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作者:piaopiao
今天的音乐欣赏由我给大家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卷第二首:《c小调前奏曲与赋格BWV871》。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巴赫出生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州小城艾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而在德国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度过了最后27年的时间。
去年我曾前后两次拜访了艾森纳赫和莱比锡这两座和巴赫息息相关的城市探寻大师的踪迹:
艾森纳赫的巴赫故居坐在巴赫博物馆的吊椅上聆听巴赫的音乐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教堂内的管风琴手,脑海中浮现出几百年前巴赫坐在这里演奏的景象在圣托马斯教堂外举办的四重奏音乐会,市民们早早就把小板凳搬起依次摆开,巴赫的音乐早已深入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有关这两座城市的更多信息可以前往文章:
【旅行日记】穿越时空遇见你 — 欧洲音乐之旅(3)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之所以能称为钢琴“旧约全书”,首先是在于它从实践上证明了平均律的可行性,要知道17世纪前键盘乐器都是根据纯律定音的,这种方式使得乐曲在不同调上演奏略有偏差,因此转调会有限制:
而平均律则可以任意转调:
对于音乐艺术来说更重要的贡献是,这部作品证实了作为抽象艺术的所拥有的巨大表现力,无论刻画人的精神世界方面,还是塑造各种美感意境方面,它的逻辑之严密、抒情之直接,都是其它艺术无可比拟的。
平均律钢琴曲集共分为上下两卷,各24首,上卷BWV846—869完成于1722年,下卷BWV870—893完成于1744年,采用同名大小调半音上行的顺序排列,每首分为前奏曲和赋格两部分。
《c小调前奏曲与赋格BWV871》为下卷的第二首。
前奏曲部分由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贯穿始终,以三度音程作为最重要的音响构成基础,运用了大量的模进,节奏明快,需要手指快速积极均匀有力地弹奏。
赋格部分为四声部,主题悠扬深邃,像是带着淡淡忧愁的回忆,出现次数多得惊人:短短两页28小节中主题及其各种变形出现了26次!
巴赫的高明之处在于,通过对主题采用各种变化,包括节奏变形、倒影、扩大等,使多次出现的主题不断产生新的音乐发展活力。
主题:
节奏变形:
扩大形式:
倒影形式:
赋格部分的练习通常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对手指有绝对的控制力,使声部线条流畅,力度和音色层次分明,主题进入明确,结构脉络清晰。那么到具体的练习中,就需要分声部单独练习(S,A,T,B),单声部练好了可以依次增加到两个声部(SA,ST,SB,AT,AB,TB) 、三个声部(SAT,SAB,ATB)、最后才能将四个声部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