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精彩推荐|
古今“九九”歌
作者:许玉谦
每年12月22日前后是农历冬至,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我国地处北半球,从冬至起大部分地区进入严寒季节,俗称数九隆冬。“数九”是从冬至算起,每九天为一个时间点,数到“九九”为止,共八十一天。
北方地区民间流传的“九九”歌,概括了“九九”期间气温变化的特点: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和六九,
河边看杨柳,
七九河开(冰河解冻),
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数九”和“九九歌”的产生和流传由来已久,有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公元550年南北朝时期。到明代在士绅阶层发展起来的“画九”、“写九”的习俗,使数九所反映的暖长寒消的情况形象化。.
古代农业生产没有科学的气象服务,人们通过记载“九九”期间天气阴、晴、冰、雪、风等各种物象和天象的变化,用来指导农事活动。另外,穷苦百姓在千里冰封、寒风凛冽的冬天是最难熬的日子,用“数九”记天数的方式,盼着春天到来;数九歌还有娱乐消遣、寓教子孙掌握农事知识的意义。
清朝道光年间,山东有位名叫王之瀚的文人,他写了一首《九九寒消图》,内容比起民间流传的“九九歌”更加丰富。诗中不仅介绍了阶段性的气候特点,还叙述了当时社会民情风俗及农事活动。他是这样写的:
一九冬至一阳生,万物自始渐勾萌。
莫道隆冬无好景,山川草木玉裹成。
二九七日是小寒,田间休息掩柴关。
千家共享盈宁福,预计来年春不闲。
三九严寒水结冰,罢钩归来蓑笠翁。
虽无鲤鱼换新酒,且见床头樽不空。
四九雪铺遍地平,朔风冽冽起新晴。
朱绨公子休嫌冷,山有樵夫赤足行。
五九元旦一岁周,茗香醪酒答神庥。
太平天子朝元日,万国衣冠拜冕旒。
六九上元佳景多,滿城灯火迎星河。
寻常巷陌皆车马,到处笙歌表太和。
七九至数六十三,堤边杨柳加含烟。
红梅几点传春迅,不待东风二月天。
八 *** 和日迟迟,名花先发向阳枝。
即今河畔冰开日,又是渔翁垂钓时。
九九鸟啼上苑东,青青草色含烟萌。
老农教子耕宜早,二月中天起卧龙。
我国北方地域辽阔,有千里山峦的高原,有广袤的平原以及冬天最冷的东北(三省)地区,冬至以后由于地理位置不同,气侯变化特别是气温差别很大,因此,“数九歌”的内容不一样。明清时期流传于苏杭一带《数九歌》:“一九、二九,招唤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穷汉街头舞,不要舞、不要舞,还有春寒四十五;六九五十四,贫儿争意气;七九六十三,布衲两头担;八九七十二,猫狗寻荫地;九九八十一,穷人受罪毕,刚要伸脚眠,蚊虫虼蚤出。”
我国东北地区流传的关于隆冬季节的民谣跟苏杭地区有着很大的差别:
一 *** 吹雪如花,街上花子(乞丐)快如马;
二九一十八,井台冻个大疙瘩;
三九严寒烧大炕,皮襖靰鞡全穿上;
四九大寒天最冷,人都猫在木格棱;
五九立春笑开颜,冰天雪地迎大年;
六九三天姑爷节,马拉爬犁串亲戚;
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雁来雁不来;
九九春分天不暖,北风凛冽倒春寒,
破屋就怕连阴雨,懒汉发愁闰月年。
这些生动的颇具地方色彩的歌谣,累积了无数世代的经验,它纪实地勾勒和描画了冬令时节的民俗风情;真实地反映了处于社会最底层贫民悲惨生活的社会现实。
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往亊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 诗句)。新中国成立以后,七十年来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农业实现机械化,工业化建设迅猛发展,人民群众现代化生活水平空前提高。但是,大自然的物候和节令依旧,天地有灵气,四季轮回不可抗地影响着人们生活。
现代人的农事活动、工作方式、生活习俗与旧社会相比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吃穿不愁,隆冬季节没有了“熬冬”的感觉,漫天大雪、千里冰封给人们增添了有趣的生活色彩。今天,冬季“数九歌”应该是这样的:
一九冬至入严冬,温室大棚暖烘烘,
蔬果繁多水灵灵,百姓餐桌佳肴丰。
二九北方寒潮袭,开车不准玩手机,
饮酒驾驶犯法律,造成事故被刑拘。
三九滴水冻成冰,雾气浓时树挂凇,
一群少年戏瑞雪,冻的脸蛋儿通通红。
四九三日到大寒,寒流南下更频繁。
打工在外歇几天,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五九立春在末天,张灯结彩过大年,
儿童喜得压岁钱,阖家欢乐看“春晚”。
六九正月节上元,乡间庙会艺非凡,
城中霓虹映明月,雪打灯笼兆丰年。
七九雨水不阴天,十有八九倒春寒,
适当“春捂”应保暖,老人儿童防流感。
八九河开大雁来,春潮涌动壮胸怀,
返城大军农民工,铁路春运又高峰。
九九惊蛰虫苏醒,修整农机备春耕。
惊蛰过后是春分,冬麦萌芽始生根。
九九加一九,河边看杨柳,
原野蒸腾升紫烟,五彩风筝飞上天。
(辛丑岁杪于廊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