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1
今天上楼的时候发现电梯里的广告换了。
不是我观察力敏锐,是我一进电梯他就开始用一段极为洗脑的旋律重复个不停,就算我再怎么喊不要不要,它还是强硬的插了进来。
然后整整一下午我的脑中都是相同的旋律,不管我吃饭,工作,还是在马桶上拉屎,脑子里面都一直在单曲循环。
我已经不干净了。
为了抵抗这种洗脑,我试图发动反洗脑之术,听了一下午的“我爱你,你爱我”。
万万没想到,两首曲子融合了,在我脑中翻来覆去不分彼此,一首放完接下一首,单曲循环变成列表循环。
我哭了。
于是我做了一个让我后悔终身的决定:我决定去听听原曲。
因为我觉得,就算是被洗脑,我也希望脑子里面的音乐是纯净的,更有逼格的,而不是一段广告词。
结果当我打开那个广告用的世界名曲,我的脑中直接开始跟着音乐播放广告词。
我再也想不起原来的曲子了。
这一刻我直接就想起了《发条橙》。
《发条橙》里为了给性格恶劣的男主角进行人格修正,科学家给主角循环播放人格修正影片,简单地说就是让他在康康各种好东西的时候不规则的插入各种恶心的信息,让他产生条件反射,进而对黄赌毒杀与艹产生生理不适。
结果因为人格修正影片里的配乐是贝多芬的音乐,主角再也听不了贝多芬了,一听就恶心。
本来以为这是电影编剧瞎想的,现在发现是我太年轻了,这编剧是真的有生活。
因为你起床的闹钟是啥,你就会生理讨厌啥。
我再也听不了这个曲子了。
2
经常看到有人说抖音毁歌,因为再好的歌被一些奇奇怪怪的人无限循环个几百次都会让人深恶痛绝。
有一说一,抖音毁的歌是有救的,你只要一段时间不听就能治好,再听的时候歌还是那个歌。
而电梯广告毁歌是永久性的,只要你被洗脑过,以后这段旋律出现,你的脑中就会不由自主的开始配相应的广告词。
这就好像你脑子里多了一些奇怪的知识之后就再也没办法直视菊花这个词一样。
奇怪的联想出现了,就必须要用其他联想取代它。
而更令人崩溃的是,世界名曲大都没有原生歌词,有也听不懂,这就导致一些名曲在你脑内的默认歌词就是广告词。
就算你找一个靠谱的翻唱循环一百遍洗掉广告词的影响,你也永远无法想起纯音乐的感受是什么样了。
绝杀。
用经典旋律混入广告词来毁灭名曲在广告界并不新鲜,之前的主要受害者是各路儿歌,因为某个奶酪棒,我已经再也不会唱两只老虎了。
而从蜜雪冰城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后,广告商们很明显开始盯上了外国名曲,尤其是那些已经过了版权期的名曲。
想想当年的广告,像什么《步步高》、《酸酸甜甜就是我》、《我只喜欢你》,那都是把广告曲唱成了流行歌曲,好歹还算是一种艺术创作。
再看看现在这些排着队打算把世界名曲和自己的牌子绑定的同行,深深感觉到广告行业可能已经卷成球了。
3
烦归烦,但是我懂他们在想什么。
从广告的角度上来讲,广告音乐化相比起之前简单粗暴的口号循环已经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进步。
因为广告有两个目的,第一要务是要让用户记住,第二要务是要树立起用户对自己品牌的印象。
在让人记住这一点上,一段十分有记忆点的旋律上来就占便宜,而在品牌形象上,音乐化的广告也比单纯的喊口号要更好一些。
他们知道你烦,也知道这样会毁掉名曲,知道你们以后听到这段旋律就会想起他们的破品牌,但是这就是他们想要的。
因为对广告人来说,你到底开心不开心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你的脑内植入这个信息,让你从DNA层面记住他想要你知道的信息,让你记住他的品牌名。
只要你记住了,那就是成绩,是转化率,是他们的KPI。
至于你是不是记住之后变得讨厌这个品牌,根本不重要。
因为从传播的角度上来说,不管你多么讨厌一个品牌,当你的面前出现一大堆选择的时候,你还是会倾向于选择那个听过更多次更熟悉一点的名字,甚至只要出现的频率更多,本来讨厌的东西也会渐渐变得没那么讨厌。
川老师就是靠这种多看效应干爆民主党的。
而在电梯这个应用场景上,他们必须要在一分钟内在用户脑中形成这样的刻印,这就要求他们用最简单最高效的方式击穿用户的海马体,把信息从临时储存区插入深度记忆区。
这时候,疯吼广告和毁名曲广告就成了最终选择,而音乐广告效果更优。
用一段已经经过历史验证,容易被人记住,容易学会,容易让人心生好感的音乐,搭配上他们的广告词,让两者强绑定,这实在是太划算了。
就连唯一的难题版权问题,也在世界名曲普遍版权过期的客观现实面前变得不值一提。
广告商又不是被音乐平台绑架的用户,被他们弹个小窗说自己有版权就真的信了他们的邪,到底这些名曲版权在谁手里广告商一查就知道。
便宜,又高效,这么好的事哪里找?
以后,这种用名曲填词的广告只会越来越多。
直到我们再也没有名曲可听。
4
名曲广告的泛滥从广告业的角度上来说是一次进步,但是从音乐的角度上带来的效应可以说是毁灭性的。
有次张艺兴在综艺上谈起现在的音乐为啥不好听,说,
“好听的旋律都已经被用光了。”
这话到底对不对两说,但有一个事实很清晰:人类能接受的旋律是有限的,很多音符组合只能叫噪音。
而这些能让人生理上感觉愉快的音乐,其实并没有那么好找,我们现在觉得很棒很经典的那些音乐,以及创造这些音乐的那些乐理知识,真就是沉淀几百上千年,一点一点积累下来的。
知道RAP为什么突然满地都是了吗?
因为当旋律特别不好找的时候,这世界上最方便简洁的音乐形式就是打着鼓点念歌词,一个beat可以出十几首歌。
现在广告界对名曲的毁灭性开发,最终可能会让音乐彻底从艺术中被剥离,甚至连娱乐意义都留不下来,只留下强化记忆点这个对广告来说有用的功能。
到那个时候,最有记忆点的音乐就是鬼畜,因为大家都是鬼畜,所有的音乐就是几个片段循环循环,谁更鬼畜谁更牛逼。
你也不用为音乐的未来心疼,因为这样的鬼畜明显更符合资本的需求,在广告商的眼里,天下哪里还有比鬼畜更精彩的循环洗脑模因呢?
资本不需要音乐,资本只想要记忆,或者说,只想要鬼畜。
但是话说回来,在这个资本的世界上,为资本服务的艺术又何止是音乐呢?
。
最后所有的艺术都在为资本的流转而努力,一切表达都是为了用更花哨的方式骗人来消费。
于是,一切都将无可挽回的走向庸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