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京派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京派作家是什么意思),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京派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京派作家是什么意思)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京派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京派作家是什么意思)

陈半丁恪守先人遗训,一不做官,二不入幕,自言“清风明月是家传”,只是一心专门从事艺术。他与当时官员关系极近,但却未成为官中一员。陈半丁在文人与官僚共建的画坛中追求高蹈超迈的文人情怀,成为京派绘画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纵观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画坛,风云变幻,旧势力与新兴力量碰撞不穷,催生了各种不同的流派,去芜存菁,有三大画派鼎足而立,分别是京派、海派、岭南派。而在这三大画派中,有一派跟官僚的关系最为密切,那就是京派。

▲京派主要成员合影

▲广东画家与上海画家沪上合影

陈半丁是京派绘画的典型代表人物,他诗、书、画、印全能,工笔花卉、山水、人物、鸟兽技法精湛,尤以花卉画最为杰出。陈半丁初学吴昌硕,故画也得其古厚、浑穆之气。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任伯年的影响。相对于“海派”,“京派”更注重传统的继承和发扬。陈半丁由上海来到北京后,结识了众多书画名家和收藏大家,转而溯源陈白阳、徐青藤。同时,对石涛、恽南田扬州诸家均有广泛涉猎。陈半丁不以模仿一家一派为归而是致力于诸家诸法的整合。

▲陈半丁及作品

北京自元明清以来至民国初的北洋 *** 时期一直是全国的政治中枢,“官本位”一直是其城市文化的重要方面。1914年6月天津《大公报》曾有这样的一则报导:“……兹闻警察厅确实调查,在京各会馆及客店候事者,已有十一万人之谱。此猷做官希望者,仅仅欲求一饭碗者,其数尚不止此云。”在这些众多的来京谋干者中,孕育了日后“京派”绘画的主导力量,为京派绘画也染上了一层“官样大气”的色彩。

▲《大公报》照片

清末民初北京城里的画家与官之间的关系密切而复杂,原在上海的陈半丁也在1906年随作官的金城一起来到北京寄食。民国初期官僚画家对于北京画坛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由他们组织的各种雅集与社团活动盛行,较早的社团活动应该是1915年由时任司法部参事的余绍宋发起组织的“宣南画社”,陈半丁就是当时的成员之一,其他成员还有陈师曾、陈半丁、凌直支、王梦白、姚茫父等,除了陈半丁以外,他们几乎都是官僚出身。而在1920年,另一个影响更大的由官僚画家发起的社团组织“中国画学研究会”成立,陈半丁任评议。画会进行组织活动、笔会雅集,陈半丁是其重要成员。

▲民国初年曾在北京 *** 任职的部分画家

▲宣南画社成员合影

▲陈师曾及作品

▲陈师曾 《兰花》 立轴 水墨纸本 109×94cm

▲王梦白及作品

▲王梦白 《花枝栖禽》 立轴 设色纸本 107×32cm 1922年

中国画学研究会日常最重要的活动是“训练人才”,采取“评议”(导师)与“研究员”(研究生)制度,广泛吸收京津与河北等地的书画爱好者参加,人数最多时一度达到四五百人之多。联系南北画家组织中日两国绘画联展也是中国画学研究会的重要活动,自1920年至1926年在中国和日本共举办了四次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一方面促进了中日的绘画交流,另一方面也期望两国联合起来与西方强势艺术潮流相抗衡。

▲中国画学研究会合影 1920年

▲吴昌硕 《牡丹》 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参展作品

▲渡边晨亩(日本) 《孔雀》 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参展作品

1926年,中国画学研究会分裂,一部分随金城之子金开藩创立“湖社”,陈半丁做了原中国画学研究会的副会长,会长为周肇祥。1928 年1月,中国画学研究会出版《艺林旬刊》,自 1930年1月72期后改为月刊,至1942年6月停刊,共出118期,此后中国画学研究会和湖社成为了北京传统派画家的核心团体和中坚力量。

▲湖社画会成员留影 1928年

▲《湖社月刊》 湖社画会刊物

▲《艺林旬刊》 中国画学研究会刊物

1918年,陈半丁受国立北京美术学校之聘,任中国画系教授。北伐后,北京美术专科学校改为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国画系教授有郑锦、齐白石、陈半丁、王梦白、汤定之、周肇祥、萧谦中等,授课形式有点像英国大学中的沙龙方式,教授讲课和学生坐在一起,随意座谈。除了组织各种雅集与社团活动之外,这些官僚出身的画家也积极参与了北京新式学校的美术教育,“学与位俱显,才与艺兼长”,其作用和影响在民国初期的北京画坛是举足轻重、不可小觑的,这是京派绘画的一个非常特殊的方面。

作为从前清旧官僚体制中走过来的中国最后一批传统文人,他们大多接受过的系统的儒家思想教育和传统文化艺术的薰染,与古代的文人士夫有一种割不断的血缘联系,他们信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理想,绘画成为他们“志于道,居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中国画学研究会第十九次展览会画家合影留念(前排左起:周肇祥、陈半丁、张伯驹) 1939年

陈半丁从民国初年到新中国成立的数十年间一直定居北京,堪称北京画坛的耆老。在陈半丁的艺术历程中,经历了“海派”之“俗”与“京派”之“雅”的两个阶段,最终融合雅俗,自成一家之法。

▲陈半丁 《牡丹扇面》 设色纸本 20×62cm

▲陈半丁 《清风满面落藤花》 立轴 设色纸本 1927年作

▲陈半丁 《独留苍翠与人看》 设色纸本 136×43.5cm

陈半丁恪守先人遗训,一不做官,二不入幕,自言“清风明月是家传”,只是一心专门从事艺术。所以,他与当时官员关系极近,但却未成为官中一员。陈半丁在文人与官僚共建的画坛中追求高蹈超迈的文人情怀,成为京派绘画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本文根据《一代大家陈半丁》、马骁骅《民国初年北京的官僚画家与京派绘画》及朱京生著作《陈半丁》编辑而成

文字编辑:鸿儒

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京派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京派作家是什么意思)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