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9月1日,湖北省教育厅公布该省教师“十大美语、十条禁语”征集活动遴选结果,引导广大教师多讲“美语”、不说“禁语”,自觉规范职业行为。(9月2日《楚天都市报》)
湖北省教育厅公布该省教师“十大美语、十条禁言”征集活动遴选结果。在笔者看来,湖北省举办这样有积极意义的评选活动,其良好用意和初衷,不仅仅只是引导广大教师多讲“美语”、不说“禁语”自觉规范职业行为,而是意在唤醒广大教师从业者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赞美”,从而助力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
人常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其实,好学生又何尝不是赞美出来的呢?然而,现实中有些教师,不但斤斤计较、吝啬于对学生赞美,反而还吹毛求疵、巴不得鸡蛋里挑骨头,对所谓的“问题学生”横加挖苦、大肆打击、更有甚者人格侮辱、暴力相向也在所不惜。其实,再差的“问题学生”,其本身都有“闪光点”,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且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的教师之所以只看到学生的“缺点”与“错误”,而看不到学生的“长处”与“优点”,不恰恰说明,其本身就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吗?
作为一名称职而合格的教师,不在于在学生身上发现多少问题与缺点,而在于在发现问题与缺点之后,仍能艺术而巧妙地化解这些缺点与问题,从而使这些孩子在不伤及“颜面”与“自尊”的情况下,既能让学生及时“悬崖勒马”主动承认,认识到自身错误,又能顺利度过“危机”。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教师,请不要“得理不饶人”揪着学生的“缺点”与“错误”死缠不放,而“吝啬”于对学生“闪光点”的发现与赞美。
众所周知,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四颗糖”的故事:有一天,他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砖头砸一个同学。将其制止后,他责令学生去自己的办公室。在外面了解情况后,他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第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准时。”接着又掏出第二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该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这时那名男生已经被感动得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处理。”陶先生这时又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再奖励你一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陶行知老先生用这种方式,轻易地改变了学生的行为。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陶行知老先生四颗糖的故事,难道不值得那些揪着“问题学生”的小辫子不放,只顾一味“指责”与“惩罚”,却“吝啬”于赞美学生的教师“反思”与“照照镜子”吗?
说到底,“禁教师说禁语”意在唤醒“不要吝啬赞美”。教师职业有很大的特殊性,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大部分是未成年人,在教学用语中一句真心的“良言”能激发学生内心的“小宇宙”,产生无法估计的正能量;而无意中的一句“禁语”则可能摧毁学生的自信,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只有时刻反省自身和改变我们自己的行为,我们才能更好地教育好学生,影响和改变他人。一言以蔽之,教师“教书育人”这一职业,不仅仅只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一位优秀的教师其本身就是一所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