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敦刻尔克在什么地方(敦刻尔克 sign of the times),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敦刻尔克在什么地方(敦刻尔克 sign of the times)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敦刻尔克在什么地方(敦刻尔克 sign of the times)

在观看《敦刻尔克》这样一部历史题材的大片之前,我们不妨先把时间倒回到1940年的暮春,把目光聚焦在法国西北角的敦刻尔克海滩,此时,40多万英法远征军正被困在这8英里长的海滩上。比利时军队向法西斯德国投降后,英法军队已然丧失战机,一路败退溃不成军,根本无法组织像样的抵抗。在狭小的地域里拥挤着这样众多的将士,人群密度之大可想而知,一旦有炮弹或炸弹落下,其伤亡数字不敢想象。而被迫退到敦刻尔克的联军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汹涌而来已经横扫大半个欧洲的德军虎狼之师,更关键的问题是他们的退路已经被巨浪排空的英吉利海峡截断,头顶有德军飞机来回轰炸,脚下是根本无法修筑工事的松软海滩,更不可能指望会有友军作战部队增援。

野心勃勃的纳粹头子希特勒则拿出了几乎全部的家当,包括两个坦克集团,136个师,3 000多辆坦克,摆足架势要把这支从1939年9月开始就只宣战而不开一枪的联军彻底消灭在法国敦刻尔克海滩边,让欧洲大陆处处插遍纳粹的邪恶旗帜。

下面我们就以“敦刻尔克大撤退”前后的若干细节事件做一番分析,为读者提供另一些视角去观察这一改变世界历史的大事件。

德国海军难道眼睁睁地看着英国救人?

在初读有关“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材料时,我不禁纳闷:从5月底到6月初,这段时间内英国源源不断地从对岸把士兵们接回国内,当时的德国海军在做什么呢?他们难道就眼睁睁地看着英国开船来回救人而不阻挠一下吗?相信许多朋友可能都与我有相同的疑问。《敦刻尔克》影片中对于德军潜艇的攻击着墨较多,主人公好不容易登上了一艘船撤回英国,航行途中该船就遭到了德军潜艇的鱼雷攻击而沉没。另一位配角也是因为所乘坐的船只被德军潜艇击沉,被前往敦刻尔克救援的小游艇“月光石”号救起,自此再也不愿去敦刻尔克,以至于慌乱之中将游艇上尚未成年的志愿者失手打死了。这几幕对于笔者而言印象极其深刻。

在真实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历史中,德国海军的确出动鱼雷艇和潜艇攻击英军用来撤退的船只,但规模都很小,实际上也几乎没有取得什么像样的战果。最主要的原因是英国海军实力十分强大,皇家海军天下无敌,这是自近代以来英国人引以为傲的“传统”。众所周知,一战期间德国海军就曾在海战上吃过不少亏,尽管希特勒上台以后德国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军备战,但海军实力仍然与英国有着不小的差距,虽然英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交出了自己世界第一海军强国的交椅,但在美国参战之前,英国海军都承担了同盟国方面对轴心国进行海上作战的绝对主力任务。无论从军事安全还是经济利益的层面考虑,英吉利海峡都是英国海军长期以来战略规划中严防死守的战略禁区,在60海里的航线上有800多艘各种船只在航线,船只密度极大,强攻和偷袭的难度都极大,甚至有可能尚未接近英国运输船德国舰艇就已经“牺牲”在前了。

由于德国海军军舰建造计划原本规划于1944年完成,但是希特勒等不及便提前发动了战争,致使德国海军在初期不能发挥重大作用,本身力量有限的同时又把相当一部分海军舰艇部署到了大西洋,能再派到英吉利海峡的潜艇数量极其有限,勉强防守可以,但对英军船只根本无法构成重大威胁。“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买卖,精明的德国人绝不敢做。

为什么到关键时刻希特勒却不追了?

当德军从西、南、东3个方向朝敦刻尔克步步紧逼,而德军最近的坦克离这个港口仅10英里,5月24日德军却接到了纳粹元首阿道夫·希特勒亲自下达的停止前进命令。正是这道命令,为原本身陷绝望的英法联军获得了奇迹般的喘息之机,也正是这道命令引起了后世史学界极大的争论,很多军事学者和历史学家认为是希特勒干涉军事指挥的命令。首先从军事层面考虑,敦刻尔克地区的地形水网纵横,遍布沼泽,并不利于装甲部队的行动,5月22日英军两个装甲旅的反击也给德军装甲部队造成了一定损失,所以希特勒也不想让装甲部队和困兽犹斗的英法联军再交锋,从而影响以后的作战,加上装甲部队本身就已经因为连续作战多日而疲惫不堪,也确实需要休整,在法国北部的战事明朗后,德军需要为下一步作战行动保存装甲部队实力。其次联军的反击虽然效果不大,但加重了部分德军高级指挥官对部队损耗的担心,因快速突进的部队使步兵部队落后很远。希特勒在走访A集团军司令部后认为有必要令突前的部队停止前进,阻挡敌军突围;同时德国空军司令赫尔曼·戈林保证空军可以担当消灭包围圈中联军的任务。另一个可能促成希特勒下达命令的原因是担心部队会困于敦刻尔克外围的河道纵横地带而陷入阵地战,从而无法快速阻截英法部队的撤退。

此外也有人认为当时希特勒可能有政治上的盘算,如果放缓追击,让一部分英军顺利撤回英伦三岛,政治上也许会有助于与英国议和。有一段希特勒当时巡视前线司令部时的讲话可以辅证这一观点。据当事人回忆:希特勒的情绪非常好,他承认这次战局是“一个明显的奇迹”,认为战争将在6个星期内结束。然后他希望同法国缔结和约,以便下一步同英国媾和。之后出乎在场所有人意料,他竟以赞许的口吻谈到英帝国,谈到英帝国有必要存在,谈到英国为世界文明发展所做的贡献,甚至将英帝国同天主教相比,称这二者都是世界稳定的要素。希特勒还声称只要求英国承认德国在欧洲大陆的地位,至于海外的一些殖民地“归属”问题,英法之间都可以商量。希特勒自称其目的是要在英国认为可以保住体面而接受的基础上讲和。因此,有理由认为,希特勒下令“停止前进”不仅是出于军事原因,也有照顾到英国的体面、方便讲和的想法。

综合这些因素,希特勒的这个命令也不是莫名其妙毫无道理。更重要的是,坊间传言“希特勒放弃对英法联军的进攻”其实是对历史真相的误解。仅仅在三天后的5月27日,希特勒就命令装甲部队恢复进攻了,真正暂停进攻也不过区区三天而已。而英军的撤退是从5月26日晚才正式开始,在整个撤退的9天时间里,德军装甲部队其实都在进攻,直到6月4日德军装甲部队占领敦刻尔克,这期间是英法联军的后卫部队为保证主力撤退拼死苦战才阻滞了德军铁骑前进的脚步。

也有人以希特勒恢复进攻来反驳此前提到的希特勒为求政治谈判而对英军“网开一面”的说法,如果真的希望媾和,何不在外交渠道进行联络?若真的要网开一面,又何必发动攻势猛烈的第二波追击?历史的真相往往神秘而有趣,这一问题,看来还需后世史学家继续挖掘与探讨。

英法联军主力撤走以后,法国怎样了?

主力部队撤走后,当初事先安排好阻击德军的4万法军向德军投降。一些二战的纪录片对此有所反映,据片中被俘的法军士兵讲,他们向德军投降心安理得,因为他们已经光荣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正是这些伟大的官兵们用鲜血与生命为他们的同袍争取了宝贵的撤离时间,也为人类文明免于法西斯暴政荼毒而点起了一把希望的火炬。

“敦刻尔克大撤退”结束后,轮到法国人投降了。雷诺辞职之后,提议贝当元帅出任总理。此时,以戴高乐为代表的一群爱国军官不甘为亡国奴,极力主张转移 *** 到法属北非继续抵抗,把 *** 也迁到那儿,但贝当和魏刚都不愿意。最后,戴高乐只身登上飞机,到了英国,领导“自由法国”运动。撤离到英伦三岛的约9万法国士兵后来大都投奔了戴高乐将军的“自由法国”,继续为反法西斯战争贡献力量。

领导法国新 *** 的贝当元帅请求德国武装力量统帅部停战。法国 *** 于6月18日下令,法军放弃所有2万人以上的城市,不得在市内和郊区进行抵抗和破坏,法国 *** 希望同德国单独讲和。希特勒也并不想过分残忍地对待法国人,他担心如果条件太苛刻,贝当 *** 会被推翻,新的法国 *** 会逃到北非,并从那里发动反击,这会使英国人以整个法国殖民帝国作为依托,反抗德国。在此种背景下,德、法两国于6月22日在贡比涅森林签订了《停战协定》,同意德国占领法国北部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占领军费由法国承担。22年前,即一战止战后的1918年11月11日,法国正是在此地迫使战败的德国接受停战条件,德国这次把当年签署和约的一节白色车厢也拉了出来。法国南部仍由贝当 *** 管理,1940年7月 *** 所在地迁至法国中部的维希,故而这个政权后来又被称为“维希法国”,维希 *** 在被德国国防军占领的法国北部领土(即占领区)还保有一些权力;但是它主要统治包括维希在内的非占领区,也就是自由区,约占法国本土领土面积的40%。维希 *** 被美国、加拿大等国承认为法国的合法 *** ,直到1944年10月23日,尽管这些国家正在与德国作战。英国则至少在维希 *** 总理赖伐尔明确地准备与德国合作之前,与其保持了非官方的联系。自此,傀儡政权维希法国自然地与法西斯势力为伍,贝当答应与纳粹德国在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合作”。

“敦刻尔克大撤退”期间双方伤亡和损失情况如何?

在德军地空火力猛烈轰击下,在英法军民合力奋斗之下,英法联军横跨波浪滔天的英吉利海峡,共撤出了33.8万余人,可谓一个不折不扣的奇迹,后人也常常将这期间英法军民的顽强精神称之为“敦刻尔克精神”。

然而在这次大撤退中为方便保存有生力量,英法联军将重装备全部丢弃,撤回英国本土后,英法联军只剩步枪和数百挺机枪等轻武器。英法联军有40 000余人被俘,被俘人员主要是法国士兵,另外有28 000余人死伤。在这次伟大的撤退过程中总共出动861艘各型船只,其中有226艘英国船和17艘法国船被德军炮火击沉。其中有一艘名为“兰开斯特里亚号”的豪华邮轮,在撤退行动中被征用为军事运输船,后被德军炸沉,至少3 500名英军士兵死亡,仅这一次海难事故的死亡人数就比“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还多。英国空军在掩护撤退过程中总共出动2 739架次,损失飞机106架,英军战斗机和地面高射炮火击落德机约140架,60名机师阵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建起了一座纪念碑,以纪念在这场史诗般的大撤退中英勇献身的英法联军阵亡将士。这既是后人对于那些曾为保护各自国家流血牺牲的将士们的缅怀,同时也是在对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的勇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结语

前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说过,德国人拼命想击沉海面上数千艘满载战士的船只,但他们被击退了,他们遭到了挫败,我们撤出了远征军!而纳粹德国陆军上将蒂佩尔斯基在战后撰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写到:“英国人完全有理由为他们完成的事业感到自豪!”英国著名的军事历史学家亨利·莫尔指出,欧洲的光复和德国的失败就是从敦刻尔克开始的!这绝不是一场奇耻大辱的败退。美国军事历史学家则把敦刻尔克撤退列为二次世界大战最著名战役之首。

更多敦刻尔克在什么地方(敦刻尔克 sign of the times)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