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如今提起狄仁杰,大家都会想到他是位神探,尤其影视作品中的狄仁杰,虽然形象各异,但大多会推理、会断案,且武功高强。
而历史上的狄仁杰果真如此吗?
实际上,狄仁杰成为神探,是在二战时期。这听起来很荒谬,却比影视作品更加真实。
二战时期有个驻重庆的荷兰外交官,叫高罗佩。
他既是探案迷,又是汉学家,对古典小说《狄公传》如痴如醉,甚至花了十几年时间将其翻译成英语。在翻译过程中,高佩罗在《狄公传》的基础上还杜撰了许多新的故事。后来这部译作大受欢迎,狄仁杰也就因此成了中国神探的代名词。
狄公小说初版
高罗佩曾就狄仁杰的形象指出:“正因为他享有断案如神的声誉,他被中国人视为清官神探,对中国人来说,他的名字就如同福尔摩斯对我们一样。”
执法如山
狄仁杰是神探这件事主要源于杜撰,但也并非空穴来风。
其实,历史上的狄仁杰是一位德才兼备的政治家,其德在于不畏权势、爱民如子,其才在于善断疑狱、善于施政。
唐高宗仪凤元年(676 年),狄仁杰升任大理丞,掌管刑狱诉讼。唐朝的大理寺下设有监狱,用来关押待审罪犯,如果大理寺审案迟滞或者疑难案件较多,监狱就会人满为患。
狄仁杰上任那年,就遇到大理寺积压旧案比较多,他不辞辛劳,夜以继日,一年之内就将历年积压的旧案审理一清,同时也没有影响新案的及时审理,共计审理一万七千余人,没有一个人喊冤,“时称平恕”。
“仁杰仪凤中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旧唐书》
为了维护封建法律制度,狄仁杰敢于犯颜直谏。
仪凤年间,守卫昭陵的士卒误砍了几株昭陵上的柏树,高宗欲斩负责守卫昭陵的大将军权善才和右监门中郎将楚怀义,交付狄仁杰治罪。
狄仁杰并未听命直接处死,而是上奏二人罪不当死,引来高宗震怒。狄仁杰面无惧色,据理力争,终于使高宗改变主意,将二将流放岭南。此举不仅使两位将军得以免死,而且也深深赢得了民心。
后来,高宗感慨地说:“卿能守法,朕有法官。”后任命狄仁杰为侍御史。侍御史主要负责审讯案件,纠劾百官。狄仁杰任职期间,恪守职责,对一些巧媚逢迎、恃宠怙权的权要进行了弹劾。
调露元年(679 年),司农卿韦弘机为了讨高宗欢心,除了整修旧宫殿,又新建了宿羽、高山、上阳等宫殿,非常壮丽豪华。狄仁杰认为他这是虚耗国力、引导皇帝追求奢侈,于是他收集掌握了大量证据后上奏章弹劾他。韦弘机因此被免职,此事震惊朝野。
又有左司郎中王本立自恃其妹为贵妃而骄横跋扈,狄仁杰毫不留情地揭露其为非作歹的罪行,请求高宗交付法司审理。高宗极力想包容庇护王本立。狄仁杰却以身护法。王本立最终认罪伏法,朝廷肃然。
这样看起来似乎和神探身份很符合,而实际上狄仁杰的职责只是审审卷宗,调查和抓捕之类的事情另有专人负责。
公元690年,武则天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
第二年,武则天终于发现自己偏信张光辅的妄告,使狄仁杰蒙受了不白之冤。于是她立即将狄仁杰调回京城,升任户部侍郎,署理尚书事,并加授同凤阁鸾台(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当朝宰相。
在一次谈话中,武则天问狄仁杰:“以前你在豫州一直做的挺好的,但有人却诬告你,你想知道这个人是谁吗?”狄仁杰从容答道:“陛下认为臣有过,臣当改之;若认为无过,则是臣之幸也。”武则天听后称赞狄仁杰特别忠厚。
狄仁杰病逝,武则天大呼:“从此朝堂空了!”此后,每有大事无法决断,武则天便感叹:“天夺吾国老何太早邪!”国老指的就是狄仁杰。
纵观狄仁杰的一生,青年入仕,古稀而逝,为唐室效力数十载。
作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忠于朝廷,尽心竭力,鞠躬尽瘁;他破除迷信,关心百姓,政绩卓著;他刚正不阿,直陈己见,深受敬仰;他具有远见,知人善任,堪称股肱。与他同时代的蔺仁基评价说:“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称其为天下绝无仅有的人才。
狄仁杰心向大唐,却也没有辜负武则天的信任,兢兢业业,为国为民。虽然并非传说中神乎其神的探案高手,却是勤政爱民、清正不阿的朝中重臣,也是真实的狄仁杰。
能看到这里的你真的很棒。点个赞给天涯一个鼓励,还有给自己一个默默的鼓励吧。从现在开始慢慢适应这些好习惯,我们一起攀登,然后山顶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