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一分钱被改为一元钱,一分钱被改编成一元钱,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一分钱被改为一元钱,一分钱被改编成一元钱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一分钱被改为一元钱,一分钱被改编成一元钱

文 | 吴洪彬

近日,在朋友圈看到一张截图,著名儿童歌曲《一分钱》被改成了《一元钱》,有人感叹,这是与时俱进,因为现在的孩子已经见不到一分钱;也有人质疑,这是恶搞经典。

从《一元钱》的截图,看不出这是哪家出版社的图书,仅仅知道这是一本幼儿音乐游戏的教材,是否正规出版社都无从考证。也许该出版社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理念,擅自修改了歌词,从“一分钱”涨到了“一元钱”。但是于情于法,这样的单方面“涨价”都是不可取的。原因有三:

一、乱改经典,违背了歌曲的原创初衷。

潘振声

歌曲的创作者潘振声是知名儿童歌曲作家。创作《一分钱》的时候,他是一所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办公桌上的文具盒里放满了孩子们拾金不昧的硬币——当时肯定是一分钱居多。笔者工作之初,也担任过十年的少先队辅导员,对于这样的情景再熟悉不过了。“一分钱”其实是 *** 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精神的延续,“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革命精神被下一代继承为“一分钱也要交给警察叔叔”。《一分钱》的手稿被评为“现代革命一级文物”,潘振声还因此获得“一分钱爷爷”的雅号。难道现在要改为“一元钱爷爷”吗?

二、乱改经典,模糊了歌曲的时代特征。

音乐作品的地域特征、时代特征是一种非常鲜明的个性,音乐文化的传承需要对历史及创作背景的了解,“上什么山唱什么歌”蕴含了音乐表现的客观因素。笔者在《“我们的田野”不能随便改》一文中认为:“伐木的工人砍下一棵棵大树”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轰轰烈烈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真实写照,不能因为现在提倡环保,就要掩藏那一段历史。同样,“一分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不能因为经济的发展、物价的提升,就忽略了歌曲的时代特征,如果是这样,那么“妈妈也不要再讲过去的事情”了,因为现在的孩子都听不懂!恰恰是因为听不懂,才需要重温历史、不忘初心。

三、乱改经典,其实是一种违法行为。

本着对著作权法的尊重,任何一种改编都需要原作者的认可。潘振声已于2009年在南京逝世,所以这个改变显然没有经过原作者的首肯,同时也没有经过其女儿(著作权继承人)、现任南艺教师马莉的同意。马莉认为:这是对经典的调侃或者恶搞,是对经典文化极大的不尊重。这样的改编名为为现在的孩子着想,实质是对原创者的侵权,也对前几代已经熟悉了经典的人,产生了极大的伤害。

将《一分钱》改为《一元钱》,看似对原歌所传递的拾金不昧的精神没有任何的伤害,反而与时俱进,适应了社会的发展,符合了儿童的认知。然而实际效果是严重违背了原创的初衷、抹杀了歌曲的时代特征、违反了著作权法,还别扭拗口,弊大于利、得不偿失,甚至可能引起法律纠纷。实在要改,也需像物价调整一样,召开各方听证会,取得一致认可。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保留音乐的时代特征,是音乐文化传承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希望乱改经典的事情不要再发生。

- THE END -

欢迎关注《音乐周报》

快手、抖音账号

民族管弦乐队座位究竟怎么排?

唱合唱,你的声音“炸”吗?

Q:想订阅《音乐周报》?

Q:想投稿?

A:发这里 yyzb1979@163.com

Q:想合作?

A:请点击下拉菜单“广告合作”。

更多一分钱被改为一元钱,一分钱被改编成一元钱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