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临朐赵鹏(临朐县王鹏),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临朐赵鹏(临朐县王鹏)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临朐赵鹏(临朐县王鹏)

百善孝为先。从古至今,人们都推崇孝道。那些有着突出孝行的人,往往会得到社会的普遍赞扬。因此,在过去的县志当中,对孝子的事迹多有浓墨重彩的介绍。

今天要讲述的,就是临朐历史上一位孝子的感人故事。

这位孝子姓许,名宜亮,大约生活在清朝后期,其事迹在光绪版的《临朐县志》中有记载。

按照县志的说法,许宜亮来自朱阴社,而现临朐地界没有“朱阴”而有“朱音”(五井镇),后者那里又有不少许姓人,以此推断,许宜亮很有可能就是朱音一带的人。

根据记载,许宜亮有一位叔父常年在塞外闯荡,几十年没有音讯。而按照过去的宗法制度,在这种情况下,老家就需要给他安排一个嗣子,以便打理其家中财产,并承继香火。

而当时十几岁的许宜亮,就在亲生父亲的安排下,出继给叔父作为儿子,这样一来,叔父就成为了他的嗣父。这也就是过去常说的“出继”。

又过了几年之后,塞外那边终于传来了消息,可惜是个噩耗。原来,许宜亮的嗣父已经在外病故了,显然也并没有留下什么遗产。

古人的乡土观念很重,即便死在外地,也要争取返乡归葬。不过,塞外实在是太过遥远,亲生儿子都可能打退堂鼓,更何况是没有经历过养育之恩的嗣子呢?

但出人意料的是,许宜亮在听闻消息之后,毅然承担起迎回嗣父遗骸的责任。要知道,他当时不过二十岁的年纪。

按照县志的记载,他变卖家产,凑够了盘缠,一路步行,走了几千里路,来到了嗣父生前的居住地,将遗骸迎回了故乡临朐。

这一来一回,许宜亮吃尽了苦头,散尽了家财,但也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光绪年间,县志修撰人员下乡采访时,听到了许宜亮的事迹,对此也十分感慨,便将收录在内,以作为孝行方面的榜样。

孝行永不过时。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读到这段故事之后,相信很多朋友也都深有感触吧。

更多临朐赵鹏(临朐县王鹏)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