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文史类畅销书籍(文史类畅销书籍推荐),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文史类畅销书籍(文史类畅销书籍推荐)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文史类畅销书籍(文史类畅销书籍推荐)

用阅读标记时间。过去的2022年,有哪些文史好书备受读者关注?

分享10种备受读者喜爱的文史好书,一起收藏阅读吧!

1.《众神的山川——<山海经>与上古地理、历史及神话的重建》刘宗迪 著刘宗迪教授《山海经》研究“天书三部曲”之第二部重新认识《山海经》,重新理解上古史要读懂《山海经》,其丰富而瑰丽的神话色彩,一定是绕不过去的。但是,千百年来,如果我们只把《山海经》看做一本上古神话奇书,会不会遗漏了什么?《山海经》其书到底是地理书,还是怪物志,自古迄今,一直就悬而未决、聚讼纷纭。与今天我们将其看作志怪之书不同,其实在早期文献中,《海经》是被作为地理书尤其是“世界地理志”看待的。在战国秦汉时期,这本书无疑多是被作为地理书看待的。《吕氏春秋》《淮南子》是援引《山海经》最多的两部古书,两书言九州四裔的地理、方物,常援《山海经》为说。《山海经》这部书,果真就是祖先们留下来的一幅充满记号与暗示的地图,以便引领我们这些在悠悠岁月中彷徨迷途的后人,穿越山重水复,回到那个早已遮蔽于神话与传说之下的古国神州。要凭借这幅地图穿越时间的洪荒,回到历史的源头,首先就需要拂去笼罩于这幅地图之上种种似是而非却流传甚广的神话和传闻,廓清覆盖在这幅地图上错综纠结的误解和附会,让这幅地图的真相以及这幅地图中描绘的山峦、河流、道路、丘墟和蕴含其中的先民记忆如其本然地展现出来。2. 《大黑暗前后的翻腾跌宕:对<三国志>的政治/战略解读》时殷弘 编著从政治、战略视角领略《三国志》的魅力《三国志》记载了一段承上启下的混乱时期的历史。此时汉统陵替、诸侯并起,政治舞台上既有伟大的战略家、杰出的智囊和将领,也有蜕化的一方之主、佞幸、贰臣。由此,该时期集中了众多具有古代中国特色的政治和战略教训,涉及宫廷政治、中央与地方治理、边疆防卫、扩张与制衡、战略审慎与冒进等。本书从以上视角出发,对《三国志》中所记载的战略、政治治理成败进行了独到的解读,剖析了其中的得与失,带领读者重新审视了这个“国乱岁凶、四方扰攘”的时代。 3.《好玩儿的大师》赵元任 摄;赵新那、黄家林 整理第23届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第一名 商务印书馆2022十大好书·大众类光明书榜(2022年5月)

《中华读书报》5月好书榜《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好书品读5月榜探照灯好书5月中外人文社科好书榜Top15华文好书5月好书榜《三联生活周刊》行读图书奖6月书榜

《中国青年报》2022年6月推荐书单中国出版集团好书榜2022年第四期“人文社科类”榜单《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2年第二季度影响力图书可以毫无保留地说,这是一部独一无二的时代记录。收录在“赵元任影记”中的私人照片共有10000余幅,最早的拍摄于1896年,最晚的拍摄于1980年代,绝大部分都由赵元任亲 *** 摄。如果放到今天,元任先生必然是一位“ *** 达人”,甚至是“直播达人”——他用这10000多幅照片,给自己、为后人留下了一场长达80余年的“世纪直播”。他仿佛是一位穿越去一百年前的当代人,爱以 *** 记录生活,爱以趣味追寻学术。在这些珍贵的照片里,我们见证了时代的跌宕起伏,也结识了一位幽默、细腻、沉浸在智识生活中的天才大师。赵元任任教清华期间,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接待罗素,并在其来华讲学期间担任翻译。这是赵元任与罗素在院子里合影。(大约1921年)4.《中世纪的面孔》〔法〕雅克•勒高夫 主编; 申华明 译中世纪的黑暗面纱下,是否有另一种面貌?推动历史的重要人物被视为一个时期、一个社会、一个文明的象征。享有盛名的中世纪史家雅克•勒高夫,领衔知名历史学家团队,选择并勾勒生活于4—15世纪的112个著名人物的形象,以人物小传配合同时代相关艺术资料(绘画、雕塑等)的方式,带领读者从内部探索这个极具创造力的历史时期。无论是影响至今的前行者,譬如查理曼、圣奥古斯丁、哥伦布、马可•波罗,还是后人不曾在中世纪史中给予关注的女性与虚拟人物,如圣女贞德、亚瑟王、侠盗罗宾汉,都在这部令人惊艳称绝的作品中一一登场。这些历史人物在这里是作为证人和历史记忆,揭示了一个与传统认为的、蒙昧的中世纪形象相去甚远的面貌。他们的生动面孔是代表中世纪的面孔,他们塑造了中世纪的面貌。5.《创造现代世界:英国启蒙运动钩沉》[英]罗伊·波特著,李源、张恒杰、李上译,刘北成校商务印书馆2022年2月第一版荣获沃尔夫森历史奖中华读书报年度十佳图书2022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长久以来,启蒙运动一词一直与法国、德国甚或苏格兰联系在一起,然而,自诩为“18世纪人”的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罗伊·波特的这部沃尔夫森历史奖获奖作品却告诉我们:作为整体的英国启蒙运动是存在的;不列颠,才是“现代性”的诞生地。通过考察17—19世纪初的英国人如何理解人性、理性、自然、心灵、性别、幸福、财富、进步等问题,本书对英国启蒙运动进行了一场全面的巡礼,展现了英国思想界如何引领社会进步,并最终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世界。譬如,培根、牛顿等英国自然科学巨人使人们相信,自然最终可被彻底了解,而科学是战胜黑暗的明灯;休谟、亚当·斯密为商业社会的发展作出辩解,破除了中世纪旧式道德的约束;约翰·洛克认为婴儿是一张“白纸”,他成为什么样的人将取决于他受到的教育,由此,长久以来的粗暴甚至残忍的教育方式得到彻底扭转;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和巴鲍德则为女权辩护,发出了“心灵是否有性别之分”的呐喊;英国蓬勃发展的报业催生了“有教养的人文共同体”,知识分子群体得以产生;等等。本书旁征博引、观点鲜明、文笔隽永,极具说服力和感染力,并予读者以愉悦的阅读感受。

6.《法国大革命批判辞典》〔法〕弗朗索瓦·孚雷 莫娜·奥祖夫 主编申华明 译;刘北成 校张智 译;刘北成 校黄艳红 译;刘北成 校大革命为什么重要?法国大革命,若从1789年算起,已经230多年了,但是它的影响至今不灭。 以色列史学家阿隆·康菲诺对此作了一个解释。他把法国大革命称作一个“根基性过去”(foundational past):“根基性过去是指代表一个时代的事件,因为它体现了一种历史创新,成为道德和历史尺度,成为衡量一切人类事物的尺度。根基性要素不是事件的一种内在品质,而是存在于人们主观性之中的一种历史建构。”在他看来,法国大革命正是上述意义上的历史创新事件。——刘北成《法国大革命批判辞典》是法国大革命修正派史学的代表作,亦可谓迄今为止大革命史系列的压轴之作。由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修正史学代表人物弗朗索瓦·孚雷和莫娜·奥祖夫带领的专家团队,对法国大革命做全面梳理和重新评价。本书形式乃属首创,名为辞典,词条为目,但并非简单解释。全书 *** 105个关键词作为词条,每一词条呈现为一篇长文,极具阅读性。辞典共设五卷,分事件、人物、制度、观念、阐释而述之。每词条后皆附参见条目,书末设索引,便于读者关联查考。全书具有一种深刻的融贯性:“批判”主旨贯穿全书,打破独断的理论和确定性的解释,将历史话语还原于现场,开拓一条政治文化研究的新路。7.《英德对抗的兴起,1860-1914》〔英〕保罗·M.肯尼迪著;王萍李高峰胡二杰译王萍 崔建树 校首部将英德关系作为整体进行全面研究的论著“天然盟友”缘何兵戎相见?《大国的兴衰》作者解读大国角力理解霸权国与兴起国对抗的经典巨著为何英德两国会彼此敌对?英德敌对从根本上说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在我们详细审视的这半个世纪当中,德国已经不再是“在一群不起眼的王公领导之下的一群不起眼的邦国”;并且源于下述进一步的事实:德国的发展逐渐开始对所感知到的“英国利益”产生威胁;这些经济变化令那些对“拯救帝国”已然忧心忡忡的英国决策者更加感到不安……英德两个民族在“一战”前从未兵戎相见,而且它们的政治合作传统因王朝、文化、宗教和经济联系得到强化,甚至曾被称为“天然的盟友”。但为何两国之间的关系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渐行渐远,并且最终在1914年大打出手?《英德对抗的兴起,1860—1914》一书为该问题提供了全面而清晰的答案。8.《西方青年史》(新史学译丛)[意] 乔瓦尼•莱维 [法]让-克劳德•施密特 编张强 柳玉刚 申华明 奚瑞森 译所谓青年,不仅指向年龄更多是一个社会和文化概念青年身上有着显著的“过渡性”:他们徘徊于儿童的依赖性与成人的自主性之间,青年的抱负在骚动中得以实现;他们临界于性不成熟到成熟、智能的形成到充分发展、无权到有权之间。这本书最吸引人的一个特点,就是呈现出从古希腊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文化,都孜孜以求于将年轻人纳入城邦或国家的意识形态。——谢默斯•迪恩(Seamus Deane) 本书主要以时间为序叙述,并选取各历史时段中有代表性的地域或国家中的青年形象进行研究和阐释。上卷涉及希腊、罗马及中世纪青年。下卷聚焦于现当代,内容具体包括,全景式叙述了近代欧洲各国如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的青年人生活状态的真实面貌,包括城乡劳动对青年成长的帮助、法西斯主义对青年思想的塑造、学校教育对青年行为的影响等。9.《富庶的窘境:黄金时代荷兰文化解析》〔英〕西蒙•沙玛 著; 晓庄 译为何富足的民族,却因幸福而忧惧?沙玛为我们解锁荷兰黄金时代的文化密码,唤起我们对现代商业文明的反思。这是新文化史研究的一部名作。荷兰是一个早熟的现代国家,但并不意味着它就是一个早衰的国家。如何认识和书写大国之外的其他国家的历史,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样本,值得我们参考。——刘北成西蒙•沙玛在这部开创性的杰作中探索了荷兰文化的神秘矛盾,这个国家从无到有发明了自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富裕程度,并生活在被幸福腐蚀的恐惧之中。借助大量历史文物、文献和精美的艺术作品,沙玛对17世纪这个匮乏之海的繁荣小岛做了全景式的文化解析,从血腥的起义到搁浅鲸鱼引发的不祥之兆,从对住宅的精良装修到对洁净的狂热崇拜,从对口腹之欲的贪婪到道德上的节制和反省,从勤俭持家的主妇到对郁金香的疯狂投机,从自我如何庆祝到如何被敌人诽谤,从对祖国对家庭的眷恋到对儿童的过度宠爱。在作者笔下,荷兰文化主要不是文学艺术成就,也不是一种固定的体制法则,而是在一种共同的历史经验中形成的共有的习惯和集体的记忆。10.《近代家庭的形成和终结》(增订版)〔日〕上野千鹤子 著;吴咏梅 译何以为家?硬核教授上野千鹤子解读“家庭”在家庭形态日益多样的今天,越来越多人高呼“家庭”走向了解体。究竟,何以为家?是不论远近无从选择的血缘,还是一屋几人三餐四季的共同生活?与其说“家庭”是一种现实存在,应该说更多存在于每个人的“家庭自我认同意识”(Family Identify)中,也就是每个人的心理认同和个人选择。对在血缘、种族、婚姻等界限之外的亲密关系的形容,常常说“像家人一样”,也就是个人的心理认同。从家庭到“像家庭一样”,家庭的临界点在哪里呢?此外,作为从充满社会竞争压力的公共领域“逃脱”出来的私人领域,在性别视角下,家庭,仍充斥着权力和资源的不平等,以及由此造成的压迫结构。当一个个疑问提出时,作为“爱的共同体”的家庭的盖子,也就被揭开了。《近代家庭的形成和终结》是东京大学教授上野千鹤子的成名作和代表作,首版于1994年,当年即获得“三得利学艺奖”(相当于日本的“年度最佳图书奖”),其首文“家庭自我认同意识”是其获奖的主要原因,也是这本书的核心和重点。增订版2022年出版。与首版相比,增订版在第一章增加了两节,分别为“家庭的临界点:以看护力量的分配公正为核心”“家庭:过载的方舟”;第四章增加了一篇附论:“战后批评的嫡子”;书后增加的一篇“自著解题”(即作者说明),从当下回看当年的文章和观点,更看出当年文章的前瞻性。

end

每日一书

《议事规则》

更多文史类畅销书籍(文史类畅销书籍推荐)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