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网络图片
文丨九章
编辑丨九章
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一则关于长江重点水域禁止捕捞天然渔业资源计划的落地实施,让不少渔民不解。
毕竟中国古话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世代依靠长江生存的渔民也不在少数。而这一则禁令,让不少人产生忧虑,表示:“这不就是断了传统渔民的生路嘛。”
那直到目前,从“禁鱼令”颁布到今天,十年的禁渔期也过去了两年,那些依靠捕鱼生存的渔民们如今的生活究竟如何呢?
而禁令后的两年,为现在的长江流域水上生态系统 又带来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据悉,不少濒临灭绝的罕见生物,又再次频繁出现长江流域。
长江江豚
01
禁令颁布目的:
关于长江的形容词及文艺作品可以说不胜枚举,气势雄伟,一往无前,既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婀娜少女,展现自己的温柔与青春。
也如伟大无私的母亲般,养育这中华大地的儿女,推动这新时代蓬勃发展。
可就是这样一个总在无私奉献,对中华儿女非常重要的水域,却也受了“伤”。而这背后的始作俑者,竟然就是“她”养育的儿女们。
长江污染
长江作为全世界水生生物最丰富的河流之一,养育这424种鱼类,光是独有的鱼种都有183种。
可近些年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一些为了经济而做的粗放,不节制等方式,让长江的环境付出了惨痛代价。
部分人为了利益,在长江上没有底线的捕捞鱼类,无论大小统统都捕的“绝户渔网”,更有甚者为了能所谓的利益最大化,采用炸鱼、毒鱼、电鱼等手段在非法捕捞。
可这样的行为真的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吗?
非法电鱼
恶性循环:
这种无节制的捕捞方式,只会让生物资源越捕越少,生态环境越来越差。甚至到了无鱼可捕的地步。这也让大批渔民根本就没有收益,越捕越穷。
甚至还将众多本应该处于长江生态链顶层的珍惜物种,硬生生为了满足一些人的口腹之欲,捕捞到岌岌可危,濒临灭绝。
而生态链的破坏,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让整个长江流域可作为生产经济用的鱼类资源面临枯竭,直至无鱼可捕。
白鳍豚
就有一种我国独有,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白鳍豚。
它赖以生存的地方,就在长江中下游。
可就是因为对长江流域过度开采、捕捞,让它在2007年时就被宣布功能性灭绝。
那也就意味着,白鳍豚这个物种丧失了继续繁衍后代的能力,存活的每一只已经成为世界上的“最后一只”,它将再也没有机会见到自己的下一代,当最后一只离开这个世界后。
以后的白鳍豚,就只能“活”在资料当中了。
而关于这样的悲剧可不止一场,就在养育中华儿女的长江之中,常常上演。
“长江三鲜”标本
“长江三鲜”:
相信老一辈人吃过这些鱼的人,提起这些都会忍不住咽口水,可所谓的“三鲜“也走向了灭绝之路。
长江中的鲥(shí)鱼,不知道在何时,就不曾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之上。那是因为它或许早已灭绝。
可能它永远都不能理解,为什么自己要生活在这片流域,偏偏还被人们认为是绝佳美味,让它连最基本,想延续下去自己种群的机会都没有。
河豚
野生河豚,凭借大自然鬼斧神工般所赋予自带剧毒的技能,让它在野外少有天敌,毕竟想要吃掉它,付出的可是生命的代价。
可惜的是,河豚在剧毒外表保护下的身躯,对人类来说,却是无与伦比的鲜美佳肴。
以至于就算是会付出生命代价,也要将它端上餐桌,直到如今,长江中的野生河豚数量几尽濒危。
捕捉违法,长江刀鱼
长江刀鱼,虽然还没有走上灭绝之路,可种群数量也在急剧减少。
虽明令禁止,在长江流域禁止捕捞,但在暴利的驱使下,还有很多的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在长江流域捕捉刀鱼。
非法捕捞者是为了钱,而花钱的人却只是为了吃上一口野味。
长江水生动物的“高帽子”
中华鲟
很多长江流域的动物,因为人类的活动,或者就是单纯地想吃。
逐渐被带上了一级保护动物,国家濒危物种的名号。
这可不是那些动物能炫耀骄傲的资本与头衔,也不是我们可以吹嘘自己国家有多少多少的珍稀动物。
而是在隐喻,它们,本可以自由自在,成群结对,生活在自己的家园,享受自己每天简单又幸福的生活。
可人类的活动,让这些生物逐渐失去家园,流离失所。
甚至。。 很难再见到和自己一样的同类,再或者自己就可以代表了整个种群。
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您的身上,那会是一种什么感觉 ?
世界上仅剩的两只北部白犀牛
这两只是世界上仅剩了北部白色犀牛,人类唯一能做的只是尽可能去多记录一下关于它的历史,它的习性,它的一切。
因为,它们两个都是母犀牛,不再具有生育条件。
即便是科技在发达,在进步,也赶不上它们衰老的速度,直至灭亡。
而这样的物种灭绝,或许因为人们的劣行每天都在发生。
可能有人认为,这些动物灭不灭绝好像不耽误我第二天继续去上班。
北部白犀牛
“物种灭绝的危害”:
其实在我们人类的日常生活之中,各个方面都已经与生物多样性密不可分。
比如直接决定未来的的农业资源。我们人类需要的食物全部都来自自然界,正是因为生物的多样性,才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食物。而当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后,这一切都将会无法保障。
并且在自然界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相互组成了一个整体。
它们共同依存,相互制约,保持着一种恒定的生态平衡,
而一旦这个平衡遭到破坏,最终的灾难,相信人类很难承受。
所以对长江水域的治理,乃至整个环境的保护,不仅是一个国家,也是全人类都刻不容缓要做的事情了。
网络图片
02
中国环保,走在世界前列
我国近些年关于环境保护一项都是大手笔,全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绿水青山。
而此次就为了及时止损,拯救长江水域的水生生态系统,便在2020年1月颁布了“长江十年禁渔计划”。
想通过十年禁止捕鱼的方式,来还长江流域一个“清净”。让她自我疗伤。
禁令颁布到现在,差不多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长江流域如今有什么样的变化了呢?
我们通过三个罕见的生物就能看的出来。
长江风景
稀有江豚,重现江面嬉戏:
这是一种土生土长的长江物种,不仅十分聪明,长相还非常喜人,圆嘟嘟的就像只小猪。发出的叫声更是与猪叫有几分相似,于是又有不少人戏称它为“ *** “
根据历史统计的数据来看,江豚因为人类的活动,数量一直在减少。
在上世纪90年代还有3600多只,可过去了不到20年,数量就仅剩1800余头。
直到最近2018年的统计,仅剩下1012头。已经到了濒危的数量。
长江江豚
以前老一辈在长江边长大的人,经常能看到成群结队的江豚在湖面上嬉戏打闹,尤其是夏天。
晚上在江边乘凉的时候,不仅蛙声阵阵,还能听到同样在乘凉的江豚发出开心的“猪叫声“。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江上捕鱼的人越来越多,江豚也随之销声匿迹,很久都没有在见过它的身影。
不过当禁渔实施以后,久违的江豚又回来了。
江豚
就在今年10月,在江边游玩的人多次见到了江面上在嬉戏打闹的江豚。
这些从小在江边长大的老人们,看着江豚,能很骄傲的跟自己孩子、孙子来讲解这是什么动物,有什么喜好,一同回忆这属于那个年代的印记。
对老人来说,这不仅是一只小小的动物,更多则是一种感情的寄托,一个回忆。
而对孩子来说,因为环境的保护,他们得到了别样的文化传承,也将知识的认知跳出了书本之外。
从这里也不难看出,禁捕令才过去两年,就让长江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据悉现在长江中的江豚已经有了三大群体栖息地,每一处栖息地都有规模达到400到500只。
虽然数量已经有明显的增加,可数量还是处在濒危行列。但相信没有人类的干预,江豚会通过这十年的禁渔期逐渐壮大。
再现罕见神秘生物“鳤“:
鳤鱼
鳤可能大多数人乍一听比较陌生,甚至说还有点神秘。但其实它能到今天这种罕见且神秘,或者说是几尽灭绝的地步都是因为人吃的。
鳤一般在民间被成为刁子、麦秆刁。曾广泛分布在长江及以南的江河湖泊之中,也是当时重要的经济鱼类。
但这种当年特别常见的鱼,因为过度捕捞,到现如今就很难被发现了,也成为多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可在今年十月,中国水产科科学研究院公开表示,发现了一尾罕见的鳤。而距上一次被研究人员发现的时候,还是2017年。
鳤鱼
对其称重后发现,显然这条鳤还很小,明显就是个鳤宝宝,应该是今年或者去年刚刚出生的。
从这也可以变相看出,随着禁渔期实施以来,鳤的生活环境也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有大量的鳤在长江中繁殖,而且数量在逐步增加。
极危物种达氏鳇鱼重现:
达氏鳇
达氏鳇跟鲟鱼是同科,就是我跟我们熟知的中华鲟是近亲。
根据研究显示其起源大概在1.3亿年前,有水中“活化石“之称。
达氏鳇最大体型能长到将近6米,成年体重更是能达到一吨,要比中华鲟体型大的多。
而一般这种大体型的鱼类都生活在汪洋大海之中,但达氏鳇不同,他主要的栖息地在淡水中。
因为达氏鳇比较喜欢在低温的环境中生活,所以主要的分布地点在黑龙江附近流域,在长江也有极少量分布。
鱼子酱
但因为国外风靡且价格昂贵的鱼子酱,正是达氏鳇在繁殖孕育期间的鱼卵。
于是便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不法分子便开始对达氏鳇进行了毁灭性的捕捞,差点灭绝
网络图片
曾在黑龙江地区有过一起捕捞达氏鳇事件。
三名渔民正江上捕捞作业收网时,突然感觉渔网变得异常沉。
于是三位渔民便合理进行收网,经过了半个小时的努力,渔网被渐渐拉出水面,但随后的一幕,让三个渔民惊呆了。
渔网当中有一只三米来长的鱼,这三位渔民虽然从业捕鱼行业多年,但从来没有在淡水河中捕获到如此大的鱼,于是便紧急将事情报告给了当地的渔业部门。
网络图片
收到消息以后,渔业部门第一时间就派专家前往现场,经过专家识别后,原来这是一条达氏鳇鱼。
随后相关部门将受伤的达氏鳇转运并进行救治,救治的同时,鱼类专家也对达氏鳇进行了一些列的身体数据检测。
最终研究人员根据体型判断,这条鱼的年龄估计已有上百岁。
所幸捕捞并没有对这条达氏鳇身体造成太大,经过救治之后就恢复了健康。
网络图片
而最近一次的关于达氏鳇的记载,就在长江实施禁鱼令一年后的时间。
在长江南京段,人们发现了达氏鳇的存在,这种发现实数罕见,若不是好的生态环境,达氏鳇是很少来长江流域生活。
从这里也不难看出,好的生态环境,让本快要灭绝的达氏鳇的数量也开始逐渐恢复。
而现如今禁渔期才刚刚过去两年,人们将自然还给自然后,这些几尽灭绝的动物再一次嬉笑耍闹在长江的江面,如果过去十年又会怎样呢?
03
禁止捕鱼后渔民的收入来源:
网络图片
因为长时间的捕捞,长江流域的生物资源已经退化非常严重了,就算是用密度很小的渔网,渔民们辛苦一整天,也只能捕捉的一些小鱼小虾。
从有记录以来进行对比就看的出来。
上世纪50年代根据长江流域相关记载显示,每年四大经济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的产卵量,巅峰时候达到了1200亿尾。
可到了近些年,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每年产卵季已经下降到不足10亿尾。
曾经随处可见的四大经济鱼,也早已经在长江流域变得极其罕见。
网络图片
而随着渔业资源稀缺,渔民的收入和生活也受到影响,很多世代从事捕鱼行业的人说,近十来年,在长江流域捕到的鱼越来越少,基本上都是一些小龙虾,也很难卖上一个好价格。
所以迫使很多渔民放弃自己曾经赚钱的营生,上岸去给别人打工。只有少部分家里还有渔船的人还在勉强坚持,
直到禁渔令颁布后这些渔民也彻底不再进行捕鱼了。
网络图片
但 *** 并没有置之不理,对所有的渔民进行补偿及安置,带动渔民承包水面进行科学养殖水产事业,不仅收入比之前翻倍了,周边经济的发展也随之带动了起来。
一些不想在从事鱼产行业的,也就近安排在附近的企业,不仅收入稳定,还有养老保险等一系列的生活补助。
长江科学水产养殖
结语:
长江流域的禁捕令,无论从何角度来看,都将是一个为人们谋福利的大好事情。
希望十年以后,能再为大家讲解长江流域的时候,可以直接站在美丽的万里长江边,指着那些灵动的小动物,诉说着它和它背后的故事。
江豚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