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高考填志愿有哪些坑人的专业(高考填报志愿的坑),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高考填志愿有哪些坑人的专业(高考填报志愿的坑)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高考填志愿有哪些坑人的专业(高考填报志愿的坑)

坑一:高考志愿填报就是要等高考分数出来再填报的。

90%的家长认为:现在是出分后才能填志愿,急什么,到时间认真考虑选择一下不就行了,难道晚了吗?

不错,等到孩子的高考成绩出来,分数尘埃落定,再有的放矢,量体裁衣的填志愿,对于提交志愿的时间来说,确实不晚。但是,有一句话,各位家长一定都听过,那就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在短短几天的时间,匆匆为孩子选择决定一生的大事情,你不觉得这太草率,非常的不可取吗?

我们的孩子,学习十二年,通过高考,走进大学,这是孩子的努力;但未来要读大学的城市、学校、专业,对他的一生将会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这是家长给孩子的选择。这么重要的事,怎么能三几天就闭门决定了呢?

避坑策略:

现在大多数高中都实行3+3或3+1+2的模式,就是要求学生在高一时就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和设计,选择好将来要学的专业。所以,提前给孩子做好未来职业规划,根据孩子的模拟考试成绩,定好将来要学的专业、上学的城市以及大致的院校,就是避坑的方略。

坑二:志愿填报中到底是优先选择城市,还是优先选择学校或专业?

这里又有一个90%。一般情况下,90%甚至更多的人,在高考填报志愿的的时候,选择顺序会是学校>专业>城市。只因为很多家长和考生对于大学的了解,往往源于名气,对于具体的专业等并不是特别了解,所以很自然地把学校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

没错,把学校选择放在首位,某种意义上就是选择了平台。层次越高的学校,基本意味着有更好的资源和更多的机会。比如从近年来各高校的就业和深造率来看,不同层次高校有着非常大的不同。总体上来说,985高校强于211,211又强于普通院校,一本强于二本,本科会强于专科和高职院校(当然部分专科和高职院校就业情况非常好,但是发展前景总体不如本科,受限制相对较多)。而且不管是深造还是就业,高层次学校的优势都比较明显,比如保研率985高校基本在20%及以上,211高校超过10%的都不多,没设研究生院的211高校不超过2%;深造率,2018年C9高校均超过60%,而某个考研著称的二本院校,上线率30%多,已经是非常好的了,而且深造的院校层次有很大差别;再说就业,根据统计数据,重点高校的初次就业薪酬平均水平,明显高于普通院校;而且层次越高的学校,在申请转专业,国内外交流等各方面,均有更多机会和优势。

但优先选择学校,也有不利之处,就在于:如果分数不理想,很可能无法选到好的专业,对将来的发展同样存在很大影响。虽然很多高校可以转专业,但是多少有门槛,不一定能争取到好机会。而孩子如果选择了不喜欢或者自身能力不具备的专业,就可能造成“上哪所大学,只不过决定了在哪座城市打游戏而已”。

那么,如果优先选择专业又会怎么样呢?

如果单从就业来考虑,专业的影响可能会更大。优先选择专业的益处在于:选择的专业一方面是自己更感兴趣,更容易把课程学好,出成果的可能性更高。其次,专业对就业的影响非常大,不同行业之间的待遇差别也非常大。对于家庭经济不好的同学来说更是如此,上大学的花费并不少,如果学的专业就业情况不理想,毕业后就可能面临极大困难。所以说专业优先,某种程度上就是为未来选行业。正所谓男怕入错行,虽然现在很多同学找工作不一定专业对口,但是对于很多行业来说,扎实的专业知识还是非常必须的。

专业优先的劣势,就是可能是学校平台相对不高,除非所选专业在行业内比较厉害(但这样的专业一般录取分数也不会太低),否则很难把高层次学校的平台优势比下去。

最后我们再看看优先选择城市又怎么样呢?

城市优先的同学一般可能有以下几种考虑:一是喜欢某个城市,没有别的理由;二是与该城市有某种特殊关系,比如该城市有自己的亲人或者恋人;三是出于生活环境,生活成本的考虑,比如一线城市生活水准相对较高,对部分同学来说比较难以承受;四是希望城市能给自己带来更多机会,以选择经济文化发达的大城市为主。选择城市谈不上优劣,更多是跟着个人的感受来走,这样的同学大多没有其他方面的负担,相比较而言,这部分同学家庭条件多半比较优越,不用为将来发展操心,当然这部分同学一般也比较有主见,发展也多半不差。

避坑方略:

现在我引用第二句话:眼界决定高度!

所以我的策略就是优先选择城市(当然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不同意见,请勿喷。)!原因:一、城市对学生开阔眼界、扩大视野的作用,往往超过高校、专业的作用;二、高校所在地,做为孩子的第二故乡,从各方面来说,这个城市是你最熟悉的城市之一,刚刚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你会非常愿意留在熟悉的城市。还有毕业时你会发现,到学校招聘的大多是本地的企业。大四实习的时候,为了方便学业、住宿及交通,你也基本是选择本地的企业。

优先选择城市的三个标准:

一、城市人口是不是正增长;二、城市和第三产业比重以及增速;三、城市的交通是否便利。这个就不解释了。

对城市选择的建议:一、超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二、区域中心城市和副省会级别的非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是指武汉、成都、重庆、西安和沈阳;副省会城市中的非省会城市主要包括大连、青岛、厦门、宁波,还有一个特别推荐的是苏州。第三是普通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二级城市。第四是通高铁的二级城市。第五就算了,不写了。

剩下的学校和专业到底如何选择?

我个人认为,这要看孩子想学什么专业。如果你的孩子想学工科(且仅限于工科),那就以专业排名为导向;如果不学工科,首先以城市地区为导向,其次考虑学校排名,最后考虑专业排名。原因告很简单:在工学领域,专业排名靠前的学校学的东西,专业排名靠后的学校根本就涉及不到!而其它专业,排名第一的学校和排名最后的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差不多。

坑三:高考志愿填报就是看分数定学校!

再再一个90%,超过90%的家长喜欢问,我孩子XX分数,或者一本线上多少,可以读什么学校,这是一种最常见的思维误区。

因为判断学校(层次)的参考依据是省排名而不是分数,而且同一个分数在不同的年份,对应的省排名也不同,这是因为试卷难易程度和招生人数不同等因素造成的。

还有就是,每个人需求不同,有的在乎学校、有的在乎专业,所以同一个省排名可以选的学校可能大相径庭。因为志愿填报有城市、学校、专业三要素,想要好城市好专业,学校层次必然大大下降,反之亦然。

避坑方略:

就是根据考分查看各省的一分一段表,再根据学生的省排名位次,查看三年来对应学校录取情况。

坑四:不浪费一分的志愿填报。

现在很多志愿填报机构和老师都声称,在为孩子填报志愿时,基本不浪费分甚至于一分都不浪费。可是各位家长,你们知道吗?如果你让你的孩子一分都不浪费,也有可能是害了你的孩子。因为,你的孩子很有可能上的就是这所学校最没有人想上的专业!孩子一旦上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后果不堪设想。

原因有三个方面:

首先,个人的特点和成长环境不同,有些人适合逆境,有些人惧怕压力,不少同学虽然踩线进入了大学或者专业,但因基础差、学习困难而严重影响学业的发展。

其次,有些压线进档的考生发现所选并非是最适合自己的。志愿填报选择的应该是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而不是最适合的录取线;

再次,考生想踩线进档,却往往遭遇退档,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下,虽然高校的调档比例降低,但并不是百分之百,所以即使考生能够压线进档,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被高校录取。

总结:不浪费1分的代价可能就是要浪费一生、浪费未来。

坑五:不仔细看招生章程

5月份,各大高校章程就将陆续公布了。如果说填报志愿的关键在于了解高校,那么招生章程就是考生了解高校的一个重要窗口。只有认真读懂招生章程,理解录取规则,才能扬长避短,更合理地填报高考志愿。那么章程出来了之后,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内容?

查看招生章程时,一定要看的有七个要点:

1、查询高校的基本情况,构建初步印象。

2、查看“加分项”条款,不同院校的加分要求不同。

3、查看投档比例降低调档率,一般高校在100%-120%之间。

4、查看院校近年“非一志愿”录取方法。

5、查看专业录取原则,不同院校专业录取规则不同。

6、一些院校和专业对考生的单科成绩有要求,填报时须注意。

7、专业/院校性质不同,对于考生的身体素质要求也不同。

填报志愿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风险的大小取决于考生的实力和定位能力,“风险”的识别能力取决于考生及家长的学识与重视程度。因此,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前,认真阅读院校招生章程,分析当年招生计划,合理制定高考志愿填报策略,科学搭配院校和专业,这样能有效的避免落榜。

坑六: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

根据往年的高考填报志愿来看,不少考生和家长争报热门专业,有的家长一听说考生想要报一个比较偏,或者比较冷门的专业,会极力反对。还有的家长甚至是相互打听,然后听说哪个专业好,学的人多,就填报哪个专业。其实这都是盲目跟风、赶潮流,这样填报志愿是非常不客观的。

专业的冷门或者热门并非一成不变。虽然对专业的热门与冷门没有严格的定义,但专业的冷门与热门是经常变化的。在市场经济下,专业决定就业。因此,重视专业选择,首先是就业的要求,也是个人成才与发展的要求。

像是前两年,电子商务就非常热门,主要是因为微商经济的兴起,但是随着近年来微商数量的增多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微商的利润空间在缩小,电子商务也不再热门。

所以,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冷热的差异。但盲目挤热门专业,对考生长远发展非常不利。首先,热门专业分数高,竞争激烈,如果成绩不太突出,竞争实力并非很强的学生在挤热门专业时,容易落榜。即使侥幸被院校录取,由于热门专业里人才济济,自己实力不是很强,在就业选择和以后的工作中也很难占得优势,抢得先机。

避坑策略: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候,要综合考量专业的情况。首先应该对自己未来作出职业规划,根据考生喜好来合理选择专业。还有就是看国家政策,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的经济发展方面的政策,像是当下国家大力发展“互联网+”,这样就会催生出很多和互联网相关的专业成为热门,社会需求量自然增大。还有就是在填报专业中还要冷热兼顾,增加录取几率。

坑七:只凭学校(或专业)名称来选择

考生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还有一个误区是,喜欢凭着专业的名称来选择专业,而对专业内涵不了解。实际上,不同专业之间所学的课程、发展方向的差异是非常大的。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如许多高校都开设材料工程专业,但由于学校的不同,其发展方向有差异,如哈工大材料工程专业实力很强,因为它研究的材料和航天有关,既有金属材料,还有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北京科技大学的材料工程,则更强在金属材料上,因为其前身是北京钢铁学院;天津工业大学的材料工程强在纺织材料上,因其前身是天津纺织工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的材料工程,主要研究丝绸材料,因为它是由浙江丝绸工学院发展而来,其前身可以上溯到19世纪末的蚕学馆。

避坑策略:

考生在看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一般应该了解以下几方面内容: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什么,是否属于特色专业,专业的实力如何,有无硕士、博士点,是否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专业当中居于什么位置,专业发展前景和学生就业去向如何,专业对学生的相关科目成绩和身体状况有无特殊要求。

坑八:平行志愿没有风险

对于大多数省份实行平行志愿填报,可说最大限度保护了高分考生的利益,减少了志愿填报的风险,但同样还是存在风险的。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投档而被退档的风险。因为平行志愿是按1:1.05的比例投档,所以进档不代表就录取,退档的考生,即便是A志愿退档,也将直接进入征集志愿或下一批。这是平行志愿填报最大的风险。

2.定位不准确的风险。

3.志愿没有梯度的风险。

被退档的理由大致有:高考分数在所有被投档该学校考生中偏低;填报专业志愿太高,且志愿不服从调剂。当然,如果高校实行“进档即取”的原则,那么,只要分数达到投档线,志愿服从调剂,就不会退档,落榜生将大大减少。

这些风险都要尽量避免。在这再次特别提醒考生和家长注意的是,虽然平行志愿可以填报几所院校且对大学来说均为第一志愿,但每名考生只有一次投档的机会,只要你的档案被投进某所高校,位于其后的院校志愿则无用。

避坑策略:

按照“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方针,拉开梯度,进行填报。

坑九:越俎代庖,家长代办

高三考生的家长,年纪普遍都在四十多岁,是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凭借多年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让家长们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资源人脉。

而高三考生,虽然大多数已经是十八岁以上的成年人,但他们常年处于备考状态,一心只关注学习上的事,对社会的现状和职业的发展难免缺乏足够的了解,处于懵懂和困惑的状态,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也很多都是“一问三不知”。

那么考生和家长在阅历、经验上的巨大差别,就导致许多家长认为考生年幼无知,完全没有能力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在高考报考这件大事上,很多家长就大包大揽,越俎代庖,把考生该做的工作完全揽过来自己做,甚至连最终的志愿填报环节也包揽过来,有的考生甚至连自己的志愿表都没看过几眼。

其实,家长的这种做法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对于孩子的志愿填报,倡导的是家长参与,但不是家长包办。

同时,我们也很少见到有考生家长的职业是专门从事报考工作的指导专家,即使这些家长是企业的老总, *** 的领导,在纷繁复杂的专业院校面前,在陷阱百出的报考政策面前,也都是门外汉的状态。在帮孩子准备报考这件事上,如果不进行专业的学习和辅导,是很容易出问题的。

坑十:目光狭隘

高考志愿填报中,有不少的家长犯了“目光狭隘”的禁忌,导致孩子错失了很多机会。比如:

多渠道升学机会。除了高考统考之外,我国还有自主招生、综合素质评价、国家专项计划等等多渠道的升学机会。

省外也有好大学。不少地方,特别是直辖市和东部沿海一些城市的家长不愿让孩子到外地上学,宁可躲在“家里”读二本,也不愿到外地读一本。

避坑策略:

各位家长可以主动把眼界放宽,多渠道多方面了解各类高考资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来选择其他的升学路径或高校。

但愿以上内容,可能帮助各位家长和考生躲开高考志愿填报中的坑,走出如自己所愿、理想的道路。

更多高考填志愿有哪些坑人的专业(高考填报志愿的坑)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