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本文主角马克·里德
本文要讲一个连环杀手的故事,他的事迹引起很大的争议。生为杀手,他在生前竟成为了人们崇拜的对象,他没有对普通的民众下手,而是只杀罪犯,主要是毒贩。他就是澳大利亚人马克·里德,绰号“屠夫”。马克·里德的将近一半的人生都是在狱中度过的,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艺术家和作家的心愿。
马克·里德,青年时期
童年经历
马克·布兰登·里德,1954年11月出生于澳大利亚一个军人家庭,父亲基思·里德是一位退伍军人,曾参加过朝鲜战争,是个性格暴躁的狠人。马克·里德年幼时经常遭到父亲的毒打。他的母亲是一位狂热的天主教徒,她自己并没有打过孩子,但她每次都要求丈夫去惩罚不服从的马克·里德。可怜的孩子在被殴打和恐吓中长大。
马克·里德在父母的管教之中,从小就有些自卑的心态。在学校里,经常遭到同龄人的欺负和羞辱。在马克·里德14岁时,国家监护当局将他从原生家庭中带走,因为少年在家庭中不断受到身体上的伤害。马克·里德接受了医生的检查,并发现存在精神异常,他需要定期接受住院治疗。马克·里德本人后来声称,当时的治疗手段非常单一,主要是电击疗法,这使他成为了一个没有独立性格的人。但马克·里德并没有就此放弃自己的人生,他努力锻炼自己,开始大量的运动,锻炼体型和力量。
马克·里德
犯罪之路
成年之后,马克·里德已经成为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街头混混。在上世纪70年代,他在某地区抢劫了一家美容院,那里存在地下的 *** 交易。马克·里德选择抢劫的对象都是自身参与犯罪,不会报警的人。傲慢无畏、体格强壮的马克·里德很快就在犯罪界崭露头角,很快成为了某个帮派的头目。该帮派特别残忍,从事绑架勒索的犯罪活动,受害者多为毒贩。为了从受害者身上榨取更多的钱财,马克·里德和他的手下残酷无情,比如经常使用热烙铁折磨他们,或切断指头之类的酷刑。
当然,毒贩绝不会束手就擒,他们联合起来,向马克·里德和他的帮派宣战,并试图彻底摧毁马克·里德。马克·里德不止一次地受伤,毒贩们向他开枪,用刀子割伤他,还试图用汽车撞死他,有一次甚至已经把他埋在了坟墓里。但马克·里德非常顽强,也很幸运,每一次都躲过了死神的镰刀。马克·里德还有一种异于常人的能力,感觉不到疼痛,这可能与他的精神疾病有关。马克·里德并没有隐瞒自己精神异常的事实,反而以夸大自己是精神病患者为乐。
马克·里德
从20岁到38岁的人生黄金时间内,马克·里德在监狱外的时间只有13个月。他的罪名包括武装抢劫、纵火、绑架、非法使用警察制服等,甚至绑架过法官本人。监狱简直就是他的家,但在狱中,马克·里德喜欢阅读,读了大量的书籍,这提高了他的受教育程度,另外,他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当马克·里德被释放时,他又会很快回到犯罪的状态。
马克·里德已经中毒太深,无可救药了。在马克·里德服刑期间,他在监狱中召集了一个新的团伙,继续与毒贩进行“战争”。马克·里德的残忍为他赢得了“屠夫”的绰号。因为在狱中长期与毒贩们的争执,马克·里德担心自己可能会被谋杀或者重伤,于是他要求监狱方将他转移到另一楼大楼。监狱方直接拒绝了马克·里德的请求。之后,马克·里德强迫一名狱友用剃须刀割掉他的一只耳朵,以此证明他的担心并不是毫无根据的。最终,监狱方将马克·里德单独提了出来,他的目的达到了。对自己都下得去重手,何况别人?
马克·里德的纹身,及伤痕
梵高的追随者
马克·里德只有一只耳朵了。当他再次入狱时,开始对绘画产生了兴趣。马克·里德将自己与艺术家梵高进行比较,因为梵高也只有一只耳朵。马克·里德的画作受到监狱当局的大力推荐,作为囚犯,从事艺术创作是被鼓励的,这是囚犯们“释放暴力和愤怒”的方式之一。在没有自由的地方,暴力和愤怒总是紧紧相随。
马克·里德的画作非常抢手,甚至引起了与囚犯间的冲突。在马克·里德服刑期间,他差点被狱友詹姆斯·洛南杀死,据说是因为他们想利用马克·里德与艺术家联盟签订合同,但马克·里德不同意。真实的原因没有人知道了。
马克·里德
马克·里德一生总共有大约200次被定罪,平均每次被判入狱的时间不超过两年。而每一次入狱,马克·里德都在继续他的“监狱战争”,残忍地报复那些试图夺取他生命的人。1979年,在一次争执中,囚犯格雷格·巴泽尔试图杀死马克·里德,他的腹部受到了重伤。马克·里德没有太多的耐性,尽管身受重伤,依然在第二天就进行了报复。
媒体大量报道了马克·里德的事迹,他在澳大利亚越来越受到民众的欢迎。首先,马克·里德向毒贩无限期的宣战,他成了当时的英雄。马克·里德以各种可能的方式激发社会对自己的关注。1986年底,马克·里德再次被释放,仅仅3个月后,他在墨尔本射杀了著名的毒贩萨米特克。这个事发生在一家 *** 的附近,几乎是明目张胆地谋杀。马克·里德用枪指着毒贩,平静地说道:“再见了,土耳其人。”之后冷静地扣动了扳机。马克·里德很快再次入狱,但媒体疯狂地报道了他的事迹。
马克·里德
1990年,马克·里德对文学作品产生了兴趣。事情的起因源于一篇报纸的文章。一个记者在墨尔本的报纸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马克·里德的文章,马克·里德非常不喜欢这篇文章,他认为自己受到了侮辱。马克·里德愤怒地给记者写了一封信,之后觉得还不够,又连续写了大概300封信。信中马克·里德谈论的自己的生活及一些经历和想法。记者敏锐地抓住了机会,他与同事一起整理了这些信件后,在1991年出版成书。该书在市场上取得了成功,一经发行,马上售出了12万本。
马克·里德与歌星的合影
荣耀之巅
1992年,马克·里德因企图谋杀一名著名的毒贩而最后一次被定罪。法院认定马克·里德是一个特别危险的累犯,这次他被无限期监禁。1995年,马克·里德在监狱中结婚,因其在狱中的良好表现,在1998年再次被释放。马克·里德已经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作家,出版了几本犯罪类的畅销书,包括自传,还有一本儿童读物。尽管已经名声显赫,但马克·里德并没有得到经济报酬。根据当局的决定,马克·里德在狱中的所有收入都被没收,成为了用于帮助犯罪受害者的基金。马克·里德对此并没有提出异议。
马克·里德依然继续写书,写一些虚构的犯罪故事。他还受邀出演了澳大利亚的公益广告,该广告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金狮奖。马克·里德与杰克逊和他的朋友喜剧演员道格查佩尔一起在全国巡回演出。马克·里德经常出现在奥尔本国际喜剧节上。在悉尼,马克·里德发行了说唱专辑,他的绰号成为了某啤酒的品牌。
马克·里德
马克·里德还出现在反对家庭暴力的公告中。根据他的传记,他还参与了以自己为原型的电影《屠夫》的拍摄工作。“屠夫”本人对这部电影并不满意。在电影中,马克·里德被描绘成了一个 *** 者,而不是一个与毒贩战斗的斗士。这部电影在英国上映后,他将这部电影的版税捐赠给了墨尔本的儿童医院。
马克·里德
马克·里德赚了很多钱,他不必像大多数同胞一样努力工作也可以很富有。他第二次结婚,再次名声大噪,认为自己是“澳大利亚最有资格的犯罪作家”。马克·里德身上满是纹身,成为了澳大利亚人的偶像。他的才华和个人魅力遮挡了他的暴行。他杀了谁啊?是罪犯!哦!那就没有问题了!这是民众的普遍想法。
2013年,马克·里德因肝癌去世,终年58岁,正值名声鼎盛之时。他的事迹引起了大众的争议,不知该说他是正是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