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刘近在网上有多“火”?
抖音上有个关于他的视频专辑,总播放量1.7亿。
而在视频号上
他的一条视频播放就达1.7亿
▼
这位第76集团军“雪枫旅”的特战营长,“魔鬼”的名号早已出圈。
最有名的一段视频,当属他在“魔鬼周”训练中,手持工兵锹将一铲铲土埋到泥潭中的特战队员身上。
他一边铲土一边“动员”道:想生存,你就想办法给我生存,生存不了,那是你的事情!
点击观看视频
▼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魔鬼教官”刘近的部分名场面
▼
还有一段“惊悚”的视频,记录了刘近率特战小队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执行夜间任务,突遇狼群的危险时刻。
“上刺刀!”刘近果断的指令和“魔鬼”般凶狠的眼神,令人头皮发麻。
以下视频来源于
西陆强军号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战场上被称为“魔鬼”,乃军人的荣耀。
八一前夕,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发布12位“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刘近是其中唯一一名特种兵。
“混小子”从军
七月中旬,哨位君在贺兰山畔的“雪枫旅”营区见到了刘营长,他用标志性的语气告诉我说:别人叫我“魔鬼”,我内心还挺骄傲。
可谁能想到,这位笑容狡黠、眼神如刀的传奇特种兵,少年时却被家乡的村民称为“混小子”。
刘近至今仍记得,高中时他把学杂费偷偷拿去买了个BB机,父亲气得一度心脏病发作住院。
刘近的父亲当过兵,退伍后成了村主任,因为为人正直廉洁,数次遭村霸的报复而受伤,却坚韧得如同当兵之时。
刘近视父亲为榜样,却在少年时从未令父亲感到骄傲。偶尔父亲带刘近去亲戚家吃饭,一谈起刘近的情况,父亲的头就低了下来。
少年时的刘近与父母合影
▼
父子间的“和解”,是在刘近当兵出发的那天。
2003年12月的那个凌晨,刘近跪在父亲面前发誓:如果干不出事业就不回家!
18岁的少年离家远征,三个月后就寄回了第一张立功喜报(三等功)。
多年以后,刘近依然记得这样一个细节:父亲拿着喜报在村里挨家挨户的讲儿子立功了……
义务兵时的刘近
▼
成为“天狼”
每个梦想成为特种兵的中国男孩,都听过这样一个名字——“天狼突击队”。
这支神秘的队伍正是“雪枫旅”特战八连。刘近因为新兵时的突出表现,被选入该连狙击班,成为“天狼”的一员。
这是一支群星闪耀的连队。
时任连长何健,1999年在爱沙尼亚的丛林,奔袭四天三夜,将全军特种兵中唯一一座“卡列夫勇士奖”收入囊中。
时任副连长黄和平,2001年在委内瑞拉猎人学校, 从12米抓绳塔上摔下,口鼻出血,抢救4小时,醒来后再次重返赛场完成比赛,将头像永远镶嵌在猎人学校的荣誉墙上。
存放在雪枫旅军史馆的
卡列夫勇士奖
▼
在“天狼”,刘近迎来了军旅生涯第一个重大挑战。
2005年6月,他作为唯一一名上等兵参加原 *** 军区组织的比武,在摩托车特种驾驶科目中,他不慎被摩托车空中落地后砸腿,小腿迎面骨外露,顿时血流不止。
为了不被退出比赛,他没有报告伤情,而是自行包扎后继续参加下一个科目——泥潭扛人质过障碍。
他强忍着剧烈的疼痛,直到晚上大家睡着以后,才跑到厕所重新处理伤口。
那一次,他斩获特战专业第二名。此后,他连续三年蝉联单位特种兵比武第一名。
义务兵时的刘近
▼
“魔鬼”教官
在“雪枫旅”军史馆内,有这样一张照片。
1984年初,原 *** 军区在该部试建“特种营”,官兵们进行硬气功训练的画面。
这是 *** 组建特种部队的最初探索,此时距离世界第一支特种部队诞生,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
刘近入伍之初,仍有连队在用硬气功训练培养特种兵,这显然已不大符合新时期特种部队建设的发展需求。
2014年3月,提干后的刘近主动请缨到三营九连担任连长,他开始尝试用新的思维和方式训练部队。
这一年,九连拿下“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刘近担任连长的3年间,九连参加国际联演联训,完成高原低空伞降破袭,连年获评先进单位。
三营九连战士姚强
在魔鬼周中被刘近“重点关照”
▼
2017年,中国陆军首次参加巴基斯坦国际“团队精神”比武竞赛。刘近带领7名队员与来自另6个国家的14支精英分队同场较量。
31个竞赛课目,他们夺得23个第一,为中国赢得金牌。
刘近率队参赛画面
▼
可刘近要的不止是金牌。
回到部队,他和参赛队员用半个月时间研究梳理,形成万余字的总结报告被修订为全旅训练教材。
从列兵到营长,刘近先后培养射击、侦察引导、武装泅渡等专业骨干300余名。
而他最骄傲的是,按照委内瑞拉猎人学校的标准,他参与建起旅里自己的“猎人基地”,开始组织特种兵“天狼集训”,模拟真实战场环境,设置极限练兵条件的“魔鬼周”由此展开。
哨位君目睹了猎人基地内的训练
照片和文字都不足以形容其震撼
▼
设计战争
哨位君曾经问刘近这样一个问题:挑选特种兵时最看重哪种素质?
出乎意料,他的回答是“机灵”。
他是这么解释的——现代战争,比的是体系协同,靠的是单兵素质与信息化武器结合的能力。就特种兵而言,身体素质、战术技能、心理素质等等都是基础,而战场致胜的金字塔顶端,比的是头脑!
担心我没听懂,他还诙谐地补了一句:五公里跑再快也跑不过子弹啊。
训练中的刘近
▼
作为特种兵,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的刘近早已荣誉满身;而作为特种部队的一名营级指挥员,他觉得一切才刚刚开始。
近年来,突击车、侦察干扰车、无人侦察机等一批新装备陆续配发到特战营连,如何发挥新装备效能,怎样找准特战营长的战位,成为摆在刘近面前的新课题。
“雪枫旅”装备的新一代战车
▼
今年初,一场山地夺控战斗演练在野外陌生地域打响。八连特战小队长薛仙哲带领12名“奇兵”在夜色中完成敌后“斩首”。刘近把这称之为“一场体系协同的试验。”
战后复盘,支撑薛仙哲完成“斩首”的协同作战力量一一呈现。薛仙哲带队破袭的同时,三支特战小队同时出动,一支渗透袭扰,一支佯动迂回,一支策应增援。
刘近居中指挥,根据实时情报,研判战场态势,随时下令变换进攻路线,申请火力支援,增强干扰压制。
这次演练,是一次从适应战争到设计战争的探索。
营长刘近,正在努力成为敌人眼中的“魔鬼营长”。
部分素材来源:西陆强军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