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m1917轻机枪(l7a1轻机枪),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m1917轻机枪(l7a1轻机枪)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m1917轻机枪(l7a1轻机枪)

国产20式枪族中的QJZ 171型12.7毫米重机枪属于自带主角光环的那种:继世界最轻12.7毫米重机枪89式之后(很多人都听过其被毛子机枪重量的情报忽悠的段子),QJZ171重机枪的重量居然又下降了三分之一,其总重量只有16.8公斤,枪身更是只有10.8公斤,已经接近一些通用机枪的重量了,拎着满山跑都没问题。

更夸张的是,这么轻的重量,射击的时候枪口居然稳如老狗,上下跳动比上一代89式机枪明显小很多。而且很多小伙伴都注意到171的枪管在射击时有一个特点:好像每次开火时枪管都会向后退一下。

图:每打一枪枪管好像都回缩一下

图:对比一下上一代89式重机枪,就没有这个现象

一般来说这种射击时枪管后退的现象叫“管退式”原理,多见于火炮和大口径狙击(反器材)步枪,主要目的是吸收后坐力和减少枪口上跳。

不过这里要遗憾的说,凡是把171看成这种原理的小伙伴都错了!

管退式原理火炮

171的工作原理其实正好相反,叫做前冲式击发原理——这是一种很古老的、基本已经被历史长河淘汰的枪械自动原理——原因是它虽然有非常明显的优点,但缺点亦同样突出。

前冲式原理的弹药击发后靠火药燃气和弹头对枪管内壁的摩擦力把枪管往前推,弹壳则被枪底把上的抽壳钩拉住不动,等枪管前冲到位,抛壳挺顶出空弹壳。然后枪管被复进簧推着向后复位,弹膛直接从里面推下一枚子弹入膛待发。

施瓦茨罗茨1908手枪的击发慢动作

这个原理的主要优点之一就是可减少后坐力:枪管前冲完再后退的过程就把大部分后坐力吸收了,因此采用这种原理的枪械可感后坐力很小,让射手感到人机十分友好。

此外,它的结构简单,因为没有枪机,枪管的重量可以作为惯性闭锁配重来使。也没有后坐行程,因此机匣可以设计的非常短小紧凑。

缺点也是很明显的。主要是精度不咋地,尤其是子弹在发射的时候枪管就活动,这点对精度相当不利。再一个是枪管的前冲、后退行程距离必须设计得非常精确,一旦有偏差,前后乱撞的枪管反而会使后坐力增加。

图:前冲式(左)和普通(右)枪械原理对比

总的来说,枪管前冲原理的缺点比优点更多,属于枪械早期自动原理的一种摸索,后来的枪机后坐式原理成熟后这种奇葩的结构就退出了枪械设计舞台,只有一些“遗孤”存在于博物馆里供人欣赏。比如下图中这把全球只造了一支的“气锤”霰弹枪:

▲现在仅存的一把原型枪

还有一战前后昙花一现的法国施奈德M1906式65毫米山炮:

两次世界大战后,枪管前冲式原理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一度被人们淡忘。直到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艺的进步,这种火炮的炮管前冲幅度、复进机构的设计、弹丸开火时间甚至膛压都可以设计和控制得十分精准,使射击精度得到大幅度提升,从而让它的最大缺点得到改善。因此这种火炮又受到一些国家的注意,其后坐力小的独特优势重新得到重视。

美军就研制了几种前冲式原理榴弹炮,安装在轮式底盘上成为“自走式火炮”,据称后坐力小到不需要打开驻锄也可以360度环向射击。

图:美军前冲式105毫米车载榴弹炮测试

另一种就是我军这种独特的12.7毫米重机枪了。除前冲击发原理外,该枪还采用了枪口制退器、枪身浮动结构、两级弹簧式浮动等一整套复杂技术,在大幅度减轻重量的同时把精度控制在可接受水平——1500米距离可击中车辆大小的目标,这个散布其实比上一代89式重机枪还小。

当然,最大的优点还是轻——全球最轻的12.7毫米山地机枪嘛。可以肯定的说,正是由于171重机枪大胆采用了前人放弃的“过时”技术,用最新科技使其“满血复活”,从而使国产山地机枪在长期落后的情况下,迎头赶上了全球的先进水平。

有网友甚至建议,基层部队可以尝试穿戴外骨骼操作一下171重机枪——这应该是全世界唯一一种可以让单兵在行进中射击的12.7毫米重机枪了。

图源网络,侵删

更多m1917轻机枪(l7a1轻机枪)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