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于都县城周围大小寺庙不计其数,通岩寺却是最具特点的一个。
周日下午,约上几个文友骑车出城,过渡江大桥,一路向南。在水南村国道边,看见一个标注着“通岩寺”的牌子。村道蜿蜒,暖阳高照,田园寂静。山湾里,房舍在绿树掩映中若隐若现,我们仿佛走在世外桃源的路上。
刚看见山丫口竖着“通岩寺”的路牌,紧走几步,不成想山道突然倾斜着急转而下。路边的石壁上有2004年新刻的《通岩寺记》,根据记载通岩寺名如其形,山腰一洞,前后贯通。在宋朝时才用“通岩”命名。通岩寺周围大小山峰不计其数,在这些山峰间,可以雕像修建寺庙的大小岩洞共有九处。通岩寺曾经几经战乱,寺庙被毁,1988年主持释振旻法师率信徒重整洞府,才恢复了这座千年寺院。
丹霞风貌的山坳里,半圆形的岩洞顶部刻着“通岩禅寺”等各种石刻。石洞的前中段是供奉菩萨的主殿,后段是烧火做饭的生活场所。大殿内清凉通透,佛像威严,香雾缭绕。中殿内有神像无数,有和尚在诵经,有客人朝佛祭拜。整个殿堂面积大约五六十多平方米,宽敞气派。隔着深涧、青松、通岩寺眺望着门前的笔架山,背靠着巍峨的龙须山。
穿过通岩寺的洞府,龙须山迎面而立,山林苍翠,深幽。山顶上有一尊观音座像,这就是于都第一大佛。据说在1991年2月观音菩萨诞辰前,龙须山上云雾缭绕,云雾中出现观音坐像,许多人目睹了那一奇特现象。后来振旻法师多方筹资,2003年才将观音座像塑成,供奉在山顶。
沿着小路前行,山脚下有田,有小溪安静地从田角涌出,有清风从林间吹过。山木高大、苍翠,山道崎岖清丽。我们一行人兴致高涨,与山野、古树合影,与野花相依。边攀爬,边回身望去,远处的山峰层峦叠嶂,格外迷人。
谈笑间,我们来到于都第一大佛面前。抬眼望去,一层楼高的观音塑像闪着金色的光芒。在观音像前转身望,通岩寺的后墙在林木中半抱琵琶半遮面,显得愈发神秘莫测。站在亭子间向西面望去,于都城繁华的模样在薄雾里显得秀丽又大气。向南望去,圜丘形状的山,不断向远方绵延而去。层层叠叠,在太阳的光芒里,如一幅暖色的水粉画。
龙须山的右侧有金鸡寨,左侧有金狮拜弥勒形状的山峰。金鸡寨是古代乡民躲避战乱的去处,相传金鸡寨下有一个神奇的洞穴叫蛤蟆洞,“洞外水淹三尺,洞内滴水不入”。更令人称奇的是这山洞坍塌后,形成一个新洞穴,石壁上出现一尊栩栩如生的“石鸡婆”。
在观音亭后面的山包上极目远眺,晚霞的余晖朦胧着远山近树,城郭村庄一派祥和。恍惚间,感受到了天地间万物美轮美奂的魅力,感受到了人佛相敬的恩泽。那一刻,竟然不舍得下山归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