完美。
拍完《钟无艳》,郑秀文就在接受郑裕玲采访时吐露:一直担心自己从都市轻喜剧过渡到无厘头喜剧的失败,“那种压力是我无法承受的”。对“做不到”的恐惧,让她经常在片场就会哭到崩溃。好在大姐大梅艳芳很体谅体贴,愿意等她恢复,才终于把电影拍完。她对于自己屡屡拿奖陪跑的解释也充满了自我否定,“我想还不是时候,我自己都不认同我自己,突然给我那么多我也承受不起”。这种对完美的极度苛求,在2004年拍摄《长恨歌》时被发酵到极致。“我必须承认,以前我很注重别人对我的看法,尤其是成功不成功。”
电影开拍前,外界就不看好郑秀文饰演和自己天差地别的上海小姐“王琦瑶”。为了争口气,郑秀文展示了这个时代的新人已无法想象的卷:剧本翻到差点发霉;根据剧情进度快速且反复地增肥减肥,为了穿上旗袍而绝食;低温下穿旗袍,哮喘时刻有复发危险。但现实情况就是,王琦瑶真的不是郑秀文能拿下的角色。她最擅长扮演的就是生活在香港都市中的普通女性,一旦需要突破舒适区,进入《长恨歌》这样的文学叙事,就暴露了她作为演员的缺陷:无法演绎更细腻、更需要想象力的复杂人物。关锦鹏后来回忆,拍摄中途郑秀文“不断给自己压力,以至于内心已经有些愤怒”。最严重时,她无法说话,和外界唯一的交流就是门缝下的纸条。
更糟的是,《长恨歌》千辛万苦拍完并上映后,票房惨败恶评如潮。其实一部电影的失败很难单一归罪于某一环节,《长恨歌》本身的调度与剪辑不够完美,郑秀文不过是其中最明显的一环。但当时舆论普遍认为是她毁了这部电影,票房女皇一朝跌下神坛。第二年4月份的金像奖上,再度提名她毫无悬念地输给了《如果•爱》中状态巅峰的周迅。
《长恨歌》饮恨后,郑秀文意识到自己患了抑郁症,“我要好好生一场病了”。“不管自己多开心、多难过、多疯狂,我都不处理。这么多年下来,有很多污垢,情绪堆积。直到某一点,爆发了,于是崩溃了。”
这一瘫痪,就是近三年的消失。她能做的就是先接受这个瘫痪的自己。在每个深夜循环播放《红绿灯》,自闭,绝望,一度暴肥到130多斤,“我每天都有10000个自杀的理由,但是我用10001个活下去的理由打败它”。
她在和同样罹患抑郁症的薛凯琪对谈时提到,这段和抑郁症抗争的时期,她甚至没有求医,全靠读书、旅行、画画、健身、信仰、写专栏,生生揪着头发把自己从人生低谷中拔了出来。虽然抑郁症求医才是正途,但也不能不佩服郑秀文的狠和绝。
2007年,郑秀文再次把支离破碎的自己拼合在一起,开始愿意在人前展露一丝脆弱。她连开8场演唱会,正式宣布满血复活。在演唱会现场她念了一封写给自己的手写信:“人生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竞技,与人无关。战胜一个懦弱的自己,胜过击败其他生命。”
“人生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竞技,与人无关。战胜一个懦弱的自己,胜过击败其他生命。”
● ● ●
2007年,休息三年后,共计八场的《Show Mi》演唱会成为了郑秀文的复出之作打败、挫折、成功、努力是郑秀文词典里的高频词。只是再次出发的她,懂得了自律也可以转化视角,向往完美而不必要求完美。
她又开始减肥,不再是靠绝食,而是每天早起跑步八公里,从此有了“八公里小姐”的昵称。她也懂得了享受自己擅长的,接受那些无法改变的:“我看清了成功和金钱的真相,这些或许可以建筑我的生活,但却一点不能满足我的‘生命’。”
间隔三年,已经是香港回归第二个十年的开始。娱乐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唱片和香港电影进入了明显的衰退期。而郑秀文,像她的伯乐杜琪峰所说的那样,还是“肯出来演戏的最好的女演员”。她凭《高海拔之恋2》(2012)入围金像奖,又输给了《春娇与志明》中的杨千嬅;《盲探》(2013)入围,输给了《一代宗师》中孤注一掷的章子怡;《花椒之味》(2019)和《圣荷西谋杀案》(2020)双双提名,结果输给了《少年的你》中的周冬雨。
18年间,6次入围金像奖,却始终未能获得自己那一顶影后桂冠。
回顾郑秀文和金像奖这一段“虐恋”,归根到底还是一个问题:本色演员之痛。
郑秀文属于本色演员,早期最擅长的都市轻喜剧,偏偏不被学院派放在眼里,还不断和天赋型选手撞车。其实这个问题全世界都一样,千禧年前后好莱坞也十分流行这一类小妞电影,当时的同类型演员诸如Reese Witherspoon、Drew Barrymore也从未凭借相似主题的影片获得奥斯卡。虽然Reese日后还是凭借转型之作,歌舞片《与歌同行》拿到了小金人,但是当郑秀文需要转型到严肃题材时,香港本地电影业就已很难提供足够好的资源支持。
但过尽千帆的Sammi,已经能接受这些生命中的遗憾,以及港娱黄金期不可避免的逝去。在《盲探》和《花椒之味》依然有合作的最佳CP刘德华看得很清楚,“这些年她经历了很多事情,表演不像之前那么冲了,以前她付出8分就想要得到8分回报,现在付出的时候不会去想回报,不那么进取了”。
郑秀文在社媒上放出自己的十年对照图:十年前对抗世界的削薄,看上去尖锐、愤怒,面色苍白;十年后肌肉清晰线条匀称,镇定而平和,与世界、与自己和解。她依然坚持跑步,去菜市买菜自己做饭,在社媒上发健身后的素颜视频,接纳年龄的增长,不再强行要把自己塑造成完美的“她者”。
从35~50岁,郑秀文这15年的主题曲,依然是《终身美丽》。“我相信是原来心中一直有这样的画面:很努力很努力很努力工作以后,有一天可以比较随心所欲去生活。”“我生活上不需要跟着世界走得太快,所以我会用自己的节奏去生活。”
这一次踩中了时代的转折点,是社会需要更能与自己和解、向内探索自己的女性,而郑秀文一样需要这样的自己。
“她说她并非要成就什么惊天动地的爱情,只想踏实地经营一段平凡人的情感。”
要分析郑秀文,还有一个重要的变量必须加入框架,就是许志安。她在事业上每一次关键点转型都朝着更高更快更好的方向,唯一不肯更新的,就是和许志安的这段关系。
31年一双人,谈得像18季的《实习医生格蕾》,经历了所有能经历的复杂感情阶段:青梅竹马,爱情长跑,分手再复合,男方出轨再回归家庭,而郑秀文还是选择原谅他,虽千万人吾往矣。为什么必须是许志安?很简单,他见证了她时间框架中几乎所有起落,提供了她结构框架中所需的重要情绪价值。
一个冷知识,许志安不是郑秀文的初恋。在郑裕玲采访中她透露,中学曾有一个初恋,出道后还曾对妈妈撒谎,假装去泰国工作其实是为了陪一个约会对象,但许志安是她演艺生涯永恒的见证者。
迷妹郑秀文刚出道的档案中,“偶像一栏”明明白白写着“许志安”。19岁开始和许志安秘密交往,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梦女成真”。这段爱情长跑虽然一直不公开,却贡献了大量名场面:1996年郑秀文的首次个唱,外婆离世,许志安就在台下支持她;1999年的演唱会突然停电,她在台上大喊“安仔救我”,许志安马上冲上台去保护她;2001年个唱遭遇911,观众纷纷离场,许志安依然在台上和郑秀文对唱;2002年,许志安终于在“劲歌金曲颁奖典礼”拿奖,一段“厨房宣言”感谢郑秀文,终于公开了11年的恋情;2004年两人分手后仍是好友关系,2007年郑秀文复出开演唱会时,坐在台下的,还是许志安。“经过高峰和低谷,他就像磐石一样。我的每一次演唱会我都希望他来。”
郑秀文始终深深肯定许志安对自己的包容:“我想要对方疼我多于我疼他,我比较习惯被疼,而且是 *** 。”“不要当我是某人的大姐姐,我是很妹妹的状态,(想)被照顾呵护。”虽然自认妹妹,但不得不说的是在他俩的关系中,女方远比男方勇于表达,也是这段爱情童话的主导者。2011年两人被拍到复合约会,还是郑秀文写了一封文情并茂的 *** 。“我并非要成就什么惊天动地的爱情,只想踏实地经营一段平凡人的情感。”两年后,也是郑秀文主动告诉好友“可以叫我许太了”,大众才知道两人已经结婚。2019年许志安婚后出轨被爆,郑秀文静默数日,再次以 *** 表示:“正视自己的软弱,不放弃自己,不放弃对方。”
也许70后80后的粉丝见证过这段感情的波折重重,唏嘘不已,但新一代几乎完全难以理解郑秀文的决定,甚至认为这和她长期以来的独立大女人人设相违背。其实,天后的基本人设一直没变。在2003年的一次采访中,她说:“观众在报纸上看到的是否完全真实反映出彼此的关系?或者一对情侣的关系究竟如何,真这么简单,三言两语,几份头条就能说得清楚?没这么简单,别太天真。”2022年的采访中,她依然不改口风:“人人对发生在你身上的事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期望……但直到遇到,突如其来的事,你才看到真正的选择如何,才明白自己是怎样的人。最后只能听一把声音……就是自己的声音。”
“我爱,我选,我负责,与人无尤。”
郑秀文一直选择忠于自己——忠于这个“喜欢许志安的自己”,我爱,我选,我负责,与人无尤。“活得越久,越还原真正的自己。”
香港回归25周年,她的职业生涯一直是历史的反射镜:香港经济腾飞,娱乐业辐射大中华区,乃至东亚;回归祖国,两个世纪的更替,香港娱乐业的衰退而后重建……她的每一次痛苦与涅槃,都和这座城市的命运紧密链接。而普通人的困惑,居然也能在她的每一次进化中,找到一点方法论。
如麦高登(Gordon Mathews)教授主讲的《我们为什么活着》中所说:“我们比我们自己所想要的自由,今天你有多种多样的人生意义,意义可以在任何地方被找寻到,我们应该比我们现在更快乐。我们或者不是为了荣誉,而是为了那些时刻。”
郑秀文说,再找一次很大的成功感的确越来越难,“但其实每一次得到成功感都很难”。她曾引用卫兰的歌,“就算世界无童话,放下包袱完成它,就来学攀山者有心不会怕”,或者这也是唱尽了港女心事:从人定胜天,到与自己和解。
在郑秀文看来,50岁不是大事,只是无事。“心里面住了一个小女童,可能到我70岁都不会走。”最佳状态的到来,永远是明天。“没有东西想再出,没有能力再出时,就是回家饮杯奶的时候……(但)经常觉得自己还未到饮奶的时候。”
当我们谈论郑秀文的50岁时,也是在谈如何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活出属于自己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