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一分钟了解音乐圈的鄙视链,音乐鄙视链民谣,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一分钟了解音乐圈的鄙视链,音乐鄙视链民谣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一分钟了解音乐圈的鄙视链,音乐鄙视链民谣

虽然TMEA音乐娱乐盛典已经结束,但这几日余热仍未散开。

大家探讨的话题点集中在“年度华语十大热歌”和“年度华语十大金曲”上。

奖项和榜单一经发布,豆瓣、微博、知乎等社交媒体平台的热搜和话题讨论接连不断。

尽管榜单历来都不能满足所有人,但这一次的热歌榜和金曲榜,似乎都不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心声。

热歌榜作品知名度不高,金曲榜的传唱度好像又差了一点。

在这样一份榜单背后,折射出的是华语乐坛的一些现状。那么,这份榜单真的能代表广大听众吗?

想必大家的心中自有答案。

01

相似的神曲史

“年度华语十大热歌”榜单一出,就激起了全网的讨论度。

《云与海》《白月光与朱砂痣》《浪子闲话》《醒不来的梦》《踏山河》《千千万万》《沦陷》《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清空》《执迷不悟》

很神奇的是,网友惊觉:“自己一首歌都没听过,但确实又都听过。”

尽管名字颇为陌生,可当旋律响起,你一定会倍感熟悉。没错,就是刷短视频时频繁会出现的BGM。

十大热歌几乎都是抖音神曲,对此不少网友疑惑:华语乐坛什么时候姓抖了?还有网友调侃:这简直就是“手机彩铃颁奖典礼”

虽然绝大多数网友对榜单存疑,但也无法否认抖音歌曲的热度。

听过归听过,这些歌的确受众很广,可归结到年度热歌中,似乎有几分不妥。

年度热歌,往往要从传唱度考虑,这些“节奏鲜明”的歌曲,却缺少了一定的生命周期,热度一过,很少有人再想回味。

热度有了,乍一看全网都在传唱,但大多数人却只是跟风蹭热度、玩梗,而这份热度,却并不长久。

热歌的定义,或许并不应该只考虑当下热度,更应该选出那些高质量、且具有一定粘度的热门作品。

《惊雷》与《青花瓷》就存在鲜明的对比。如若单从流量上来讲,两者曝光度全网皆知。但质量与生命周期上看,两者则没有可比性。

历史总是相似的惊人,如今的“年度热歌榜单”,倒也有点像十几年前出现《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等彩铃歌曲屠榜的时代。

你可以说你不是这种歌的受众,但却很难说自己从没听过。

如今,市场在轮回,历史再度重复上演,我们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那个彩铃时代,又开启了新一轮对华语乐坛的缅怀。

移动通讯业务的兴起,带动了彩铃时代;港台电视剧,催生了一批热门ost;如今短视频横空出世,这也成了音乐最有力的宣传渠道。

浏览目前热门单曲排行榜,十有八九都是短视频中经常出现的BGM。不可否认,抖音神曲的影响力已经突破短视频平台,渗透到了整个音乐行业。

其实,平台的兴起并没有错,背后深层次的矛头,对准的则是音乐行业“把关人”的角色。

02

榜单与发展脉络

音乐榜单存在多样性,新歌榜、热歌榜,在各种音乐风格里又分门别类。而它 的存在,也旨在言明流行的风向标。

音乐排行榜是一个多方因素影响下的结果。榜单评选方需要拥有足够的影响力或是用户量,来支撑这个榜单的数据可信度。

只有足够多且丰富的样本,结果才能无限接近于“大众意见”。而我们时常谈及榜单需具“公信力”的“公”,就指大众。

例如国外有较为成熟的音乐排名体系:有《滚石》杂志、Billboard(公告牌)Hot 100,Oricon(日本公信榜),Spotify年度榜单……等等。

而国内的音乐排行榜兴起时间不算太长,前期依托杂志、电台,如今最通俗的当属音乐平台的榜单。

但近年来,人们说起国内音乐排行榜,却多有“崩坏”之谈。

在某节目中歌手郑钧曾炮轰音乐排行榜“排行榜里的歌,10首有9首真的听不下去,它虽然火,但是这就是*啊!”

的确如此,从唱片时代到数字音乐时代,华语乐坛榜单具有公信力的“把关人”角色似乎处于缺失状态。

2000年之后,一众台湾艺人进军内地,周杰伦、林俊杰、孙燕姿、蔡依林等不只是红遍中国,也红遍了东南亚地区。

近年来人们最喜欢形容其为“神仙打架”,华语黄金时代的铸成,除了人才辈出以外,选拔机制也十分重要,千里马和伯乐共存,缔造了一场盛宴。

随着听歌习惯发生改变,唱片行业不可避免地走向落寞。2004年彩铃的普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改变了歌曲的传播方式。

当时谁人不会被“亲爱的 你慢慢飞,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所洗脑。这些神曲依托网络,成为那两年最热最火的顶流。

但如今,神曲再度来袭,换汤不换药,仍旧是几句洗脑的旋律,就开始屠榜。甚至得到了短视频的一把有力助推。

被各种偶像音乐与网红神曲霸榜的音乐市场,也让乐坛环境尽显颓势。

其实,好歌也常有,只不过埋得太深,没有这些“速食音乐”回报率高。

往往那些优秀的创作者们,要么本身没有流量,很难被发现;要么有一定的听歌门槛,小众高级但传播度低。能够出圈的,倒也寥寥。

可听众长久被神曲浸染,耳朵会形成惯性,喜欢上“洗脑”的旋律,只为一时的情绪释放。久而久之,也会为神曲买单。因此提高大众集体审美,还是很有必要的。

再加之音乐行业门槛的降低,层次参差不齐的音乐一同涌入市场,大数据和算法的定夺,以及被选中会更热的推歌机制,听众的选择难度又陡然增大。

此时,一个兼具知名度与公信力的榜单,对音乐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03

听众能否被代表?

TMEA颁布的“十大热歌”真的能代表听众吗?

不少网友对此表示十分反感,觉得自己“被代表”了。可是,这些歌也确确实实以高播放量存在,尽管很多人从未主动打开过。

播放量和传唱度,听众与听众之间的关系,好像处于一个平行世界。

回溯乐坛发展那些年,有人说“80年代听邓丽君,90年代听崔健,10年代听周杰伦……”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大家始终能在音乐上达成同频。但如今,随着平台的增多,唱片统治力消失,音乐审美正变得越来越多元。

说唱、摇滚、民谣、流行情歌,几种音乐风格并行,人们的选择也越来越多。甚至通过综艺,也能挖掘到宝藏音乐。

因此,在这个时代,已经没有哪一种音乐能代表大多数的审美。

虽然这些热歌不能代表听众,但是却能代表大众的选择。人们确实通过玩梗也好、做视频配乐也好,让这些歌的热度疯长起来。

只是,作为大数据计算得出的热歌榜单,仅仅从热度这一个维度来计算,的确是主流选择,反映出当下选择的平均值,而它也注定不会阳春白雪。

第一届TMEA十大金曲中出现了《绿色》,去年第二届十大热歌的榜单也是被《芒种》《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等抖音神曲所支配。

只是今年引发了舆论的格外关注。

这些热歌不仅不能代表听众,甚至不能代表创作者。

回溯那个彩铃时代,很多音乐人为了生计做出很多妥协,在“乐夏”出圈的新裤子乐队彭磊,也顺应大环境而拍摄《QQ爱》MV。

环境的影响,这也使得音乐人的创作又一次受到了制约。

最终,什么样的热歌榜单能够诞生,还是取决于大众的平均音乐素养,以及国内的音乐环境。

结语

TMEA颁布的“十大热歌”虽然不能代表华语乐坛,但是不得不承认它 *** 裸地揭露了华语乐坛面临的问题。

引用一位音乐人的话来说,就是:

“如果你觉得资本逐良币把好歌都掩埋了,那你就去做那个反抗资本的人,自己去主动挖掘被资本操纵好歌稀缺时代下的真正好歌。”

end

更多一分钟了解音乐圈的鄙视链,音乐鄙视链民谣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