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建盏是宋代第一茶器,也是御用茶具,早在宋朝时期就已经是盛行的国民茶器,是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建盏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近几年茶文化的大热,各类建盏也一跃成为老窑成交的一线品种,2016年临宇山人那件油滴盏以7800多万的价格成交,代表着建窑进入了老窑千万级的第一梯队。
NO.1
2016年9月15日 纽约佳士得
成交价 11,701,000 美元
折合人民币78279690元(当日汇率)
临宇山人的这只油滴盏的硬实力软实力都是目前公开交易市场的建盏中当之无愧的第一,品种稀少,又经历了悠久的传承,每一代藏家的更替,都在它身上多加了一份积淀。以117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7800万的价格成交,从此成为建窑收藏的标杆。
此盏1935年12月18日-2015年9月3日期间,被日本文化厅认定为重要的美术品,与国宝油滴一同传承。小山富士夫的《天目》曾有记载。这是建盏升值趋势的有力证明!7800万的拍卖额成就了拍卖场上最贵建盏的纪录!
N0.2
2011年5月11日伦敦苏富比
成交价:1,105,250英镑
折合人民币11,748,144元(当日汇率)
曾经的建盏拍卖纪录保持者。如今降为第二。标准束口盏,银兔毫釉色稀有、精美,碗沿釦金边,在11年拍下,很有远见。如今身价必然远超当年。
NO.3
2016年11月09日 伦敦苏富比
成交价 1,085,000 英镑
折合人民币9,111,505元(当日汇率)
此茶盏曾为京都道正庵主人味杏堂(1615-1690年)所有,后传予大阪藤田家族。但来源大概可上寻至室町时期。
NO.4
2017年3月15日 纽约苏富比
成交价 1,092,500 美元
折合人民币7,459,175元(当日汇率)
传说中五彩斑斓的黑你们见过了吗?去年纽约苏富比拍出的这只建盏,可谓是用身体诠释了什么叫做五彩斑斓的黑。此茶盏曾为京都道正庵主人味杏堂(1615-1690年)所有,后传予大阪藤田家族。但来源大概可上寻至室町时期。
NO.5
2016年4月06日 香港苏富比
成交价 5,840,000 港币
折合人民币4,875,816元(当日汇率)
这只兔毫盏,是稀有的银毫,毫发得很细。该盏在2016年重新出现在苏富比拍场上时,估价仅40~60万港币,却以584万港币落槌,直接创下16年的春拍纪录。
NO.6
2017年 10月02日 香港嘉德
成交价 3,540,000 港币
折合人民币3,015,018元(当日汇率)
在去年的香港嘉德抟泥幻化专场上出现了一件建盏,以三百多万港币价格成交,成为当场的巨大亮点。该盏口沿扣银边,兔毫纹在自然光下是黄褐色较为明显。集中打白光之后可见到银色毫纹,略泛蓝光,内壁的毫纹表现比外壁略好一些,分界不是很清晰,也不够直,内壁釉面有一小处瑕疵。
NO.7
2017年10月03日 香港苏富比
成交价 3,460,000 港币
折合人民币2,946,882元(当日汇率)
去年十月三号在香港苏富比乐从堂专场拍出的兔毫盏,此前就已经很出名了,前十名中唯一一只斗笠盏,实物非常漂亮,这线条动感,跟天外飞仙比怎么样啊。
该盏玻化良好,釉面润泽,兔毫纹呈纯正褐色,斑纹分布较密,形态较粗短。器形较大斗笠盏更为高挑,圈足更为纤巧。
NO.8
2015年4月05日 香港苏富比
成交价 3,080,000 港币
折合人民币2,437,204元(当日汇率)
该盏成交价为2015年TOP1,藤田传三郎之藤田,即藏有曜变天目的藤田美术馆之藤田。于1954年落成,向公众展示实业家藤田传三郎 (1841-1912年) 与其子平太郎及德次郎庋藏之艺术珍品。
2015年4月05日香港苏富比拍出的这只兔毫盏,成交价三百零八万港币,黑釉下丝丝分明的兔毫,透露着盈盈蓝光,神秘的美感让它的价格得以排到了第七名。
NO.9
2017年 12月23日 西泠拍卖
成交价 2,070,000人民币
近几年西泠拍卖也逐渐开始在老窑市场崭露头角,在去年年底的西泠秋拍中,一只建窑油滴盏以207万人民币的价格成交,这在国内市场已经是挺不错的价格了。
NO.10
2015年12月02日 香港佳士得
成交价 2,440,000 港币
折合人民币2,013,000元(当日汇率)
这只建盏兔毫条达,器型规整,2015年12月2日在香港佳士得临宇山人专场拍出。临宇山人是日本一位资深藏家,介入宋瓷收藏已有40余年,藏品质量也高。佳士得为其策划了横跨三年的专场。创下纪录的那只油滴盏也是临宇山人藏品。
NO.11
2013年5月29日 香港佳士得
成交价 1,950,000 港币
折合人民币1544205元(当日汇率)
相比前几只建盏,这只拍卖时间比较早,于2013年5月29号香港佳士得的益清阁专场拍出,但是它的成交价仍然高达一百九十五万港币,前十中唯一一只撇口盏。
越来越多的人懂得品味茶汤所带来的美妙,但是仅仅是普通的点茶已不足以支撑茶汤所带来曼妙的精神上的体验,为了深入茶汤的美妙以及深层精神层面的享受,提升生活的品味。
人们会不断的去赶超一些能够触及的较为优秀的饮茶方式,去效仿古人的生活行为。以求一种能够与之心灵相符的境界,而良好的器皿自然是必要的选择。宋人蔡襄在《茶录》里著有「茶色白,宜黑盞」,人们往往也会据此来不断比较寻求最为合适的饮茶器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