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楼盘出问题(楼房质量出现问题找哪个部门?),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楼盘出问题(楼房质量出现问题找哪个部门?)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楼盘出问题(楼房质量出现问题找哪个部门?)

北京章哥,房地产从业20年,通晓业内门道,我不做所谓的“专家”,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

一、

连着收到三起找我算账的,都是因为南四环中铁的限竞房。之前我发过文,原话大意是:限竞房理论上质量不会太好,但中铁的毕竟是在总部附近,而一般的开发商都犯不上惹麻烦,因此这两个应该质量好些。要不然业主们 *** 太方便,买个菜的就顺路去总部待会儿,还不得把老总们烦死?所以如果非得买限竞房,那就相对选这里吧。

结果是我打脸了,其中一个小区已经被评为丰台区质量最差的限竞房了, *** 风波沸沸扬扬的。这三人都是买了这里的,自然就找我算账来了。其中两个还算平和,没说的太多,只是谴责我两句。我接受,谁让咱有误导的嫌疑呢?另一个就很激烈了,非说是我拿了开发商的钱了,否则不会为他们鼓吹。给我两条道儿,要买帮他退房,拿回全部资金;要么去帮他 *** ,拿到合理的补偿。

沃天,我还真犯不上的。是否拿开发商的钱了没必要跟你解释,拿了又怎样?我就是开发商又能怎样?网上给项目做推广组织看房团的多了,那是明着做广告,怎么不找他们 *** 去啊?我这从来也没说过什么限竞房的好话,倒找我 *** 来了。

劝他甭跟我这浪费工夫了,我可本来就是给开发商打工的,耍赖拖延不讲理那是咱的基本职业素质,没理都能搅七分,何况这跟我没关系的呢。

二、

不过这回真的是我打脸了,多年不接触一线开发,把一些职场潜规则都给忘了。

之所以我说离开发商总部近的小区会质量好,那是因为当年的这种事儿多,我所在的公司也经历过,确实很重视质量。

但我忘了,当年是当年,现在是现在,时过境迁,产品和开发模式都不一样了。当年的开发商规模都不算多大,基本上每家都只有几个项目,十个八个就算是多的了。那无论老板还是事业部就都照看的过来,能时不时的去督导,质量也就相对好控制。

而现在的开发商是真正的集团型模块化运作,动不动几十个项目同期建设,谁也照看不过来。那就只能是权力分解到各个中心或事业部,而对于总部来说只考核指标,具体的质量管不着了。

而且具体质量也和项目公司没多大关系,都是集团指派的承建商,价格也自然是跟总部核算的。项目公司更多的就是负责营销,权力不大。那在这种情况下,质量好不好的跟任何项目都无关,和总部也无关,都是数字在控制着的。这可以说是大企业病,也就是只要不违反流程,那连负责任的人都找不到,出点儿事儿也是正常现象。

再一点,当年的都是商品房,那无论项目是否好卖,市场环境是否好,项目都是有卖高价的可能的。在这种利益趋势下,把质量做好就有利可图,至少是开发商有动力这么做。

而现在是限竞房,售价已经限死,质量做的再好也不许卖高价。那在这种情况下,节省成本才是集团考核的重中之重。那甘蔗没有两头甜的,既然是集团要求控制成本,自然是没法在质量上太苛刻,就算人家做的不好也没什么可说的。

而且作为总部老总,就算是门口来了 *** 的又能怎样?找项目总去批评犯不上,跨级了,也说不着人家。哪怕是找区域总都不合适,不仅也跨级,而且也没什么可批评人家的。 *** 怎么了,太正常不过了,哪个项目不被 *** 啊?总不能说到总部闹几次就受不了吧,这领导当的也太不了解基层的疾苦了。

所以就算是家门口的项目被 *** 了,老总们也是有苦说不出,只能忍着,连处理的权力都没有。毕竟这是大企业,制度流程才是第一位的,只要没有太过分的事情发生,那就不能破坏规矩。

所以,这项目就跟是否在总部附近无关了,完全两码事儿。之前是我忽视了这些潜规则,被人怼也是应该的。但我也管不着 *** ,更没有补偿的义务。从来我也没推荐过限竞房,更没组织过看房团,既然没赚钱,那就坚决不负责。

三、

为什么我总说这两年的新楼盘质量好的不多?其实就是老祖宗的一句话,一分钱一分货!

而且在商品中,不能光看总价多少,主要得看成本是多少,也就是毛利率多少。比如同样的一款面包,之前买5块,现在买10块,是现在的质量更好了吗?未必。

因为有可能之前的面粉才1块钱,现在8块钱了,那利润率还降低了。或许所放的配料和人工精细程度也随之降低了,价钱越贵,质量越差了。

经济学里有句话,叫价格决定成本,而不是成本决定价格。成本再高也是商家的事儿,跟消费者无关,卖的贵人家还不买了呢。我不管你面包的成本是多少,反正超过5块我就吃不起,不买了。

但是,如果面包商预计他们的商品能买到10块钱,那或许会增加配料,注重质量,目的就是卖的更贵。

再打个比方,工资,这是典型的价格决定成本。给我3000一个月,那我就干3000的活儿,什么加班奉献的免谈,敢废话我还辞职不干了呢。如果给我3万呢,那让我吃屎都不带蘸芥末的,宁可忍了也不辞职。如果给到30万,那这条命都归你了,这辈子都给你打工,干啥都行,敢开除我倒没准儿跟你玩命。

在房子上也一样,从来也没有成本决定价格。比如我10万一平拿了一块地,本来预计卖20万的。但到了上市的时候行情跌到5万了,那没辙,认倒霉,就只能5万的卖。但如果涨到30万了,也肯定不会卖便宜了,只是有可能再多送点儿家具装修而已。而如果说涨到80万了,那或许送的东西更多,目的是卖的更快点儿,价格决定成本。

四、

这几年的各种限竞房、限价房就是这种情况,明知道售价被限死,那开发商就没有了卖高价的可能。查的又这么严,连什么捆绑销售都不好干。那要想不赔钱或者是盈利,最好的办法就是降低成本。这就是价格决定成本。

而且不光是这些政策房保障房,商品房也一样存在限价。只不过不是明说而已,但你敢报个高价试试,肯定通不过审批。那既然没了多赚钱的预期,傻子才会注重质量呢,能省一点儿是一点儿吧。

当然,价格低了就有可能加快回款速度,这对开发商来说也等于是利好,节省了资金成本。所以这两年就出现这种怪现象,就是拿了地没几个月就能达到预售条件,也就是能收钱了。可是从此之后的建设速度就慢了下来,两三年交房是正常,再往后拖的都有可能。这是因为开发商要尽量长的占用买房人的资金,相当于无息贷款,借此来弥补利润上的不足。

所以,在限价的时期,最好不要幻想开发商能做慈善,把质量做的有多好。减质减配必然是常规,能保证基础质量那就算是仁至义尽了,别幻想得到太多。毕竟开发商不是做慈善的,人家没有赔本儿赚吆喝的义务。

五、

那这问题来了,不都说是开发商要进行品牌建设吗,难道他们就不怕砸牌子吗?当然不怕了,因为房子的所谓品牌是无所谓的,这并不是个复购率高的商品,回头客很少的。也就是说,大多数家庭一辈子也就买一两次房,培养所谓的品牌忠诚度没什么用。只要名气大就够了,人们记不住是因为什么出名的。地产的所谓品牌,绝大多数都是扯淡,而且只有豪宅才能收到品牌溢价,中低端楼盘无所谓。

那也就是说,哪怕是这次质量不好坑了你,该认倒霉也得认倒霉,反正人家也没幻想你下次还买,这又不是卖衣服和开饭馆儿。而且,人类的记忆是很差的,别看这次闹腾的挺欢,过俩月就啥事儿没有了。甚至说,甭管这次人们喊的多凶,下次只要这开发商一打折促销,还是无数人的往里冲。万科都出了无数次的质量问题了,有人记得住和确定不买吗?其他的各个品牌哪个不是烂事儿一堆,有几个记得住的,有几个忍得住见便宜不占的?

所以,根本没有开发商会在乎质量的,尤其是比较隐秘的工程,谁看的出来啊。都这么便宜了,还好意思跟人家要求质量吗?再者说了,又不是一家开发商这么做,所有的全一样,大家全黑,也就无所谓李逵李鬼了。

六、

还有个问题,那监管者难道不管吗?

凭什么管?人家出了问题没整改吗?既然改了就是好同志,都不容易,要给人家创造税收缴纳土地金的生存空间的,否则以后谁还拿地盖房,财政收入找谁收啊?

而且,领导们的主要政绩是压住房价,不是确保质量。只要房价没涨上去就行了,质量问题就不能凑合一下吗?

早就告诉你们房住不炒了,既然能住就别总惦记着炒房。质量越好就越有投资性,就越容易炒高。之所以控制价格就是不让开发商做好质量,那样就炒不起来了,大家都合适。我们得到了政绩,开发商赚到了钱,你响应了号召也住上了房子,其他的就别多想了。认倒霉吧,不认也没辙,贪小便宜吃大亏,活该。

仅供参考。

更多楼盘出问题(楼房质量出现问题找哪个部门?)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