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近日,位于江苏省泰州市的“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入选2022年度(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早在2014年,“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已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双遗产”成为当地发展的金字招牌。(文化是闲出来的~踏迹寻音笔记)
江苏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兴化,是镶嵌在苏北里下河平原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这片美丽神奇的土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称昭阳,建城已有2300多年历史,是江淮地区的一颗水乡明珠,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水乡美景。水上森林、四牌楼、郑板桥故居、上池药斋,历史与现代的相交相融。
千岛油菜花垛田
春风又绿江南岸,油菜花开遍地金。跟随摄影家慕名来到江苏兴化拍摄油菜花,这里千垛油菜花,花在水间,水在花中,是摄影发烧友的圣地。
兴化千垛菜花位于兴化市缸顾乡,以千岛样式形成的垛田景观享誉全国。据考证,750年前,缸顾乡农民在水中取土堆田,整齐如垛,并在上面种植农作物,才演变成现今的生态景致。每年的清明前后,在辽阔的水面上,千姿百态的垛田形成了上千个湖中小岛,岛上开满金灿灿的油菜花,在水面上形成一片金黄色的花海,一望无际,令人叹为观止。
这里河港纵横,菱藕飘香,块块隔垛宛如漂浮于水面上的岛屿,有“万岛之国”的美誉。每年春季,油菜花开,蓝天、碧水、“金岛”织就了“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奇丽画面。泛舟其中,如入迷宫,浓郁花香让人迷醉,旖旎风光令人忘返。
翌日凌晨五时,我们乘车来到千垛油菜花景区。在花海里步行200米,登上了八角三层观景塔,360度无死角,拿相机,找机位,立三脚架,此时东方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快门声此起彼伏。
步入花海,木栈道连接着小桥,一步一景,一花一世界。一抹白云在天际,映衬着满地的黄色,这样的景色就是一幅画,我也成为画中的人。船行于垛田之间,随便进入一条小河汊,便可隐匿行迹。
陆游诗云:“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在兴化花田构图,一垛一垛的油菜花都会说话,它说给大地听,说给昆虫听,说给露珠听,说给小鸟听,说给阳光听。喁喁,喁喁。季节的轮转,原是听了金灿灿油菜花的话。春来,叶绿,菜花黄。
李园船厅之趣
李园船厅乃兴化市最完好的一处古迹,颇得江南园林之趣。虽说中国古园林建筑中,常有将船与厅完美结合的石舫、不系舟之类,但那多半是靠在湖边水沿的,李园船厅却完完全全看不到一点水迹,又处处突出一个“水”字。
船,够宽敞的;厅亦气派,古雅朴拙。尤其是那双面镂空的楠木雕花隔舱板,一面是鹿含灵芝,一面却是飞舞仙鹤,栩栩如生地定格在葫芦架下,取“ *** ”吉祥之意,让人见之难忘,为那繁复精巧的雕镂技艺与工夫。厅是分为三间的,呈L形,“沧浪画舫”占两间,“松云山馆”占一间,前者是相通的东西两间书房,不过让舱板隔开而已。
眼前虽无书可读,闲闲地坐下来,或推开一两间花窗扇,让阳光自由地照进来,厅内顿时明亮一片。饱吸着园内的花草气息,听听鸟雀在覆了浅浅落叶的鱼鳞瓦上“嘀呖呖”地欢唱,倒也是一种逃离市井喧嚣的享受。往窗外瞧,有一斜坡,极似船上的跳板,宽宽地搭在花木扶疏的岸边。这一想,船便是行驶在碧波之中了。
“松云山馆”有两扇门,门上有对联曰: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门与门之间的板壁上是一幅中堂画,高山流水,松涛飞瀑。据说原来挂的是一巨大的水银镜,象征着主人的清明坦荡。推开门,“松云山馆”已呈南北方向,布置格局又是不同,流苏宫灯高悬,门楣上又挂了四季花鸟玻璃匾,说是从法国进口的。
最抢眼的,里面又辟出一间“谅斋”,以外方内圆的栏杆与外间相隔,上有冰纹,里面有板桥字画,乃主人 *** 养性之所。“谅”取体谅、宽容之意。此处正是主人李小波招待大客商,聊天品茗谈买卖之所,有时也有堂会,请上两个梨园子弟唱上一曲,让悠扬的丝竹伴着清亮的歌唱在船厅内如水流淌,真正是风雅之至。
撇开上文中所说的跳板似的斜坡,船厅本身就是一画舫式的建筑,船头的花台上植有百年紫藤,盘根错节的藤蔓好似长长的船缆,一直缠绕到画舫右侧的石头船柱之上。更让人生出无限水意的则是园内铺就的窄仄青砖,一律呈波浪状。若在月光朗照之下,满地银辉也许真的让人听到汩汩的流水声,疑惑此处泊有一艘精致画舫。据说,园主人李小波还真的在船厅建成之时,将园中放满清水,波光粼粼中,让画舫“扬帆航行”过一次,也合了其名“小波”之意。
李小波何许人?不过一扬州富商而已,建一私家园林也不稀奇。奇的是他头脑灵活,有异于常人的想法。据说,李小波在兴化人烟稠密的四牌楼附近开了一爿当典,却生意萧条,让他好生苦恼。晚上,正在床上辗转反侧,忽听得一阵阵“哐啷哐啷”的铁镣声,夹之以犯人的哭号与惨叫,让人好生郁闷。他这才想起隔壁是一牢狱,如此阴森的“牢地”,哪有半点生意,开当典又岂能兴旺发达?翌日清早,满腹心事的他经过八字桥头,放眼一望,见一艘艘大船正起锚远航,心中顿时有了主意——他要建一座船厅,将牢狱里的镣铐之声化为起锚远航的锚链之声。一来解其不祥之兆,同时又巧借其声,预示着当典生意的兴旺发达。据说,李家的当典后来果真是顾客盈门,日进斗金,李小波成了百万富翁。
小小一个园林建筑,竟也能唱戏一般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化不祥为吉兆,细细玩味,确也颇有情趣。更让我喜欢的是李园的古雅与清幽,还有几株百年古树,陪伴船厅历经时光之流水,一路走来,依然叶茂枝繁,油光碧绿。园内所有题额均为清代名家刘墉、阮元、吴让之所题,至今保存甚好。
在郑板桥故居留影
在兴化,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绝对是个家喻户晓的历史名人。他的一些名言名诗,至今广为流传,例如“吃亏是福”,“难得糊涂”,“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入糊涂更难”,“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删繁就简三秋树,立意标新二月花”,“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等等。
现在兴化市区的通衢大道上,有条古色古香的商业街,街口耸立着一座高大牌坊,上书“板桥街”三字,郑板桥故居就坐落在牌坊旁边。
这是一座粉墙黛瓦的清代民居,据说最初只是一间茅屋,后来改为瓦木结构。大门门额上嵌有赵朴初手书“郑板桥故居”石刻,入内有门堂、上下屋、小书斋、小厨房等建筑。四下环顾,小院小屋,寥落简陋,然而墙边角隅,兰竹萧疏,环境清幽雅致,布局朴实无华,别有一种豪门巨宅所缺的文人意趣。
正中堂屋上悬刘海粟题书“郑燮故居”木匾一块。东西房为卧室,陈列有郑氏祖传的家具,壁上悬满板桥木刻楹联、书画墨迹。朝北下屋三间,门额外嵌有板桥手书“聊避风雨”四字砖刻,联想起他的诗句:“闭门何处不深山,蜗居无多八九间”,不是隐寓着主人安贫乐道而神游八极的旨趣与志向吗?
庭院东侧的月洞门内为小书斋,是板桥当年读书作画的地方,书房内陈设古朴,门窗前有天井小院,翠竹疏朗,清新幽静,这是读书人最向往的所在了。郑板桥画竹五十余年,自述“凡吾画竹,无所师承”,每日“晨起看竹,烟光日影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他的创作灵感,就是这样得来的。
兴化还有一座郑板桥纪念馆,以各种书画墨迹、遗物照片等,展示板桥的生平与艺术成就。看到郑板桥在山东做县令任上,洞悉下层疾苦,终因救灾而得罪了巨室,毅然辞官返乡,在惜别绅民所画的一幅竹子上题诗一首:“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细细品味,觉得诗中没有后悔,没有委屈,没有无奈,更没有伤感,有的只是心胸旷达者自然流露出来的一种潇洒。徐悲鸿倾心推崇“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确也不算过誉。
其实,郑板桥的选择是对的,正因为他不阿附权贵,不迷恋官场,回家以卖画为生,才能无官一身轻,无羁无绊,自由自在,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艺术才华,终成一代名人。
前些年,在江苏兴化东门的竹泓港,还发现了私人收藏的郑板桥的手抄本。其中有《乡村演戏词》八首,在历代所流传的各种“词抄”与“小唱”的版本中,都未收入,很是珍贵
其中描绘当时乡民观戏和戏班演出的状况,生动有趣,使人如临其境。如:“一见戏班来,这庄中闹不开,家家去把亲朋带。藕架齐摆,铴锣儿齐筛,麻团油脆盘盘摆。绕画台,提篮抬砖,哄得众人呆”。这是说明,当时的乡民将看戏当作重要的文化生活。呼朋带亲,亲切款待。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还有:“才打开场锣,戏场中人渐多,邻庄亲友茶棚坐,请客走如梭,一见扯儿拖,反将好戏耽迟误,听笙歌,热闹轰轰,急煞小哥哥”。文词贴切,通俗易懂。数百年前苏北地区的民俗乡情,可见一斑。
民歌唱到了 ***
据史料记载,春秋时,兴化属于吴地,当时泰伯建勾吴国,泰伯“以歌为教”,吴语民歌并很快发展起来。兴化先民把自己的夷语土歌与吴歌融合、互补,形成了以歌咏形式为主的地方民歌。
兴化民歌由“劳动号子”和“民间小调”等结合而成。“劳动号子”是劳动人民在劳作时为减轻疲劳、提神起劲而哼唱的歌曲。
茅山号子《梁山伯与祝英台 》
民间小调的内容多歌唱历史故事、历史人物、才子佳人,赞美风土人情等,其旋律流畅,曲调优美委婉,结构严谨整齐。
兴化民歌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1956年8月,由朱香莲等演唱的“茅山号子”就唱到了 *** ,并被灌成唱片发行。
2003年,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在兴化慰问演出,“茅山号子”在舞台唱出了水乡儿女的心声。林湖栽秧号子《啊里隔墒栽》流传十多个国家,演唱者汤晓玲的原声带还成为各大音乐学院传统视听教材。
景点:
施耐庵墓园:
墓园在兴化东北新垛乡施家桥村,始建于明初。是兴化市一张含金量极高的历史文化名片,但我发现,到这里参谒的人并不如我料想中那么多。他客死外乡,后归葬故土,是他的后人尊崇他们的先人让他永远地魂归故里。
李中水上森林公园:
位于兴化市兴沙公路舜生桥附近,是一大自然景观,荣获“江苏省环境教育基地”、“四星级乡村旅游点”的称号。
美食:
小鱼烧咸菜:
兴化是水乡,鳜鱼青鲲都不为奇,这些小鱼小虾,也蹊跷,无论长多少年,鳑鲏儿大不过铜钱,罗汉儿粗不过拇指,但它们却鲜美无比。收拾小鱼儿,刀发挥不了作用,相对于它们,菜刀实在太大了,只能用手掐,兴化人叫“掐细鱼儿”,掐好洗净,加小葱、老姜、蒜头,入锅翻炒,料酒或香醋烹之去腥,加盐、酱酒、糖、胡椒等烧片刻,使佐料入骨,再放清水、咸菜、武火烧至沸改文火慢慢烧,待汤乌红稠厚再起锅,撒蒜花、芫荽浇头,大功告成。
这是最典型的家常小菜,可就饭,可就粥,可下酒,四季皆宜,倘若在冬天,冻起来,其味更佳。
越声/撰稿
Woody/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