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当兵的野外驻训(部队野外驻训感受),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当兵的野外驻训(部队野外驻训感受)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当兵的野外驻训(部队野外驻训感受)

近年来,部队实战氛围越来越浓厚,演习演练、野外驻训成为常态。新兵下连已有一段时间了,他们已经基本适应了连队生活,熟悉了自己的战斗岗位。很多新兵战友将随部队参加野外驻训、跨区演练等任务。不少新兵战友由于是第一次参加此类任务,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困惑和问题,我们约请陆军第79集团军3名官兵,结合以往的驻训感受,为新兵战友解答这些问题。

敢于吃苦,品尝成功喜悦

谢顾问:

您好,按照年度训练计划,部队都有野外驻训任务。听老兵说,这几年野外驻训地域的自然环境都比较艰苦,驻训的生活条件远远比不上营区。我们应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困难?

列兵 朱裕祺

小朱战友:

你好!

和你们一样,我第一次参加野外驻训前,也听老兵说了不少驻训的艰苦。本以为自己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可是我到了驻训营区才发现,战友的描述远不及自己亲身体验:那里的风刮得很大,能把帐篷吹跑,沙子打在脸上生疼;中午帐篷里热得让人坐立难安,几乎没有可以乘凉的地方,到了晚上,又冷得睡觉捂紧被子还要蜷缩着身体;洗澡只能掐着时间分拨吹哨……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这样艰苦的环境,是很多官兵在驻训时曾经历过的,但与红军长征相比,我想这点苦是算不得什么的。

树立吃苦就是“吃补”的思想。老人们常说,吃苦是修身,吃苦是吃补。鼓励吃苦,是为了锻造藐视苦难、战胜苦难的乐观精神。我们部队的前身红25军,参加长征时被称为“童子军”,全军官兵平均年龄不到20岁,是长征中人数最少的一支部队。就是这样的一群青年官兵,他们在10个月中转战数千里,经历上百场战斗,率先到达了陕北根据地。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锻造了官兵坚定的理想信念,更坚定了官兵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官兵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敌人,最终取得了革命胜利。风雨之后见彩虹,每一段经历都是人生的宝贵财富,相信每一份付出都会有收获。回头看看走过的路,细细体悟,你会发现,所有苦累都是你走向成功的垫脚石。

换个角度,领略不一样的风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驻训地域一般都远离营区,也远离城市和村庄,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鲜的地方,也是了解国情的好机会。同样是面对沙漠与大风,在有的人眼里是“黄沙漠南起,白日隐西隅”,在有的人眼里是“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有的人会写下“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更有的人会吟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见,即便是身处陌生荒凉的地域,只要我们心向阳光,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去看待,心中会始终充满光明和希望。

搞好筹划,不打无准备之仗。自然环境的恶劣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但我们可以事先了解驻训地域的基本情况,多向老兵和骨干请教,调整好个人心态,争取把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提前做一些功课,根据不同的驻训地域选择所带的个人物品,比如驻训地域蚊子多,要带好蚊帐、驱蚊液、蚊香等防护用品;喜欢读书的,可以准备几本想读的书;喜欢音乐的,可以下载一些歌曲和乐谱;喜欢运动的,可以带上一些运动服装和个人健身器材等等。总之,大家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在规定允许的范围内“备足弹药”,驻训时一起向恶劣的环境“开战”!

执笔:于洪涛(指导员)

学以致用,提升训练成绩

谢顾问:

您好,我们下连队不久,很多课目刚刚开始接触,听说部队野外驻训期间,各个课目进行的节奏都比较快,训练强度也比平时高不少。我们应如何提高自己的素质本领,才能适应这样的高强度训练?

列兵 谢天海

小谢战友:

你好!

近年来,野外驻训、跨区训练成为部队训练的常态。记得我随部队第一次跨区奔赴朱日和训练基地参加野外驻训时,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万米跑步训练。你可以想象,10公里的距离不用拐弯就可以跑完,那是怎样的一种辽阔,突然之间就想起“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诗句,我们的训练热情一下就高涨起来。

每年的野外驻训阶段都是提高战斗力的最佳时期,尤其是对各位新战友来说,各个课目刚刚开始,正是打好基础、夯实能力的好时机,更要珍惜点滴时间,提升能力素质,在实现一名合格军人向优秀军人转变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心中有目标,脚下有方向。目标是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并通过不断努力去实现。目标设定既要有总体的大目标,又要有分阶段的小目标。因为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不能指望一口吃成个胖子,但也要在各阶段的训练中有所提升,这样才能在坚持中不断进步。

掌握科学方法,方能事半功倍。训练没有捷径,像耐力、爆发力、速度这样的基础性内容,别无他途,只有苦练,通过量变引起质变,以求达到预期效果。同时,练到一定阶段遇到瓶颈时,需要用巧练来实现突破,可以向成绩好的战友请教经验,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一些科学的训练教程,还可以借助器材设备等外力,有针对性地提升某一方面的能力水平,把“木桶的最短板补齐”,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实现训练成绩的全面提升。

学以致用,提高战斗力。单兵能力素质是开展战术训练和综合演练的基础,只有基本技能达到一定水平后,才能更好地完成自身职责任务,赢得最后的胜利。深入理解任务,不同的作战任务需要完成不同工作,要在全面掌握任务的基础上,扎实落实,确保方向不偏。认真对待每一次合练,训练是实战的预演,综合演练就是战斗过程的实战模拟,每一次演练都来之不易,所以必须全力以赴,以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身心地融入集体,战斗力的生成不仅体现在个人能力素质上,更需要一个团队的整体配合,每个作战要素、单元、个体都发挥其最大效能,都可以放心地把“后背”交给战友、交给兄弟单位,只有这样才能无往不胜。

执笔:张宝雄(排长)

融入连队,体悟战友情深

谢顾问:

您好,野外驻训可能要去好几个月,听说驻训地域比较偏僻,营区用电用网都有一定限制,和家人联系也不像在营区时那么方便。请问驻训时如果想家该怎么办?

列兵 赵正全

小赵战友:

你好!

我第一次参加野外驻训时,跟随连队机动三天两夜,坐在“解放”牌卡车车厢里,看着车队慢慢驶离营区,道路两边的景色变得越来越荒芜。到达目的地一下车,放眼望去,连绵起伏的山丘光秃秃一片,大风吹起了漫天尘土,让人睁不开眼。

不仅如此,驻训的训练任务很重、工作很忙;手机信号时有时无,想和家人好好地聊会儿天很难;驻训的环境很苦,用水用电都有些困难……那时候,我感觉自己回到了“原始社会”,心中无比想念家中的大床,想念校园里随心所欲的网上“冲浪”,甚至还想念营区小店的美食。当这一切都无法实现时,对家乡的思念会不知不觉涌上心头。

以连为家,寻找心灵寄托。虽然不在父母身边,但在连队这个大家庭里,每一个人都是我们亲密无间的战友,是真正上了战场可以把后背交给对方的人,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融入这个大家庭呢?敞开心扉,彼此之间互诉衷肠,通过讲述家乡、儿时的奇闻趣事,缓解思乡之情;寻找志同道合的战友,喜欢跑步的可以约个“半马”或者“全马”,喜欢篮球的可以组队去“挑战”,还可以在象棋、军旗的两军对垒中斗智斗勇、释放压力。

展示自我,充实日常生活。野外驻训期间,营连经常会组织一些晚会和文化活动,这是一个说兵言兵语、演兵情兵事的舞台,也是大家展示自我的机会,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趣事、训练演习中遭遇的尴尬和对远方家人的思念等,统统搬上舞台。网络的缺失正好可以让我们放下手机,利用空余时间读一本好书、学习一种乐器、提高一下球技等,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日常生活。对目标的坚持不能放松,想考学的战友要坚持学习,想立功的战友要进一步提高能力素质,想练出一身肌肉的战友要坚持科学训练……

回馈父母,报以优异成绩。穿上军装,就不能一直陪伴在父母左右,但身在军营,回报父母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建功军营。今年受疫情影响,很多传统活动都没能如期开展,正常情况下只要我们表现得足够优秀,是有很多机会与父母在军营相聚的。比如,新兵下连仪式上,很多单位都邀请优秀新兵父母为新兵授衔,这是多么光荣的事。再比如,我们虽不能回家,但立功受奖的喜报会寄回家,当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和人武部的同志会敲锣打鼓地把喜报送到家。成为父母的骄傲,难道不是我们寄托思念最好的办法吗?

执笔:尚草泉(上士)

王立军、特约记者海 洋整理推荐

更多当兵的野外驻训(部队野外驻训感受)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