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第10名 同治回乱 死亡数979万7959人(1864年-1977年)
同治新疆回乱(1864年-1877年),是清朝同治年间新疆各地发生的叛乱,与浩罕及俄罗斯的入侵交织在一起。1862年新疆北部原有46.8万人口,因为屠杀、饥荒、尸体传染瘟疫、逃荒等因素,至1880年时减少了72.6% (34万)人口。清同治三年(1864年)四月,库车 *** 举事,杀死库车办事大臣及阿奇木伯克。因为陕甘回乱影响,数月之内,新疆各地相继 *** 和叛乱。暴动者以 *** (汉回)及 *** 尔族(缠回)阿訇、农民为主,也有汉族、柯尔克孜族及哈萨克族加入。各地起事者在攻占官署及兵营后,推举阿訇为首领,建立政教合一的地方性割据政权。随后,各政权之间又发生混战与兼并。至同治四年(1865年)末,新疆大部分地方失陷,官军仅保有塔尔巴哈台、库尔喀喇乌苏、巴里坤及哈密一带。此时,西北官军主力正在平定陕甘回乱,无暇顾及新疆。俄罗斯乘乱入侵塔尔巴哈台及额尔齐斯河流域,于1864年10月逼迫乌里雅苏台将军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吞并了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的大片领土。1864年年底,喀什噶尔的叛乱者向浩罕汗国求援,导致阿古柏入侵。1865年至1867年间,浩罕权臣阿古柏率领浩罕军队消灭了天山以南各地的割据政权,在新疆南部建立了哲德沙尔汗国。同治十年(1871年),俄罗斯借口“代收”,派兵侵占伊犁。光绪元年(1875年),清廷命陕甘总督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次年,清军西征,收复迪化一带。光绪三年(1877年),清军消灭阿古柏政权,收复了除伊犁外的新疆全境,持续10余年的新疆叛乱最终结束。光绪七年(1881年),清朝通过交涉收回被俄罗斯侵占的伊犁。光绪十年(1884年),清廷下旨设立新疆省,废除了乾隆以来的伯克制和军府制,实行与内地相同的郡县制。此次动乱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新疆各地发生叛动,驻扎大臣等官员被杀或者自尽,清兵溃败。
• 各地起事者建立多个互不统属的割据政权,各政权之间相互混战。
• 俄国军队入侵塔城等地,清廷被迫与之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
• 浩罕军官阿古柏携白山派和卓后裔入侵新疆,消灭天山南路的清军据点。
• 阿古柏逐一消灭各地割据政权,驱逐和卓后裔,建立哲德沙尔国。
• 清军西征,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境,并进驻帕米尔高原中部。
新疆回乱第9名 帖木尔帝国的对外征服 死亡数1264万9111人
帖木儿帝国(波斯语: ,英文:Timurid dynasty),是中亚河中地区的西察合台蒙古贵族帖木儿于1370年建立的帝国。首都最初为巴里黑,后相继迁都撒马尔罕、赫拉特(Herat,又译哈烈、黑拉特)。始于14世纪的八十年代帖木儿对的控制查加泰汗国 并在15世纪初随着帖木儿(Timur)的去世而结束。由于帖木儿战争的规模之大,以及他在战斗中普遍不败的事实,他被视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军事指挥官之一。这些战争导致帖木儿战胜了 中亚, 波斯语, 这 高加索 和 黎凡特以及部分 南亚 和 东欧洲,以及短暂的形成 帖木儿帝国。 学者估计,他的军事行动造成1700万人死亡,总计约占世界人口的5%当时。
第8名 安史之乱 死亡人数 2163万3308人(755年-763年)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安史之乱历时八年,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是很多后世史家均认为安史之乱不但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捩点,而且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司马光《资治通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
当时唐室为了早日结束战事,不惜招抚安史降将如李怀仙、田承嗣等,大肆分封为节度使、观察使,允许其保留所据地区与兵力,于是藩镇数量激增,全国各地均置节度使。而安史叛将的旧有军力得以维持,因此便割据一方,控制了地方的政务,“郡将自擅,常赋殆绝,藩镇废置,不自朝廷“,中央无法控制地方,形成藩镇割据的问题。如安史旧将田承嗣据魏博、李宝臣据成德、李怀仙据范阳,皆领节度使之职,即河朔三镇。当时藩镇表面上臣服于唐室,但事实上却割据一方,使唐帝国陷入分裂的状态,当中以河朔三镇为甚[8]。田承嗣在魏博还公然为叛乱的元凶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四人立祠,称为安史四圣,来拢络河北士卒,甚至可说明河北军心怀念安史,而非唐朝。河北的割据状态可谓一直维持至唐亡乃至五代十国。唐末,宣武军节度使朱温带兵进入京师长安,控制唐室。其后当朱温废唐哀宗,建立后梁,自立为帝,全国各地随即各自独立。
安史之乱之影响也包括促使长安、洛阳的衰落与中国政治重心的转移。自秦汉以来,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一带均为政治上的首都,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和中央 *** 所在地。自安史之乱后,因战乱持续而残破不堪,李庾《东都赋》描写安史军队“杀人如刈,焚庐若薙”;洛阳“世治则都,世乱则墟;时清则优偃,政弊则戚居”,故五代之中只有后唐定都洛阳,其他四朝乃至北宋以后的各个皇朝均不再定都于长安或者洛阳。
安史之乱第7名 第一次世界大战 死亡人数2356万9559人(1914年-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一次大战,或称欧战;英语: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法语: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德语:Erster Weltkrieg;俄语:Первая война)是一场于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发生在欧洲的大战。然而在当时的欧洲列强互相牵扯下,战火最终延烧至全球,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被卷入这场战争中。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战场于欧洲大陆,故此20世纪早期的中文文献经常称为“欧战”。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 、奥斯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属于同盟国阵营。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美国、意大利、比利时、塞尔维亚、日本、罗马尼亚和希腊等则属于协约国阵营。战争的导火线是发生于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罗斯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对德作战)和南线(包括塞尔维亚对奥匈和保加利亚作战的巴尔干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 *** 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线最为惨烈。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约6,500万人参战,约2,000万人受伤,超过1,600万人丧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严重的人口及经济损失,估计损失约1,700亿美元(当时币值),除美洲与亚洲外,欧洲各国均受到重创,特别是战败国如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等等还要面对巨额赔款,埋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种子。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6名 明清交替时期 死亡数2500万人(1618年-1683年)
明清之交的几十年,是中国人口消亡最多的时期之一,堪比东汉末年。不过,对于这个时候到底死去了多少人口,历史上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超过1亿,有的说有几千万。具体有多少人口,必须要对明清时期的人口进行总体的分析才对。
首先,必须要区别古代的人口统计。古代的人口统计主要有「丁口」和「户口」两种,「丁口」是纳税单位,而「户口」才是全国所有的人口。不过历史上的朝代一般都是统计的「丁口」,对于「户口」是难以统计的。我们可以根据历朝历代统计的户数来推测户口数。古代平均一户为五口。如乾隆十八年,全国的户数为3880多万户,人口有1.8亿,比例大概是1比5。直到民国时期,中国的户数和人口的比例还是1比5.38左右。明朝后期的40年就损失了4000万,就已经相当于损失人口的一半了。为什么明朝后期人口损失如此严重呢?根据《中国人口史》的说法,主要是饥荒、瘟疫、农民起义等。
第5名 太平天国运动 死亡人数3162万2777人(1851年-1864年)
太平天国是一个起义组织,据点为太平(现南京),有些学者认为是由基督千禧年主义为本的社会改革组织[7]。由洪秀全创始,他自称为上帝的儿子、耶稣的幼弟。在19世纪中期,太平天国的军队控制了中国南部大部分的地区,最终拥有大约3,000万人。
此次运动为1644年甲申之变后规模最大,也是人类历史上死伤最惨重的战争之一,估计有2,000万至7,000万人因战乱而死,而更多的是流离失所。影响的地区主要为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及河北。其实在此动乱年间,几乎每个省份都被触及,除了甘肃。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广西,起源于地方 *** 官员反对由洪秀全领导的千禧年主义拜上帝会。拜上帝会为政教合一的民族主义组织,致力于推广信仰“皇上帝”(上帝耶和华),击灭“阎罗妖”(满族皇帝),为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而奋斗。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总计伤亡7,000万人。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太平军的足迹先后到过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河南、山西、直隶、山东、福建、浙江、贵州、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攻克过600余座城市,势力范围遍及十八省。
太平天国运动第4名 美洲殖民战争 死亡人数3404万7026人(1492年-1691年)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欧洲强权便开始大规模对美洲大陆进行殖民统治。随之欧洲战事对宗主国的消耗以及为弥补消耗而对殖民地更加苛刻的要求和压迫,各个殖民地经过一系列残酷的斗争。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后,烈性传染病也伴随西方的殖民活动而来,给印第安人带来巨大灾难,导致部落人口急剧下降,有些甚至彻底消失。 天花由西班牙人带入美洲,并轻而易举摧毁了阿兹特克和印加两大帝国。美洲土著人口的大量死亡及其社会结构的瓦解,快速推进了欧洲征服美洲的历史进程。后来爆发的各个列强为争夺殖民地的战争以及大量屠杀当地土著人使美洲人口锐减,据统计美洲死亡人数在3400万左右。
古老的印加帝国第3名 蒙古帝国统治时期 死亡人数3464万1016人(1206年-1405年)
成吉思汗从蒙古高原到建立起庞大的蒙古帝国,先后经历了蒙古高原部落战争,灭金朝战争,灭西夏战争,灭南宋战争,收降大理国战争(今云南地区), *** 战争,以及后来的忽必烈西征(一直打倒多瑙河流域),蒙古帝国突袭日本战争,蒙古内乱,民族起义等等大大小小成千上万次战争导致大量人口死亡的历史时期。
蒙古帝国全盛时期第2名 三国时期 死亡人数3794万7332人(184年-280年)
东汉末年,汉廷因黄巾之乱、北宫伯玉之乱、黑山军起义、王芬谋废汉灵帝、张举张纯叛乱、外戚宦官火拼等一系列事件而动荡不安。184年汉灵帝时期,以张角三兄弟为首爆发黄巾之乱。为镇压黄巾,一方面放权到州牧、太守,一方面纵容地主组织私人武装,对抗黄巾。董卓乱政并董卓讨伐战后迁都长安,使得朝廷威信丧失,地方长官演变为独立军阀割据混战。其中曹操拥护逃回洛阳的汉献帝,迁都许昌。他击败多股势力,最后在200年的官渡之战击败北方最大势力袁绍,大致掌控中国北方。曹操以优势兵力南征荆州,但在208年冬天的赤壁之战被孙权和刘备联军击败,形成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汉献帝禅让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至此东汉灭亡,正式进入三国时期。
隔年以益州为主的刘备也以汉室宗亲的身份称帝,国号续为“汉”,史称蜀汉。刘备与孙权在赤壁之战后积极拓展势力,为了荆州问题多次发生纠纷与战争,最后刘备在夷陵之战战败,孙权获得整个荆州南部。刘备病死后,辅佐其子刘禅的诸葛亮于同年再与孙权恢复同盟。据有扬州、荆州及交州等地的孙权迟至229年正式称帝,国号“吴”,史称孙吴。此后三国局势主要为蜀吴同盟对抗曹魏,各国疆域变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渐渐地被司马氏掌控。237年公孙渊反叛曹魏,于辽东一度建国,国号“燕”,但昙花一现,在238年魏灭燕之战中灭亡。263年司马昭为建立军功准备篡位,魏灭蜀之战,蜀汉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国号为“晋”,史称西晋,曹魏亡。西晋最后于280年发起晋灭吴之战,灭亡孙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
这一时期,宦官乱政,群雄争霸,三国鼎立,各种兼并战争如洪水般的爆发突如其来,人民苦不堪言,据统计三国时期死亡人口占东汉末年的40%左右。曹操《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体现了这一时期社会的荒凉破败景象。
三足鼎立第1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 死亡人数8426万9920人(1939年-1945年)
惨烈程度就不用我多介绍了吧。
二战各国伤亡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