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张文仲和“医圣”张仲景有啥关系?没啥关系。虽然他们两个的名字重了俩字,但他们俩并不是亲戚。
若要对历代河洛名医进行排行,他们俩都可以上台领奖:张文仲是唐代名医,洛阳人;张仲景是东汉名医,南阳人。“医术高明、妙手回春”这种形容词,用在他们俩身上都很恰当。
张仲景亲民,坐堂接诊,深入群众。张文仲走的却是“高层路线”,他的病人非富即贵,唐代最强夫妻档——唐高宗李治和一代女皇武则天,双双为张文仲点赞。
针刺皇帝
《旧唐书》中记载,张文仲是御医,受雇于朝廷,专为皇家人治病。此人有天分、有实力、有机遇,年轻时就在圈儿里冒了头。
武则天执政时期,全国“票选”名医,他和洛阳老乡李虔纵、西安同行韦慈藏名列前茅,“诸医咸推文仲等三人为首”。
张文仲最拿手的是治疗风疾。
风疾是一种很复杂的疾病。人一旦得了此病,轻则头晕眼花、口齿不清、抽搐麻木,重则口眼㖞斜、突然晕厥、半身不遂。
唐高宗曾被风疾折磨得痛不欲生。《新唐书》中记载,唐高宗长居洛阳,风疾发作时头晕目眩,吃啥药都不管用。
眼看皇帝的病越来越重,张文仲提出一个比较大胆的治疗方案:针刺头部穴位,适度放血。
针刺头部穴位,失之毫厘则谬以千里,一旦失手,可能把病人搞残甚至搞死。
病人是皇帝,搞砸了说不定会被砍头,其他医生不敢也不愿冒这个险,宁愿采取保守治疗。
张文仲懂得其中利害,却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皇帝也是病人,为了治病救人,医者理当摒弃杂念。
武则天一听要给皇帝头部行针,立刻就恼了:“我看御医是活腻了,竟然想针刺皇帝,该杀!”唐高宗制止了她:“医生诊病,何罪之有?试试吧!”
针刺治疗之后,唐高宗神清目明。武则天非常高兴,和老公携手致谢张文仲:“天赐我师!”
料病如神
唐高宗驾崩后,武则天掌握实权,并于公元690年登基称帝,定都“神都”洛阳。
老臣苏良嗣做事勤勉,武则天任命他当了宰相,可是苏良嗣为人刚直,得罪了同僚,朝中有人勾结酷吏告他黑状。老苏当时已经85岁,受到惊吓,又气又急,上早朝时突然就晕倒了。
武则天命御医张文仲、韦慈藏救治老苏。
张文仲认为,苏良嗣年迈体弱,忧愤成疾,若疼痛扩散到肋下,只怕很难救治。
言犹在耳,苏良嗣已经感到肋下绞痛。张文仲叹了口气,说:“若病痛入心,恐怕就无药可救了。”
不出所料,天黑时,苏良嗣心痛难忍,喝不下药,不治而亡。
从早上晕倒到晚上去世,张文仲精准“预言”了苏良嗣的病发进程,朝廷上下惊叹佩服,都赞他料病如神。
魂归河洛
鉴于张文仲治疗风疾有一套,武则天让张文仲召集当时的名医编撰《疗风气诸方》。
他提出,治疗风疾要因时、因人而异,如脚气、头风需要一直服药,其他则发病时处置。若不加区分用药,则可能“冬夏失节,因此杀人”。
除了治疗风疾,张文仲还擅长灸术。他总结丰富的临床经验,除了撰写《疗风气诸方》,还撰有《张文仲灸经》《随身备急方》 《四时常服及轻重大小诸方》等。这些医学著作后来被收入唐代医方大全《外台秘要》。
在治疗眼疾的部分,书中收录了一个“张文仲方”,详述了如何用乌贼鱼骨治疗眼疾。
公元700年,张文仲去世,魂归河洛。(洛阳晚报记者 张丽娜)
【声明】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以上作品版权归洛阳日报社享有,除法律许可之外,未经洛阳日报社授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使用。 洛阳日报社所属媒体使用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洛阳日报社联系,电话:0379-65233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