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从「欧陆霸主」到「弹丸小国」需要多久?
奥地用自身证明得到了答案,只需要一个「奥匈帝国」的时间即可。
随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了,奥地利再次成为了砧板上的鱼肉,最终在美国《十四点原则》第十条「民族自决」之剑的斩击下被切割剁碎、土崩瓦解,曾经的欧陆帝星彻底陨落,此后再无「维也纳御座上的哈布斯堡王族」。
新的共和国虽在废土上新生,却也似乎被抽走了什么,从棋手彻底沦为棋子,在之后的百年内充当配角角色,附庸随波逐流且无闻。
承蒙祖上光辉,对于这段落寞历史也有朋友想要了解,这里来补上这「奥地利军事/步枪下半部发展」。
短暂六分局——第一共和时代
时间来到1919年末,奥地利在经历了奥匈解体初期短暂的争权和混乱后,由协约国的《圣日耳曼条约》强行改组为——「奥地利第一共和国」。
作为由「协约国」打击「同盟国」实力塑造的成果,分割掉奥匈帝国的四肢还仅仅是第一刀。
根据《圣日耳曼条约》限定,新的奥地利共和国被「禁止组建空军」,并「限制组建总参谋部」,限制「最大正规军人数在3万以内」。然而,因为解体造成的产业分割,奥匈习惯的密集型产业也有很多被切走,这又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经济问题,连这少量的军队额度甚至都没有满编过。
相同的情况,也存在于军工领域之上,本身已在解体时被分走了「FEG(后匈牙利)」和「ZB(后捷克)」等军工支柱,在条约限定中又被「完全限制重武器的发展」,「对轻武器也有一定数目限制」。
诚然,从20年代末起,奥地利也开始了一些对条约的无视,偷摸开启了限制武器的研发,类似于「飞机、坦克和子弹」,但比起拿条约当厕纸用的德国而言,完全就是一个偷做些恶作剧的老实孩子。
以本文主题「轻武部分」为例,在成为「第三帝国附庸」前的十几年间,奥地利基本可以算是没有对轻武进行任何的发展,仅有一款新枪型,还是通过对留存下来家传古董进行翻新后的结果,这也是「奥地利第一共和国」唯一一款新步枪——「斯太尔1895/30型步枪」。
关于这款武器的调整,通过下述的基参对比看出,在主体的设计上相对「曼利彻M1895型」完全没有改动,只是采用了一种「8X50mm(R)型」的新弹种。
这可以证明上述关于「旧款翻新」的理论,结合上述提到「经济、限制和产业降级」的问题,虽然资料流失严重,但基本可以推定在这短暂时代的最后几年,奥地利都未能从战争的阴影中恢复一个正常国家的军工基础,不过他们也在尽最大努力,「弹药的优化便是证明」。
类似在空军领域和德国开展的秘密合作,奥地利在丧失完整轻武研发能力的条件下,也开动小脑瓜,通过与同被《特利亚农条约》制裁,且轻武实力较为弱势的匈牙利开展秘密合作,研发出了更强劲的「8x56mm(R)型子弹」,这使两国制式步兵枪换代到「匈牙利——M1895/31型」和「奥地利——M1895/30式」的版本。
新的弹药,采用了「尖型弹头」的更优设计,虽然在装药上略有降低,整弹质量上有所缩减,但在初速和动能上有明显增幅,提高了「几十米/秒的初速」和「两百焦耳的动能」。
此外,弹药质量的减轻也意味着「更多载重」或「更轻负重」,这又是这种新弹带来的另一种优势。
结合二次大战开启时仍处于「拉栓快发时代」的因素,新弹加持的「奥地利M1895/30型步枪」虽未名列前茅,但也是勉强够用的。
然而,相比「冲锋枪配装甲/飞机」,复苏全套「战略部门」,拥有更多「现代作战经验」、「更大规模军队」和「数万军官」的德国而言(警转军/奥上限1500名军管),这种微弱的自我提升实在是毫无价值的,位于伏卧猛虎身侧栖居的奥地利十分清楚德国的强大。
于是,30年代中旬起「亲德势力」逐渐开始作妖,最终在德国实力完全开启爆发期后为希通过手段「纳入第三帝国」,奥地利的少量可用军事力(6万)则被德国国防军吸纳为几个大型「国防军军团」,发展萎靡的少量军工产业也被第三帝国所吸收,奥匈解体后,奥地利的第一个军工发展时代告终。
纯种倒霉蛋——第二共和时代
时间跳转至1955年,奥地利进入——「第二共和国时代」。
源于欧洲从「争霸王选地」沦为「两极交锋主战场」,欧陆诸国不再是被打压的对象,而是成为了被拉拢的目标,即使是宣称中立的选手也有了可左右歪头的倾向选择。
于是,「奥地利第二共和国」这个中立国家的和平独立维持了很久,一直直至今日,共存续六十五载。
然而,相比短暂被压迫的前身而言,「第二共和的军事和军工发展」却是没有胜出几分,这主要原因在于第二共和实际上和第一共和一样是个「倒霉蛋」,他虽名义中立,但立场纯属无奈,「开局和在后续的发展条件」并没有比奥地利第一共和国时代好到哪里去。
二战后,奥地理先是经历了「长达十年的盟军占领期」,在后续又在签订了《国家中立条款》这种限制条约。
条约限定了奥地利在军工领域的红线包括下述这几条:
第十三条.不得研发原子武器、鱼雷、导弹、潜艇、大型主战武器(注:禁止变体研发规避)。
第十四、十六条.禁止购置或使用一切战争期间轴心图纸、设备和民用/军用飞机。
第十七条.对合作构建的低水平军队进行包括射程、效率等因素在内的非特殊武器性能限制。
综合这些限制,加上盟军对奥军「再次执行类似一战后的限制」,第二共和国所面临的束缚我认为是比一战后更严重,这加之奥在「冷战格局中的地缘位置并不好」,没有西德那么好的战略价值,再结合一战中便被证明是「扶不起的自身发展水平」,「摆烂」加「中立北倾」就成了奥地利最好的选择。
于是,长达六十五年的时间内,奥地利第二共和国就只更新了两组制式步枪,分别为「STG—58型步枪」和「STG—77系列步枪」。
前者,原型即为自由世界的右臂——「FN FAL型自动步枪」。
在50年代左右进入奥地利制式步枪竞标计划当中,与「AR-10型」和西班牙「塞迈特型」竞标。
不过不同于同时做出相同行为,但因历史仇恨被被拒绝授权的西德,「具备通用化、适配第一代北约标准弹和可靠价廉等优势」的FN FAL型步枪并没有被FN公司拒绝授权给奥地利,最终在1958年成功被定型为奥地利第一代制式步兵枪——「STG-58型自动步枪」。
它的设计,在很多篇章里都详细介绍过,并且属于「比利时设计」,这里不过多赘述,主要说说它与原型的区别。
根据服役年限内以标准型的对比,「STG-58与FN FAL的区别」主要为以下几点:
1.除初期FN代工的两万支木托版本外,其余斯太尔正经生产的皆为塑料/金属枪托和握把的型制,以减少携带和使用的重量。
2.消焰器兼具榴弹发射器,并在枪口可装空包弹辅助装置,加强训练和作战能力。
3.斯太尔的锻造枪管在FN FAL枪管中水平最优。
综合这些「由国防军旧部增加的改善意见」和「军工企业在技术上做出的努力」,STG-58型成为了FN FAL系列中名列前茅的变体,装备作战需求并不大的奥地利绰绰有余,在奥军中服役了「三十年」的极限年限后才完成了最终退役。
不过虽说,STG-58型在90年代才被取缔,但它在这么长的期间内「并非一直作为奥军主力制式步枪」。
源于战后「美苏竞赛」的推进,武器技术也更新快速,FAL系步枪很快就跟不上节奏了,它所适配的「7.62北约第一代制式弹」也被证明并非正确的未来方向,于是这在70年代引起了一次较广的弹药技术革新,这在最终敲定了北约第二代步 *** 「5.56x45mmNATO型」的标准建立。
根据这种弹药标准的革新,北约和「北倾国家」亦对步枪进行了一次普遍的升级,奥地利也在其中,其最终成果便是世界知名的——「AUG系列—自动步枪」。
这款武器是奥地利现代轻武史上唯一取得不错成效的「自主设计」,除了本国获得列装,在整个欧美也有众多信众,虽因「突击禁令」在美国曾被逐出场外,但斯太尔通过在美设合资工厂解决了这点,因而于美国亦有许多拥趸,是现代奥地利唯一的一款「国际步枪」,又因这款枪型在1977年被奥地利首次选用,所以这款武器也会被称为——「STG-77型自动步枪」。
它的设计,主体结构上「特殊又普通」,整体框架较为「新颖」,首次正式采用了「无托结构和全塑枪身」,因而尺寸和重量的值较小。
至于内部则是较普通,运用的是「成熟的转栓闭锁机构」,这加上「短行程导气」的运动形式,只是一些较为贴合小枪型的构造选择。
相比之下,这款枪有意思的地方反而在一些当时并不重视的部分。
例如,将半自动、全自动这类选择设计融入扳机的「渐进式扳机设计」;又例如,将不同尺寸的「枪管融入快速拆装理念」,将枪械前部加入「可折叠拆装前置握把」的「模块化设计」,这些都为枪械的功能和层级带来了提高。
以设计带来的提升为例,上述设计便为AUG带来了下述的设计优势:
1.枪身材质和型制具有耐腐、高寿、便携、易拆、配双瞄等优势。
2.模块化特性可执行任何作战的职能需求,并可轻易向冲锋枪、机动手枪、卡宾、长枪和机枪枪型。
综合这些集当时各国大家之长形成的设计,AUG成为了当时乃至当今最为「优秀的无托枪型之一」。
不过,时代局限性仍存在于AUG身上,斯太尔通过「融合诸多草创概念形成的AUG」也存有较多缺陷,这些缺陷主要包括下述这几点:
1.瞄具和握持把手过小,对近身或狭窄空间的作战困难;运动结构与前折握把过近,易灼伤手部。
2.渐近式融入转换机制的扳机设计造成扳机扣动较为费尽。
3.因枪型的限制,光学瞄具设计过小,弹壳抛壳窗在射击位过于贴脸,自带的双手切换也需要零件才能切换,对于快速反应作战不利。
简而言之,这款枪械优势主要体现在有「更多功能和适应更多作战范围」,且「具备更多方面的性能强度」等方面,但存在有「快速反应」和「人机功效」方面的此类问题,虽然它具有更便携的特性。
在后续,这款武器因特性分别推出了冲锋枪等转换型,又分别以数十年进行了「A1型(20吋枪管)、A2型(拉机/瞄具/皮轨调整/16吋枪管)、A3型(皮轨重设/新增释放钮)、A3SF型(增集成瞄具/特种用)」等枪型的改进,基于这持续的调整改善,这款武器系列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还未被奥地利从军中退役。
在当今,奥地利虽有斯太尔陆续推出参与美国「先进战斗步枪计划」和德国「新一代步枪计划」的「斯太尔-ACR型」和「斯太尔-STM-556型」等新式枪型,但源于「本土的低需求、劣市场等条件」,奥地利用以替代AUG系列的新枪型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现。
据悉,在十几年前他们开始被解除了一些限制,包括「步枪射程」此类,但「经济低迷又使奥地利国防预算持续走低」,奥军和军工维持依旧看不到明天。缩减至两万的正规军使产业低迷,这让军工企业频繁向外求订单,形成了恶性循环。然而,这却也让奥成为了当今欧洲唯一一个「没有采用军购进口步枪补充产能不足」问题的国家,奥依靠AUG系列维持了所有军队。
不过,这一点在未来可能被打破。据悉,受「俄乌战争」影响,奥国内「中立民调」出现了自复国以来的最大幅下滑,「新兴的扩军风气」在奥地利国内吹起,这可能使奥地利尝试恢复发展军工产业。
本篇完结——本系列完结
奥地利系列完结,了解全部内容可看对应的上篇及中篇,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