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为什么叫广生站(广生地铁站为什么叫广生),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为什么叫广生站(广生地铁站为什么叫广生)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为什么叫广生站(广生地铁站为什么叫广生)

游客都往文殊院街挤,相邻的西马道街冷情无比,气氛不大对。尤其晚上,一位从小在附近长大、如今70多岁的太婆直说“吓死人”。

太婆双手揣兜里,站在茶园门口,侧扭了下身子,再一抬头,眼神迅速瞅出门外,指了个大致方向,“那旁边的楼里面,供奉的都是骨灰盒。”

来回走过几次,对此浑然不知,我“啊”了一声,然后继续回到座位上喝茶,竖起耳朵听些茶客间稀奇古怪、零零碎碎的龙门阵。

没有什么可以劝退娘娘庙茶园中的茶客。初次见面,就会将它视为珍宝。这样原汁原味的老茶馆,如今的成都市中心可能已经找不到另一个。

文殊坊片区,古时候便寺庙众多。直到现在,都还集中有文殊院、爱道堂以及娘娘庙,不缺烧香祈愿的地方。

这里也不缺喝茶的去处,香园里,环境清幽;白云寺街的茶楼,多是藤椅,可谈生意;文殊巷的红墙边,168元两位的围炉煮茶风头正大。

曲径交错的街巷,隔绝了游人。和文殊院一墙之隔,最不起眼,最不容易找到,最小巧的娘娘庙里,茶园中最朴素的一碗花茶,对资格老成都人来说,才够味。

茶园有民居合院惯有的天井,敞口处,座椅靠墙而设,让出过人的通道。茶客吹风、晒太阳,围坐一桌,叨叨絮絮。

室外区域,只是一个序曲和引子。进入斋茶堂,高挑的木结构老房子,才是茶园的重头戏。每个去娘娘庙的香客,都不可能错过。

只见茶园内,瓦片、柱子……都是旧旧的,黑乎乎的。墙和墙上的道教经典故事,融为了一体。

地面平整过,但又有了些坑印,光透过屋顶的玻璃瓦,有灯光照明,室内依然略暗,满眼都是老茶馆才有的、自然的古旧气质。

掀开红色的、门神样的小窗帘,茶园中还有一处更为讲究的天井。瓦盆上布满苔藓,天井中,连植物也生长出灵气。

娘娘庙里的茶园,和双流彭镇的老茶馆,崇州元通的老茶馆之间的差距,只差一个老虎灶。其余成都老茶馆的标配,一样不少。

略带蓝花装饰的盖碗,标准的竹椅,简易油漆的木桌子……一张案台,即是买茶付款处。

茶叶只有一种茶可选,茉莉花茶,售价五元而已。付款后,老板掀开红布,茶客取走早已装好茶叶的盖碗,选定座位,自有人将开水拎到桌前。

娘娘庙茶园里的茶客大多是周围上了岁数的街坊邻居,也有撤摊放假的半仙。慕名前来娘娘庙拜拜的年轻人,其实也免不了到茶园走上一圈。

年轻人多少是坐不住茶馆的。各桌老姐妹、老兄弟,倒是始终闹闹哄哄,如同在菜市。娘娘庙还未改造修缮前,可以在主入口处吃茶时,这里就如同市场般热闹。

这边在为美国的问题操心,“拜登给了司法部两亿美元,想要解决枪支泛滥问题……”

插话、陪聊了两分钟,男老板留下一句“但是,谁知道,闹不清。”然后又起身给别的客人掺茶到水。

突然,隔壁桌的女人提高嗓门,“哦,你先发表。”

三五成群,各桌有各桌的话题,不限于政治军事国际贸易,涉猎之广泛。“XX当校长的时候,把XX得罪了。”“老李给了我四根凳子。”男男女女,皆八卦。

越说越起劲,又是一个猛地,围墙边黄色短发的姐敲了下桌子,“人口下降的根本问题在哪儿嘛……根本问题你要找到。”

在这里,每个开腔的人,都是资深的评论家;地道的成都话一出,都是精彩的评书表演家。每日中午11点,开放斋饭,也堵不住爱交谈的成都人的嘴。

先购饭票,再排队拿饭。一伙人边排边说议论,“正县级退休了,只拿得到八千。”

一个“只”刺痛了不少人的心,大叔之间相互看手相不想认命,还未看完,打饭的师父一碗米饭伸到面前,“这么多,够不够?”

娘娘庙的斋饭,售价8元,打多打少可商量。

每天三盆菜,卖完即止。一份饭,菜可随意搭配,每样来点。吃完便饭,洗完碗,又可继续喝茶,闲谈。

当然,嬢嬢庙茶馆里独行的中老年男人,自顾自地看看书,刷刷小视频,或者只是纯粹发呆放空,到点回家,都能找到舒适的状态。

通常,寺庙、道观中,茶馆只是小小的配角。在娘娘庙,茶馆几乎和殿堂区域有相同的大小。二者之间,紧紧相连,互为贯通。

至今,娘娘庙的规模、建筑的高大程度,完全不能和旁边的文殊院、爱道堂相比较。

好在,在小巧中,它难得地维持住了整洁素雅的一面,也续存了城市历史的故事。

娘娘庙又名广生宫,传说始建于公元221年蜀汉政权时期。由刘备钦定、丞相诸葛亮选址建造。按成都人的话讲,“这以前是刘备的家庙。”

公元263年,曹魏灭蜀,后主刘禅第五子北地王刘谌不愿投降,全家在此愤而自杀,特别是王妃崔氏首先以身殉国。

被北地王夫妇的爱国情操所感召,成都人在此增加了供奉和纪念北地王妃的忠烈形象,并逐渐形成每年三月三“送娘娘出驾”的民俗。

如今,人们除了能在殿中看见太上老君的坐像,依然还能看到北地王妃的坐像,像前供牌上书有大字:“蜀汉北地王妃崔氏娘娘”。这也是娘娘庙称之为娘娘庙的原委。

从供奉本家祖宗、先辈神像、灵位等的宗庙,改为道教宫观广生宫,1800多年的历史,变化当然远不止此。

只拿近一点的来说,娘娘庙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可供百姓居住的大杂院。茶馆所在区域,曾一度是吊扇厂房。

望着和娘娘庙一墙之隔、人民饭店至今耸立的烟囱,上了年纪的土著才清楚,人民饭店最早叫“文殊院旅馆”,属于干部招待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后改名。

家里条件艰苦,没法洗澡,大家买票排队,到人民饭店的澡堂洗澡。

成人洗澡费三角,小孩半价。

烟囱的作用之一,就是烧洗澡水。当时,整个成都市都没有几个洗澡的地方。

那二年辰的人民饭店,一度是北门上最洋气的地方,上世纪90年代,接待过不少来成都参加糖酒会的宾客,门庭若市。

可住宿,可办席,风风光光。再一看现在的人民饭店,冷清、陈旧,“可能迟早都要重新弄过”。

东拉西扯,一些个从老成都视角出发,关于这个城市的龙门阵,微不足道但其实重要的记忆,也只有在像娘娘庙老茶馆这样的地方,才能听到。

这也是它的珍贵之处。

更多为什么叫广生站(广生地铁站为什么叫广生)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