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转自真叫卢俊
开启这个选题的原因,也是来源于个人的真实感受
从上上周末感染新冠阳性后,我与奥密克戎抗争的这些日子,成为了近五年跑医院挂急诊次数最密的十几天
我在一周之内,跑了一家发热门诊,挂了一次二级医院门诊,还有两次三级医院急诊
也是在找医院挂急诊门诊的过程中,我对医疗资源有了新的审视
从前我们买房总说铁学商,医疗资源不曾受到重视,或者说只有在养老地产领域才会被重点关照
经历抗疫的种种,我相信和我一样,大部分人从当下到未来买房,一定会重新拾起对医疗资源的重视
因为比起其他,医院举步可达,才是触手可及的救命配套,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长时间的
于是我们翻遍了各区的 *** 官网和上海卫健委的网站,帮大家把这些数据整理出来
上海哪个区的医疗资源相对更强,是当下值得我们关注城市资源的另一种视角
01
以三级医院、二级医院来看
上海哪个区医疗资源更强
我们说的最好的医院,肯定就是三级医院
三级医院本质上代表不管是医疗服务与管理、医疗质量与安全、技术水平与效率,都是目前医院综合实力的最高水平
哪里拥有三级医院的数量更多,也就意味着,上海最好的医院就都分布在那里
在上海卫健委网站上
我们找到了上海15区(除崇明外)的三级和二级医院清单
上海一共拥有66家三级医院、120家二级医院,和25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先来看看,哪个区拥有的三级医院更多
数据统计下来,浦东新区、静安区、徐汇区和黄浦区拥有最多三级医院
上海最好的医院基本集中在老牌市区位置
光静安+徐汇+黄浦就有25家三级医院,几乎占了上海总体三级医院数量的一半,可见传统市区在医疗资源的沉淀底蕴更为深厚
而在这些医院里,上海最好的几家医院
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都属于不仅是上海最好的综合医院,放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
三级医院往下一个档次的二级医院
二级医院是指符合中国医院等级标准的一类医院的统称,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
一般来说,县、区、市级医院都是二级以上医院
数据统计下来,除了浦东新区遥遥领先,静安和黄浦依然强势
那么,如果以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的分布数来看
我们可以得出上海医疗资源的前三强分别是:浦东新区、静安区、黄浦区
在医院数量这块,相对比较落后的三个区是青浦区、金山区
02
如果来比较人均呢
要知道上海是一个2500万人口的大都市
人均拥有医院的个数也是我们判断的维度
于是我把上海各区总常住人口数量加到统计表格中
便得到这样的一个分布
这个数据告诉我们,以人口数量来看,黄浦区以每8.2万人拥有一家三级资源,在人均拥有医院数量上排名上海所有区域的最前列,其次还是市区徐汇、静安、长宁、杨浦、虹口
而最差不是拥有人口数量最多的浦东,而是嘉定
嘉定以每190万人才拥有一个三级医院,成为了人均拥有医院数量最低的地方
以上不管是总数还是人均数据,都让我感受到在一个城市里,最好的医疗资源总是伴随着城市最核心的地段
因为发展的足够早,一大批知名的医院全都聚集于市区
这恐怕也是人们为什么买房时有市区执念的原因了
不仅是交通、商业、学校,在医院的维度,住在市区我们身边的资源更集中,更加能够到达
且如果以平均面积单位来看,市区拥有的医疗资源就更密集
这是上海在《上海市医疗机构设置“十三五”规划》设置的58个医疗服务圈,同样也是市区的医疗密度远远高于郊区
03
上海医疗体系强的地方,还体现在哪里
我想,不仅有代表着最高水平的二三级医院
而在各个街道、各个社区也都分布着密集的社区医疗资源
像是网格一般守护着特殊时期所有人的生命安全
根据统计,上海的社区医疗资源基本已经做到了街道全覆盖,上海每一个街道都会有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布最密集的是浦东新区,以4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遥遥领先
它能够在特殊时期充当市级医疗资源的最大化补充,也可以成为分诊部门
比如,在2020年的时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担当起了打疫苗的场所
比如,在过去一年,很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常态化核酸的地方
现在,这一个个分布在城市角落的社区服务中心成为了发热门诊
不仅可以看病拿药,还可以简单的成为二三级医院的分诊部分,疏散人流,让有效的资源流通到更需要它们的人身上
在疫情期间这25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是一个小型诊所,让社区医疗资源最大化发挥了作用
这也是上海各区资料资源的一大特色,在特殊时期,能够非常快速的下沉到社区
上海的15分钟便民医疗服务圈,也由这25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打造完成
而浦东新区由于地域面积大,街道单位多,所以成为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多的地方
04
除了由三级-二级-社区医院组成的上海医疗资源体系,在其他公共场所,医院之外,上海还专门配备了更多专业化仪器
也是因为疫情,最近我被普及了另外一种公共医疗资源,AED除颤器
在上海各个地铁站如果你留意观察,这个带着红色心电图标志的仪器就是AED除颤器
作为一种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便捷医疗设备,AED有“急救神器”的称号
当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时,3分钟至5分钟内进行AED除颤,可使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达到50%至70%
而上海早在2015年9月就启动了在公共场所设置AED的项目
据相关部门介绍,近年来,上海一直在推进有条件的场所和单位配备AED
截至2020年1月,全市已安装AED总量为2708台,按常住人口计算,平均每10万人配置10.8台
这个数字是什么水平
目前全球AED普及率最高的国家是日本,每10万人大约配有397台,最早对在公共场所安装AED设备进行立法的国家是美国,每10万人约配备317台AED
与发达国家相比,上海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但这也属于城市里的公共医疗设备的一种补充
上海早早就在个公共场所配置这台救命神器,也是希望这样的仪器能够更多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场所
在关键的时候可以救我们或者身边人一命
05
为什么今天会如此理性的来分享关于城市公共资源的话题
从前买房,我们对于医疗资源的关注度远远不够,这可能会给未来埋下隐患
尤其是刚需产品,很多人对好房子的配套,停留在那老三样
离地铁口远不远,周边学校水平,甚至还更关注商场高不高级
但其实
我越来越觉得,在未来长久的居住时间里,能够在危急时刻救我们一命的,其实是医院
比起楼下有个商场很好逛,我现在更愿意楼下就是医院,触手可及的是能够救命的配套
最近发生的各种真实场景,也在告诉我们
未来应该把医疗资源当成一项必有的配套,成为我们判断地段价值的重要考量依据
(文中数据来源: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上海各区 *** 官网)
以上为正文,来自乔不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