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盘点我国正在消失的10种职业,你知道几个?
公交车售票员
随着电子支付和无人售票的普及,现在很多城市都没有公交车售票员了。但曾几何时,公交车售票员却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
公交车售票员是公交公司聘用的正式岗位,有着严格的工作要求和上岗指标。售票员的工作不只是收钱卖票这么简单,还需要准确报出线路的起点和终点站,报前方到站的站牌名和位置,报转乘换乘,报到达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四报”。
随着电子支付的普及,现在许多短线程、少换乘的车次或城市,就取消了售票员这项工作,将售票员转入管理和内勤等岗位。上了年纪的人不清楚换乘,直接问司机就行。
另外像上海、北京的许多公交线路都比较长,没办法实行一票制,就需要售票员来人工实现按距离收费。
不过相信随着刷卡乘车的智能化和普及程度,售票员这个职业最终还是会被电子支付所取代。
电话接线员
这个接线员和做现在的服务热线以及电话销售的接线员不一样。在90年代以前,老百姓们打电话需要先经过接线员,然后再转接到给你想要拨打的电话。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话接线员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不过在部队里或是一些极个别地区,还是存在着电话接线员这个职业的。
算盘师傅
这个职业看起来很古老,实际上距我们也不过40年。80年代时,一部分中小学还要求学习算盘。供销社、收购站等地方使用的也都是算盘,一名老练的算盘师傅自然是一份很吃香的职业。
不过算盘这东西到了现在,更像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变成了学生的一种特长和兴趣爱好。
剃头匠
剃头匠又叫剃头佬,就是给人剃头的师傅。和现在的理发师不同,以前的剃头匠一般都是走街串巷,用扁担挑着工具,在乡村的街道上揽活。如果遇到了需要剃头的人就会放下扁担,拿出工具,就这么露天的给客人剃头。
剃头匠可以仅用一柄剃刀,完成剃发、剃须、修面、修耳等多项工作,手法也是在多年的锻炼中炉火纯青,让客人不会感受到丝毫不适,只觉得剃完头之后一身清爽。
鞋匠
鞋匠不只是修鞋的,在以前,他们和剃头匠一样挑着扁担走街串巷。只是他们不吆喝,而是拿一个拨浪鼓一边走一边摇。他们可以用皮子和胶水去补皮鞋,也可以处理布鞋的针脚和鞋底。
据家里边的老人所说,鞋匠这门手艺在当年那可是相当宝贵的。因为各家各户的鞋子都是自己做的,耐不耐穿全凭手艺。有的鞋匠还会包揽做鞋的买卖,做出来的鞋子质量那可是一绝。现在都是买鞋子,鞋匠这份工作自然就消失了。
电报员
电报员最早是铁路通讯所衍生的一个职业。大多数人心目中的电报员,就是在抗战剧中偷偷摸摸发电报的那些人。
事实上,电报员还具备长途通讯的职业特点。在农村合作社还没有普及电话以前,各个地方下发通知都是靠电报来完成的。
现如今,民用电报随着2017年北京电报大楼宣告停业,已经完全消失了。而像铁路、军事等一些领域,可能还保留着电报这项独特的传输方式。
磨刀匠
一条扁担挑着磨刀石和家伙事儿,这就是磨刀匠朴素又实用的工作套装。如果有人家里的菜刀钝了,磨刀匠只需要扎稳马步,弓起腰这么一磨,菜刀立马光亮如新。
打蜂窝煤
蜂窝煤以前是中国居民们的主要燃料。自己家会的基本是自给自足,不会做的就只能去找卖煤的批发。
先把散煤和黄土缠在一起,然后浇上水搅匀,再用煤球机一个一个打出来。做好后晒干定形,就成了传统的蜂窝煤。做一天煤球下来,弄得满身满脸一片漆黑。以前说有人不爱干净,脸上弄脏了就会开他的玩笑,你家是卖煤的吗?
修钢笔
与现在钢笔爱好者的修钢笔不同,钢笔在以前那可是文化人的象征。如果哪家的读书人有一根钢笔,再帮街里街坊的写上几行字,真的会被人高看许多。
修钢笔的小摊子也是放着各式各样的配件,无论是哪个牌子,什么型号的钢笔,都能给你找出替换的配件帮你修好。
现如今,别说钢笔本身就没什么人用,会修钢笔的更多也只是钢笔收藏爱好者,修钢笔的这项职业早已经销声匿迹了。
锡匠
因为锡的可塑性强,质量轻便,便于回收,所以以前的很多物件都是锡制作的。最简单的例子,童话故事中的独脚锡兵,就是融化汤勺的锡不够了,就只能做一条独腿的。
图片素材
不过锡这东西好用归好用,却十分容易磨损,于是就需要锡匠来帮忙修补。现在锡被各种不锈钢所取代,锡匠自然也就看不到了。
我们在感叹那些消失在农村的民间手艺人,也是在感叹科技发展的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