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做人做事做官是门大学问,有些事情得处理好内在的逻辑关系,拿捏好分寸、掌握好火候、控制好节奏和把握好时机,注意从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出发,依规而办、循规而行。”
《学习时报》刊发中组部干部徐文秀最新力作,讲述做人做事做官的“十大关系”,文章的每一句话都值得品味。全文如下,一起来学习。
“功成不必在我”与“功成必定有我”
“功成不必在我”是一种境界、胸襟和情怀,它折射出淡泊的名利观,体现出正确的政绩观,反映出一种甘于做铺垫性工作和甘于抓未成之事的宝贵精神和可贵心态。
事业的成功未必就在我手中或我的任期里看到并实现,但一定要为它的实现而埋头苦干、接续奋斗,而且不问西东、不计得失。
然而,不戚戚于轰轰烈烈的业绩,不耿耿于留下赫赫声名,并不是不担当、不作为,而是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和责任,既做显绩又做潜绩,既着力当前又着眼未来,干出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和利长远的好事实事。“不必在我”可敬,“必定有我”可贵。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仰望星空”就是看全局、知未来,就是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事者不足以谋一时。”无论身处什么岗位,要想不迷失方向、行稳致远,就得经常多角度多侧面地观察和分析问题,研究和把握事物运行之“形”、发展之“势”。
窥一斑而知全豹,处一域而观全局,这既是一种站位、眼界和格局,又是一种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
然而,“仰望星空”不是要好高骛远,而是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扎扎实实地从一点一滴做起、一件事一件事地落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
只争朝夕与“不看朝夕”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做事情得抓住机遇、争分夺秒,有一种时不我待、争先恐后的精气神。只争朝夕就是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今天的事今日结,眼前的事马上办,这是一种好的作风,也是一种能力。
人生短暂,很多事情等不得;机不可失,很多事情错不起,错过了便时不再来。然而,有些事情又不是朝夕间便能完成和实现的,不能以朝夕论英雄。
俗话说“慢工出细活”,很多事情得有绣花功夫、工匠精神,有一种钉钉子的毅力、韧性和耐心,久久为功、持之以恒。毕其功于一役是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表现。特别是有些事是不以一时一事论成败的,得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
只争朝夕折射出一种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不看朝夕”体现出一种耐心、韧劲和定力。
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
在干事业的过程中,无论是制定目标还是确定任务,抑或是提出具体要求,出台政策措施,都应该是“跳起来摘桃子”,这就叫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如果说,不需要跳起来,只需要轻轻松松踮踮脚尖就能摘到的桃子,这不叫尽力而为,而叫力有余心不足;如果说,跳起来都够不着的桃子,那不叫量力而行,而叫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属于心有余力不足。
尽力而为是胆识和气魄,量力而行是求真和求实。尽力而为需要一种积极主动、全力以赴,而且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量力而行则需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饭得一口一口地吃,事得一件一件地办。我们需要尊重客观规律,讲究科学方法,不蛮干、不盲目、不透支,有多大能耐办多大事。尽力而为强调的是主观能动性,量力而行注重的是事物客观性。把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结合好了,就能“跳起来摘桃子”了。
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
每一个从政为官的人,都面临着如何既对上级负责,又对百姓负责的问题。从本质上来讲,这两者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级制定政策、作出决策理应代表群众意愿,说话办事理应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为根本准绳,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上负责就是在对下负责。
然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公仆所做的一切都得以群众的期盼、意愿来说话办事,就得时刻有公仆意识,把群众表情作为心情、群众鼓励作为动力。
所以,对下负责说到底就是在对上负责,没有哪个有百姓情怀的上级会愿意看到或听到老百姓怨声载道的。
“三把火”与“三盆水”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上来就“烧火”是不少为官者的一种思维习惯和工作方式,也是一种路径依赖。
总的来说,“烧火”没有什么坏处。只要是真正建立在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基础上的“火”,既可以点燃干部群众心中的热情和 *** ,也可以释放走马上任后自己内心那团火,只要掌握好“火候”“火势”和“火情”,“烧火”比不“烧火”利大于弊。
但是,又不能一味地迷恋于“烧火”,甚至不顾“火势”“火情”,让其扩大蔓延,更不可放任周围那些“起哄”者跟着“纵火”,这种时候,还需要清醒、冷静和理性,得不失时机地浇几盆冷水。
“浇水”实际上就是静下来思考、坐下来学习、慢下来踱“方步”。“三盆水”就是给过热的脑子浇盆水、给过急的心理浇盆水,当鲜花簇拥、掌声响起时多一分淡定,当大干快上、匆忙赶路时多一分从容,当眼花缭乱、扑朔迷离时多一分宁静。
既烧“三把火”,又浇“三盆水”,才让自己从一开始既豪情万丈、踌躇满志,又稳健沉着、外冷内热,老成持重而不老气横秋,干劲十足又韧劲彰显。
“谋新篇”与“念旧经”
谋求新业绩、力图新作为、展示新形象、再上新台阶,这是人之常情,也在道理之中。大凡一个有责任感、使命感和事业心、上进心的人,都渴望在自己的岗位上、任期里有一个新的创造和新的局面。
于是,有的习惯于一上来就提诸多新口号、新理念,热衷于上新项目、铺新摊子,对以往的工作思路和计划不感兴趣,喜欢另起炉灶新开张;有的则对前任遗留的问题,更是避之唯恐不及,出现所谓“新官不理旧账”,等等。
事物发展都有个继承和创新的问题。创新是一种扬弃,而不是抛弃。对过去好的思路与办法、经验与举措、传统与作风要继承与发展,对不好的东西要加以否定和舍弃,对好的东西要加以肯定和光大。
政贵有恒,不能朝令夕改,否则会让人无所适从。“念旧经”就是要把以往符合实际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走神”、不“散光”,一张蓝图绘到底,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过程与结果
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没有结果,过程就会打折扣,甚至没有价值和意义,这应该是很简单的道理。可现实中一些人只一味地追求结果,或只问结果而不管过程;而有的人只讲究过程,却不管结果。
应该说,这两种态度都是错误甚至有害的。只问结果而不管过程的人,会让过程变得不可控,甚至走形变样,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不计成本;只讲过程而不管结果的人,则很有可能事倍功半、徒劳无功。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耕耘是过程,收获是结果。一般来说,过程与结果是成正比的,每一个结果都应该是过程的叠加和水到渠成,倘若达不到预期结果,说明过程做得有问题、有纰漏和有差错,就应该检查和反思哪个环节、哪个流程和哪个链条上出了毛病。
有道是:过程决定成败。要想获得事业成功,取得实实在在的业绩,必须把功夫下在平常、日常和经常上,付出艰辛有时甚至是长期而痛苦的努力。
要看到,过程是结果的必经,但结果未必是过程的必然,所以,重过程当大于重结果,而且以一种坦然、泰然面对结果的心态去把过程做细、做实和做完美。
举重若轻与举轻若重
事情有轻有重、有大有小、有主有次、有缓有急和有难有易,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倘若厘不清、辨不明,把本该举重若轻的事搞得繁琐复杂、小题大做,则劳民伤财;而把本该举轻若重的事不重视、不认真,甚至麻痹无所谓,则难免贻害。
举重若轻与举轻若重既是战略问题,又是战术问题,是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举重若轻是一种大将风度,它展示出来的是一种大开大合、纵横捭阖的气度;举轻若重是一种务实作风,它展示出来的是一种事必躬亲、严谨细致的精神。
两种态度和方法都应该有。有时候和有些事情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时候和有些事情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实现举重若轻与举轻若重有机结合。
“剑胆”与“琴心”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有越来越多地“深水区”需要去闯,越来越多在这种时候,特别需要大智大勇、能文能武的人去冲锋陷阵。
“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舒。”“剑胆”是一种刚,“琴心”是一种柔,前者是胆识、勇气和果敢,后者是情致、儒雅和细腻。
我们面临的不少事情,既要风风火火“闯九州”,又要春风化雨暖人心;既要看似“无情”决断,又要学会有情操作;既要有雷霆万钧的魄力,又要有和风细雨的耐心。
为官从政需要多学习多思考,做有思想厚重感的人,做有情有义的人。
来源:《学习时报》第4版,作者:徐文秀天水政法微信门户
官方新浪微博@天水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