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
前言:
众所周知,战国时期,兼并战争十分频繁,出现了秦、齐、楚、燕、赵、魏、韩七个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并称战国七雄。
在那个战火纷飞,名将辈出的年代,有四个顶尖名将,被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他们是秦国名将白起、王翦;赵国名将廉颇、李牧。
战国四大名将
现在问题来了,战国四大名将为何只有秦国和赵国名将入选,齐、楚、燕、魏、韩五国的大将都不在榜单里呢?
01、战国四大名将
首先来说,战国四大名将的说法出自南北朝时期,南朝萧梁文学家周兴嗣编撰的儿童启蒙读物——《千字文》。
周兴嗣在《千字文》中写道:“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千字文
后来有人就将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再经过进一步传播,很多人以讹传讹误以为,整个战国时代就白起、王翦、廉颇、李牧最厉害。
实际并不是如此。
01-1、一代杀神
白起是秦国名将,据说是秦国王室后裔,白起出生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推行军功爵制,国力和战力位居天下之首。
白起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横空出世,率领强大的秦军攻伐天下。
白起第一次见于史籍记载是,
公元前294年,时任左庶长的白起领兵攻打韩国新城,大获全胜。
公元前293年,秦军东进之路被韩国和魏国联军阻挡,始终无法突破韩魏防线。
关键时刻,秦昭襄王舅舅穰侯魏冉启用白起,担任主将,攻打韩魏联军。
白起率领秦军主力军绕至韩魏联军后方,避实就虚,逐个击破,最终在伊阙之战歼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魏军主将被俘。
而后,白起趁胜追击,渡过黄河,攻取韩国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
白起由此一战成名,威震天下。
白起剧照
此后,白起又一次出兵攻魏,一举夺取了魏国61座城池,扫清崤函以东魏国势力,为秦国东出兼并天下奠定基础。
紧接着,白起先败赵国,三败楚国,尤其是对楚战争中,白起率军攻破楚国首都郢都(今湖北江陵纪南城)。
楚国元气大伤,再也无法对秦造成威胁,屈原就是在此役之后,投江自沉,殉国而亡。
而白起则被封为武安君,令天下瑟瑟发抖。
公元前273年,白起击败韩魏赵三晋联军。
此后,白起连战连捷,对秦国最大的对手赵国持续施压。
最终在长平之战中,白起大败赵军主帅赵括,坑杀赵军45万,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秦国统一天下之势已成。
可惜,关键时刻,秦昭襄王自毁长城。
公元前257年,十一月,白起被逼自尽。
一代杀神就此落幕。
白起剧照
白起从军几十年,经历大小70余战,从无败绩,累计杀敌逾百万。
01-2、防守大将
如果说白起是一位进攻型战神,赵国廉颇则是以防守稳健著称的名将。
公元前283年,五国伐齐之际,廉颇率赵军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威震诸侯,齐国从此退出争霸舞台。
而廉颇则就此扬名天下,先败魏国,再败秦军。
长平之战中,廉颇率军抵抗秦军,他制定了筑垒固守,坚壁不出,疲惫敌军,相机攻敌的作战方针。
廉颇死守赵军防线三年,始终不落下风。
廉颇剧照
可惜,生死关头,赵孝成王中了秦国反间计,临阵易将,罢免廉颇主帅之位,启用纸上谈兵的赵括,最终导致长平之战,赵军惨败。
长平之战后,燕国趁火打劫,猛攻赵国,廉颇率军,以寡敌众,击退燕军,反攻燕国本土。
正当廉颇准备重振赵国声威时,刚继位不久的赵悼襄王听信谗言,剥夺了廉颇军权。
廉颇被迫逃奔魏国。
等赵国再次想启用廉颇时,奸臣郭开暗中使坏,廉颇最终郁郁而终。
廉颇死后不久,赵国就灭亡了。
01-3、赵国长城
赵国是战国晚期,兵力仅次于秦国的第二军事强国。
赵国名将辈出,廉颇之后,挑起赵国大梁的是名将李牧,今天成为赵国第一大将,中流砥柱。
李牧是赵国柏仁人,长期驻守赵国代地雁门郡,主要防备匈奴人和东胡人。
李牧经过多年筹划,巧施疑兵之计,多次诈败,麻痹匈奴人。
而后,他雷霆一击,以车兵、步兵大败匈奴、东胡,一战解决边境困扰。
可惜,赵国此时被秦国击败,国势衰落,李牧回朝领兵对抗强大的秦军。
李牧剧照
在对秦之战中,李牧屡战屡胜,获封武安君。
尤其是在肥之战、番吾之战中,李牧大败秦军,以一己之力,阻止秦国灭赵。
关键时刻,赵国又中了秦将王翦的反间计。
公元前229年,赵王迁的郭开怂恿下,撤换李牧,李牧不知所踪(一说李牧遇害)。
李牧一死,赵国再也无法抵抗秦军。
公元前222年,赵国正式灭亡。
01-4、统一天下
在秦始皇统一天下过程中,战功最显赫的就是王翦。
王翦是继白起之后,秦国又一个名将。
公元前236年,王翦领兵攻打赵国的阏与。
此战王翦夺城9座,一战成名。
公元前236年,秦始皇拉开统一天下之战的序幕,山东六国,王翦和他的儿子王贲连灭赵、魏、楚、燕、齐五国。
在灭赵之战中,就是王翦用反间计除掉了李牧;
在灭楚之战中,王翦以60万大军击败楚国名将项燕(项羽祖父),兼并了国土面积最大的楚国。
秦始皇灭亡六国,最难打的仗都是王翦打的,最难灭的赵国和楚国都是王翦灭的。
王翦实为秦国统一天下最大的功臣。
王翦剧照
总的来说,白起、廉颇、李牧、王翦就是那个时期最厉害、最顶尖的名将。
战国四大名将,名不虚传。
02、战国起止时间
但这是否代表四人就是整个战国时期,最强的将领呢?
这也未必。
战国四大名将成名最早的是白起。
时间是公元前294年,也就是白起担任左庶长,攻克韩国新城之战;
廉颇则是在公元前283年,败齐之战。
李牧则是在大败匈奴后,一战成名。
四大名将中,王翦成名最晚。
王翦是在公元前236年,被亲政不久的秦王政,任命为将军,从此声名鹊起。
换言之,战国四大名将最早成名公元前294年。
战国前期疆域图
而战国开始于什么时候?
史学界有很多说法,影响比较大的有六种:
第一,公元前481年;
第二,公元前476年;
第三,公元前475年;
第四,公元前468年;
第五,公元前453年;
第六,公元前403年;
最离谱的还有公元前356年,也就是商鞅变法那会儿。
各种说法,最普遍、最被人接受的是战国开始于公元前475年。
这一年是周元王元年,三家分晋已成定局,战国七雄格局初步形成。
而这也是教材书和百科采用的说法。
战国结束时间很统一,只有一种说法,就是秦始皇灭亡六国,统一天下那年,也就是公元前221年。
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战国有254年时间。
白起成名之时,战国已经开始了181年,而距离结束只有73年。
也就是说,战国四大名将只是战国晚期的名将。
03、战国最强?
现在问题来了,战国晚期的四大名将能代表整个战国时期吗?
或者说,整个战国时期,起翦颇牧四人就是最强的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首先,与四大名将同时期的名将,还有很多人。
赵国廉颇和李牧都出自《史记·卷八十一·廉列传第二十一·蔺相如廉颇列传》。
这是一个合传,主要人物除了蔺相如、廉颇、李牧,还有赵国另一个名将马服君赵奢。
赵奢剧照
对了,赵奢的儿子纸上谈兵的赵括也在里面。
而秦国的王翦和白起都出自《史记·卷七十三·列传第十三·王翦白起列传》,但里面有一句:
“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
意思是,秦始皇统一天下,蒙氏兄弟和王翦也是并列的。
换言之,起翦颇牧别说在整个战国独领 *** 了,就连同时期的本国名将都有和他们相提并论的。
至少赵奢和蒙氏兄弟在名气上不比他们四人差多少。
如果将范围扩大至整个战国和整个战国七雄,还有更多名将。
比如。贾谊在《过秦论》里描述山东六国名将时曾说:
“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这话说明至少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赵奢这几个人是和廉颇齐名的。
吴起剧照
贾谊列举的这些人里,吴起“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经历百战,从无败绩,吴起所做的兵法《吴子》,是一部经典兵法名著,其理论水平与兵圣孙武并称“孙吴”,远超起翦颇牧四人;
孙膑据说是孙武的后裔,他的《孙膑兵法》也牛得不行;
田忌差点,搭了孙膑顺风车,但田忌赛马也是教材常备名篇,名气也不小。
孙膑剧照
带佗、倪良、王廖名气小,很多人不知道,但他们也很牛,从某种角度上看他们比战国四名将都牛。
《吕氏春秋》曾记载:
“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兼,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即倪良)贵后。此十人者,皆天下之豪士也。”
也就是说,比《千字文》成书更早,处于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将倪良、王廖与孔子、老子、墨子等人并列,并称天下十豪,这档次可比战国四名将牛多了。
带佗也不差,《焦氏易林-益之临》记载:
“带佗、倪良,明知权兵,将帅合战,敌不可当,赵魏以强。”
带佗是和天下十豪一档的。
当然,以上所列的名单还没有囊括整个战国时代的名将。
包括率领五国联军几乎灭齐的燕国大将乐毅;
率军攻破秦国函谷关,迫使秦国求和的齐国大将匡章;
大摆火牛阵光复齐国的齐国名将田单都不在名单之内。
这些名将,未必就会比起翦颇牧差。
结语、
简单来说。战国四大名将就是一个约定成俗的组合。
就跟唐宋八大家一样,唐宋八大家指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八个优秀的散文家。
唐宋八大家的说法,并不代表他们的文学成就比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杜牧、陆游等人人文学更高。
战国其余将领之所以没进战国四大名将,仅仅就是因为周兴嗣没把他们加进去。
如果按《吕氏春秋》天下十豪的说法,孙膑、王廖、倪良可以成为战国三大名将,加上吴起可以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如果按贾谊的说法,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可以称为山东六国八大名将。
总之,战国四名将就是一个名气大点的组合,并不能代表所有战国名将,也不能代表他们是战国时代最强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