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仓央嘉措假活佛,仓央嘉措伪作,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仓央嘉措假活佛,仓央嘉措伪作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仓央嘉措假活佛,仓央嘉措伪作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 《见或不见》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我也曾如你般天真。佛门中说一个人悟道有三阶段:“勘破、放下、自在。” 的确,一个人必须要放下,才能得到自在。

----《问佛》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天那月那年》

仓央嘉措的诗火了,没有一点点预兆的火了,真文青用来感慨,假文青用来装逼,一时间朋友圈,微博,抖音上全都是些痴情男女,脱俗雅人,好一个和谐美好的新世纪,但打脸总是来得措不及防,装逼的这几首诗里,竟然没有一个是出自仓央嘉措之手。

《见或不见》出自广东一名网络女作家扎西拉姆.多多(本名谈笑靖)2007年的作品集《疑似风月》,原名应叫做《班扎古鲁白阿玛的沉默》。

《那天那月那年》出自1997年朱哲琴专辑《央金玛》中的歌曲《信徒》的歌词

《佛曰》部分出自于1993电影《青蛇》主题曲《流光飞舞》的歌词

好尴尬呀,这逼装的太丢人,作为装逼中的一员,痛定思痛,深刻反省了为什么很多年前就有的东西,之前没有火,在如今,碰上仓央嘉措就火了?

思来想去,还得先从仓央嘉措这个人说起,仓央嘉措可能是 *** 这片圣土上,除了格萨尔王外,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出生门隅贫苦 *** 家庭,在当时,门隅可是红教地盘,却出了一位黄教(格鲁教又称黄教)的活佛,况且红教和黄教还是死对头,暂且先不论这是否是当时黄教班禅桑杰嘉措基于政治考量而故意为之,反正活佛就是仓央嘉措了,照理说仓央嘉措的人生应该从此开挂,是的,仓央嘉措以转世活佛的身份学习了很多知识,参禅悟法,加上天资聪慧,勤奋好学,佛法和文学造诣很是不凡,但开挂的人生终究抵不过残忍的现实,当时 *** 政局比较混乱,各方势力都在争权夺势,本想大展宏图的仓央嘉措无奈遇上了一位很有威望并贪恋权势的班禅桑杰嘉措,无能为力的仓央嘉措在几经反抗却无法改变现状后逐渐妥协,最后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在被押解进京的路上消失了,不知被秘密处决还是被押送之人私自放了,反正,在23岁的年纪消失在青海湖边,人虽消失,但历史上时不时的总会冒出他的传说......

瞧瞧!这人设,这经历,太符合当下人的审美和精神需求,毫无意外的激起了无数人的情感共鸣,他们都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生下来就是个青铜,靠着运气和努力混成了王者,还没等得瑟呢,就被现实硬生生的逼回到了解放前,空有一身好本领却无法施展,只能在江湖中隐姓埋名,虽然隐藏实力的苟活着,但哥不在江湖,哥的传说一直在江湖。自己想低调,但实力不允许,传奇依旧在,只是自己不愿再趟权欲这片浑水,归隐平淡,做一个无欲无求,安稳平凡的人罢了。

再从内容上来看,火的这些假诗,要么是爱情诗,要么是人生智慧,大彻大悟的诗,爱情任何时候都是时代的主旋律,但为何刚出来的时候没有火,来,看看它们问世的时间,1997年、1993年,那个时候爱情还很纯粹,房价还没有被丈母娘炒上天,彩礼还没有吓死人,物质还没给姑娘们洗脑,基本上两情相悦,就能拜堂成亲,完全不像现在,彩礼张口就是十几万,没车没房谈都不谈,感情都不知道排在了倒数第几位,人就是这么的奇怪,得不到的一直在骚动,迫于现实压力向物质低头,却回过头来不停的追忆真挚的情感,或者逝去的纯真初恋,虽然没有什么卵用,但妥协的心灵,和过不去的自己总能从中找点慰藉。

至于智慧诗,在这个相对公平的时代,也难免会有一些不公平的事情出现,有人是真的不想再因为不公平而想不开,才去追求学习这些大彻大悟的东西,有的人就是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实际是自己啥本事没有,也不努力上进,却以为是上天的不公平,便也想从中找寻慰藉,但不管是哪种,反正就是很受用,既标榜了自己豁达的胸怀,也歌颂了自己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这装逼装的简直不要太完美。

这样讨喜的人设,再配上当下人们的情感需求东风,它们不火,始皇都不容。虽然这些诗搭上了仓央嘉措这个香饽饽,才变得如此的脍炙人口,但不管这些诗到底出自谁手,不管有没有现在这般名扬在外,但只要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能让人们从中得到慰藉和成长,就都是好诗。

更多仓央嘉措假活佛,仓央嘉措伪作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