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1、茶盏
茶盏的基本器型为敞口小足,斜直壁,一般比饭碗小,比酒杯大。我们常常提起诸如建盏、天目盏等都属于茶盏一类。
宋建窑银兔毫茶盏配盏托
2、压手杯
压手杯造型为口平坦而外撇,腹壁近于竖直,自下腹壁处内收,圈足。形体端庄大方,凝重中见灵巧。
赏瓷观窑仿永乐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
铭经草堂双色四拓压手杯
握于手中时,微微外撇的口沿正好压合于手缘,体积大小适中,分量轻重适度,稳贴合手,故有“压手杯”美称。
春风祥玉青花釉里红压手杯
3、撇口杯
撇口杯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饮用器具器型,口略往外撇,腹微敛,滚圆圈足,胎薄而胎质细润,茶汤入口的口感和圆润度要远远高于很多的杯具。
朴真堂柴窑青花红楼梦撇口杯
青花釉里红福山寿海撇口杯
4、葵口杯
葵口杯因口部像秋天的葵花而得名,既体现出实用功能,又增加了美感,是唐宋时期较流行的一种陶瓷式样。
元龙泉窑葵口杯
宝蕴阁珐琅彩宝蕴长安五色葵口杯
5、菱口杯
菱口口沿与上面提到的葵口杯相似,只是在每瓣葵口瓣的顶部加上了刺尖,灵感大概来源于菱角。
南宋龙泉菱口杯
南宋龙泉窑青釉菱口杯
6、直口杯
直口杯是一个日常十分常见的器型。只要口沿是垂直筒形的杯型,都可以称作直口杯。
小雅飞蝶枞菊直口杯
余寅窑矾红粉彩李白醉邀明月直口杯
7、敞口杯
敞口也称作侈口,口沿向外展开,越接近口沿处越是宽敞。
用这类杯子喝茶,茶水会凉得比较快,且杯口大不聚香,不适合细细品茶,我们后面提到的斗笠杯,就是一个典型的敞口杯。
赏瓷观窑 青花海水纹敞口杯
赏瓷观窑青花斗彩如意敞口杯
澄怀堂金地青花斗彩狮纹滚绣球粉彩缠枝花卉敞口杯
8、敛口杯
与敞口相反,敛口杯的特征是口沿处逐渐向内收敛,是聚香拢味的好手。
梅香居 金玉满堂圆口杯
9、束口杯
束口杯的口沿曲折,外沿向内凹,内壁形成一周凸圆。
知青窑天青束口水洗
10、折腰杯
明清流行杯式,腰腹有明显的弯折设计,饮此杯,显文人风骨,清眼看世界。
一峯窑 釉里红折腰玉藻纹
11、六方杯
六方杯的口和底均呈六方形,折角菱线分明,,器型起源于宋代,多以汝窑、哥窑瓷体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六方杯更多地被使用在景德镇瓷器上。
青如堂六爱图六方杯
青如堂六方杯
12、斗笠杯
斗笠杯源自宋代,造型如蓑翁之斗笠,口部大,底足小,蕴藏着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底蕴,是历史上最为悠久的一款茶杯。
无名莲托八宝斗笠杯
春风祥玉杏林春燕青花斗笠杯
13、莲瓣杯
莲瓣杯的特色之处在于杯沿部分。
它的杯口并不平坦,而是模拟莲花的形状,高低起伏。这个造型让茶杯更有禅意,多了一份典雅和大方。
宋汝窑天青釉莲花温碗
14、圆融杯
圆融杯的杯口略微内收,杯身则向外微微鼓出,这样的杯型设计,能够使茶杯的聚香和聚味效果更好,也蕴含着“大肚能容天下不能容之事”的豁达与境界。
余寅窑粉彩八仙圆融杯
九段妙手青花婴戏圆融杯
15、卧足杯
明、清期间盛行的一种杯式,因杯底无圈足,呈内凹的卧足而得名。有白釉、青花、粉彩、墨彩等种类。
陶人临古仿成化勾莲纹卧足杯
余寅窑青花三星雅聚卧足缸杯
16、罗汉杯
这种杯型的创意来源于传统罗汉缸,形似僧人所用的饭钵,腹部圆而厚实,口向内敛,茶香难散,因此取名罗汉杯。
立明堂缠枝月季罗汉杯
浣溪龙窑罗汉杯
17、铃铛杯
铃铛杯外壁呈S形,杯身高挑,口沿微微外扩,因形如倒置的铃铛而得名,亦称“仰钟杯”、“金钟杯”、“磬式杯”。有一些瘦高的铃铛杯也会被称为闻香杯。
志纯窑三色堇铃铛杯
游玉堂 洋彩 鸡趣铃铛杯
陶人临古青花十二花神梅花铃铛杯
18、马蹄杯
马蹄杯因倒置形似马蹄而名。敞口,斜削腹,杯壁线条弧度美,内凹小平底。清代雍正年间较为盛行,多作斗彩,以腹部饰四团花者为常见。
克勤堂 仿元龙纹马蹄杯
赏瓷观窑釉里红海水江崖马蹄杯
19、鸡缸杯
敞口,浅腹,卧足。杯上以斗彩绘画雌、雄鸡及雏鸡,间以山石、兰草、牡丹,故名鸡缸杯。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曾名噪一时,清代各朝都有仿制,尤以康熙、雍正时所仿最好,几可乱真。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20、缸杯
造型如缸,杯型来源于成化鸡缸杯,原器为酒具不适宜饮茶,为了符合现代人饮茶习惯,很多匠人选择加高杯壁,也就有了缸杯。
游玉堂青花矾红龙缸杯
余寅窑青花缠枝莲开窗婴戏图卧足缸杯
21、墩式杯
直口,深腹,碗壁较直,下承圈足,造型呈墩式,仪态敦实端庄,底足大,器壁墩厚,重心偏下,因此得名墩式杯。
赏瓷观窑外金地内青花狮子墩式杯
赏瓷观窑青花团龙墩式杯
22、爵杯
爵杯,口沿外撇,两侧有对称的立柱,圆腹略深,前尖后翘,下承三高足,明、清两代均有烧造,有青花、白釉、蓝釉及粉彩等品种。
元景德镇仿古蓝釉爵杯
23、鸡心杯
鸡心杯造型敞口,口以下内收,瘦底,圈足。因杯心下凹呈深圆涡状,底心凸起鸡心形,故名鸡心杯。
觉山隐窑 清螭龙绣球纹鸡心杯
快雪时勤缠枝八宝纹鸡心杯
24、海棠杯
这类杯型的口沿和杯身造型屈曲有致,犹如海棠花开,杯足较高,外撇。造型来源于萨珊金银器“多曲长杯”,进入中国后,南北方瓷窑都有烧造并逐渐成为唐代较为流行的式样。
越窑海棠式杯
问山青釉海棠杯
25、耳杯
耳杯,又称羽杯、羽觞,器身呈椭圆形,两侧各有一个小耳,有绿釉陶、青瓷等品种,现今较为罕见。
战汉时期漆羽觞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玉羽觞
26、高足杯
又称马上杯。器皿设计民族为蒙古族,是为了满足元朝贵族们骑马时仍然能够豪饮而设计的器型。
溪兰仰元暗刻龙纹高足杯
快雪时勤梵文高足杯
27、钟式杯
钟式杯倒扣似钟形,杯身高挑,器型俊逸,便于拿捏、闻香,是这几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款式。
珏窑珐琅彩童子钟式杯
28、方斗杯
方斗杯因瓷器造型呈斗形,故称方斗杯。最早见于明代,到了明代嘉靖时期方斗杯瓷器造型就非常流行了,一直到清代都有烧造。
明嘉靖青花人物故事方斗杯
清雍正粉彩博古纹方斗杯
29、宫碗
明正德时烧制最为著名,口沿外撇,腹部宽深丰圆,造型端正,多为皇宫用器,故名宫碗。
皇窑仿清雍正素三彩云鹤纹宫碗
自牧堂珐琅彩虞美人宫碗
30、三秋杯
明成化珍品杯型,是用斗彩描绘秋天庭院美景的酒杯。造型为敞口,浅斜式腹壁,圈足。因为秋天有三个月,以秋菊、蝶、草组成画面,故名三秋杯。
成化斗彩三秋杯
赏瓷观窑斗彩三秋杯
31、葡萄杯
明成化斗彩杯之一。造型为直口,深腹、瘦底,圈足。因杯身斗彩绘满架葡萄纹、紫色枝干、绿色葡叶、黄色茎蔓弯卷、此色葡萄垂挂,故名葡萄杯。
清雍正仿成化斗彩葡萄锦荔枝纹杯
宛玉無名斗彩葡萄杯
32、竹节杯
竹节杯造型独特,因近似竹节的外形而得名,寓意事业节节高升,前程似锦。
九段妙手燔功银星釉翠鸟竹节杯
33、竹丝杯
竹丝杯具有“ *** 料、特细丝、紧贴胎、密藏头”的特点,依胎编制出来的竹丝杯宛如天成,有着东方清新淡雅的气质与文化。
34、闻香杯
顾名思义,闻香杯专作闻香之用,比铃铛杯细长。
志纯窑 青花虞美人闻香杯
搏泥幻化鱼藻纹闻香杯
35、折腰杯
折腰杯,因为它杯身中部有一处明显往里收的曲线,就好像是一个人弯转的腰部,所以形象的起了这个名字。
艺林堂粉彩过墙九桃五福大折腰杯
36、禅定杯
禅定杯杯口内收,腹部圆鼓鼓的像弥勒佛的肚子,端起的时候不像普通杯子可以捏在外侈的杯口,而只能握在鼓出的腹部。
柏采汝窑禅定杯
37、鼓形杯
因形状似鼓得名,和禅定杯相似,但比之杯身更高。
春风祥玉青花釉里红缠枝纹鼓型杯
38、玲珑杯
因工艺而得名,玲珑眼透光,展现光的艺术,西方人将其称为“卡玻璃的瓷器”。
春风祥玉玲珑山水公道杯
39、铃兰杯
如铃兰花般灵动的小杯,杯口呈铃兰花形,瓷杯相碰似夏日悦耳风 *** 。
和兴胜哥窑米黄釉铃兰杯
40、海棠杯
海棠杯的口沿和杯身造型屈曲有致,犹如海棠花开。
越窑海棠杯
41、花神杯
撇口、深腹、浅圈足、胎体轻薄、器型精巧绝伦,造型规整优美,每只杯上绘一种应时花卉,指代历史上的著名女性,并题上相应的诗句。
清康熙青花五彩十二花神杯
艺林堂粉彩十二花神套内画版
42、将军杯
“将军罐” 是明清时期罐器最为经典的器型之一,因盖子很像将军的头盔而得名。 这款 汝窑将军杯,便是“将军罐”在日用陶瓷中的应用。
汝窑将军杯
43、可乐杯
可乐杯是近年出现的一种网红器型,专为可乐的爱好者打造。
溪兰仰元龙凤呈祥可乐对杯
搏泥幻化孔雀可乐杯
44、炉式杯
杯式炉是炉式之一,以炉身作杯形而名,器身饰二至三层浮雕仰莲瓣,足外撇,呈台阶状,足和炉身相连近折收,平底,下承三乳足。
立明堂霸王龙炉式杯
九段烧婴戏胖炉式杯
45、把手杯
把手杯就是在杯子的旁边加上了把手,避免手指直接接触到杯体,也避免了烫手。
仙人最近整理出了一个景德镇茶瓷攻略,内含500页精美图册,56个重要知识点,1000张茶器名窑口产品图,感兴趣的留言,全部免费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