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本文目录
关于英雄决绝的诗句?
1.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2.英雄谁识男儿汉,岂肯向人行诉难?——贯云石《中吕·醉高歌过红绣鞋·看别人鞍马》
3.毕竟英雄起布衣,朱门不是旧黄畿。——邵雍《梅花诗》
4.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四面歌残终破楚全诗?
满江红·小住京华
朝代:近代 作者: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创作背景
秋瑾19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廷钧。王廷钧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1898年前后王廷钧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这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 *** 的 *** ,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钧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虽由吴芝瑛出面调解,但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便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赏析:
这首词是言志之作,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词的上片写与王廷均结婚八年,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如今与其决裂,突破家庭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上片主要表达了作者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词的下片写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作者虽是女子,但却有一颗男子之心,所以能冲破家庭牢笼。平日她虽以肝胆相照,真诚恳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不知去何处去寻找知音。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折磨。想到这一点,作者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上接“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紧接着表明她是一个“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的富有感情的人,但不幸偏遇着这么一个庸夫俗子的丈夫,因她穿着男装独自去看了一次戏,竟遭丈夫的辱打,不由她不发出“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这样的浩叹。
英雄末路,美人迟暮。这句话是出自哪啊?
末路 最后一段路程。《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於九十’,此言末路之难。” 后引申为英雄的悲凉下场。 迟暮 chímù
1、指黄昏;
2、比喻人的晚年,暮年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楚辞·离骚》 迟暮少寝食,清旷喜荆扉。——杜甫《甘林》
英雄末路当磨折什么意思?
这句诗的意思是: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出处:清·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原词: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英雄志小说经典诗句?
孙晓小说《英雄志》经典诗句:
1、忠节风流落尘土,英雄遗恨满沧浪。——出自南宋·文天祥《苍然亭》
2、莫笑道人空打坐,英雄收敛便神仙。——出自南宋·文天祥《遣兴》
3、魂魄丘中土,英雄粪上花。——出自南宋·文天祥《吊战场》
4、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出自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5、区区已作老村庄,英雄才彦不敢当。——出自明·唐寅《席上答王履吉》
形容英雄末路凄凉的诗句有哪些?
1、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朱淑真《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
2、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曹雪芹《咏白海棠》
3、午枕梦初残,高楼上,独凭阑干。——朱栴《青杏儿·秋》
4、紫塞门孤,金河月冷,恨谁诉?——朱彝尊《长亭怨慢·雁》
5、独抱影儿眠,背看灯花落。——汪懋麟《误佳期·闺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