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导读:为什么术中要注意无菌?看完这个病例你就知道后果有多严重了!
无菌术是外科的里程碑式进步,意义重大
1867年英国外科医生李斯德奠定了无菌技术的基本原则,被公认为无菌外科创始人。无菌技术是通过清洁、消毒和灭菌等综合技术与措施,使手术环境、手术区域或局部操作部位的病原微生物尽量减少,以及所用的器械达到无菌,最大限度防止发生污染及感染。
尽管一再的强调术中要注意无菌,但是很多医生包括实习医生还是对无菌没有一个深刻的概念,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术中不注意无菌导致严重并发症的两个案例。
髋关节置换术后1个月再次严重感染入院
患者为50岁中年男性,1个月前于当地医院行右侧髋关节置换术,查体可见右侧髋关节一长约20cm的手术切口,切口下方有一肿物,触之有压痛,皮温较高,肿物活动度尚可,约5cmX6cm大小。
目前患者发热持续3天,最高达38℃,白细胞高达13×10^9/L,有明显的败血症表现,经抗生素保守治疗2天无效。急检X线可见右侧股骨干骨质内金属人工置换物影,人工关节在位,假体周围未见骨质吸收。
由于患者右髋关节浅表感染诊断明确,不排除假体周围感染的可能性,考虑到窦道深达股骨,大量脓胎形成,周围大量炎性肉芽增生,髋臼小凹处脓胎形成。遂决定行病灶清除术,彻底清除感染病灶,避免感染进一步加重。
手术沿此前右髋关节手术切口下方,找到触痛肿物,沿肿物边缘取梭形切口,切口长约10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可见大量脓性分泌物,将分泌物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将病灶完整切除后,反复冲洗伤口,将四支万古霉素放入切口内,见无活动性出血,清点器械及纱布无误后,逐层缝合伤口。之后患者又转入ICU监护病房,行抗感染治疗一周后才好转出院。
图1 术中清除的周围坏死组织,可见新生组织内脓性分泌物形成
术后病理显示:右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皮肤及皮下组织慢性化脓性炎症,伴大量坏死及脓肿形成,并见部分滑膜组织,伴纤维素性坏死及炎细胞浸润,局部伴肉芽肿性炎。
图2 病理结果
消毒器械不过关,同样会导致严重术后感染
患者为65岁女性患者,1周前于私人诊所拔牙后出现左侧牙周脓肿,当时未在意。4天前出现左面颊及颞部红肿、皮温略高,无明显疼痛,未治疗。
1天前肿胀范围扩大伴发热,查体可见左侧面颊及颞部大面积肿胀,皮肤发红,皮下可触及握雪感,颈部正中锁骨可见横行瘢痕,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增高,考虑局部软组织感染。
急查CT显示左侧颌面部、颞下窝、左侧额颞顶部软组织内见多发气体密度影,相邻软组织肿胀,所见颌面部骨质未见明显异常。左侧额部、右侧颞部皮下见点状高密度影,双侧上颌窦粘膜增厚。
图3 头部CT
入院后给予替考拉宁联合美罗培南抗感染,溴己新化痰,痰热清清热解毒,对症支持治疗。患者于次日下午16:00出现全身疼痛,一般状态差,上肢血压测不出,肿胀累及面积明显加大加重,急请相关科室会诊。同时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进展迅速,随时可出现窒息、左侧肢体缺血坏死、感染性休克,多脏器衰竭等相关风险,后转入ICU行相关系统治疗。
患者在局麻下行气管切开术,之后再行颈部蜂窝织炎切开引流。术中分离暴露胸锁乳突肌可见暗红色脓性分泌物溢出,表面组织发白、坏死。沿胸锁乳突肌钝性上下分离,探查见脓腔向上经下颌骨升支表面至左侧颧弓水平,向后至左乳突尖骨质表面,向下至锁骨上窝,向内侧达甲状软骨板外侧。向上及向下开放脓腔时,均见有大量黄白色恶臭分泌物涌出。
最后患者在ICU抗感染治疗7日后才好转出院,一个简单的拔牙术最后演变成气管切开,估计也是患者及其家属始料未及的。后经家属向当地卫生局举报,检查发现该诊所不仅行医相关手续不全,而且器械消毒不规范,残留菌落严重超标,遂查封该诊所。
外科无菌事关手术成败!切勿掉以轻心
所以,外科无菌是大事,切不可掉以轻心,手术治疗的成败和术中的无菌操作有着密切关系。手术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否则已建立的无菌环境、已灭菌的物品,仍有受到污染的可能。有时可因此导致手术失败,甚至危及患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