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一袭锦绣或是一袍虱子?这是个令人恶心的问题。
中国网络文学的世界,华丽丽的抄袭乱象,似乎已经是要上天的节奏了。由唐嫣、罗晋、吴建豪等主演的电视剧《锦绣未央》正在热播。日前,原著小说作者秦简再度陷入抄袭风波,而且被爆一抄就抄了200本小说,惹得部分“被抄”作者联合起来起诉,而编剧余飞更是微博发文称已众筹近十万元,支持被抄作家 *** 。
*** 了,删戏;出轨了,拉黑。疑似光明正大又死不改悔的抄袭,竟然书不下架、剧不停播?
天理昭然的网络世界,莫非当真对网络文艺辟出了法外之地?有好事者将《锦绣未央》与被抄袭的作品进行比对,发现共抄袭209本书,多为整章复制,全书294章仅9章未抄袭。被“临幸”的网络小说队形整齐且一眼望不到头,比如江南的《缥缈录》、琼瑶的《梅花烙》、温瑞安的《逆水寒》……无须什么论文比对系统,打眼一望就知道——这真不是抄袭,是 *** 裸的复制粘贴。
我很喜欢石家庄的一个不算大众的摇滚乐队,叫做“万能青年旅社”。我也很喜欢他们一首歌名很长的歌里的歌词,叫做——“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中国电视剧为什么不太受观众待见、中国的网络文学为何巨制难见?“囿于昼夜,厨房与爱”的太多,终不见澎湃浩荡的“山川湖海”。这大约不是能力问题,而是规矩坏了,秩序乱了,人心散了。一部剧,编剧只配领盒饭;一本书,抄袭者反倒风光上红毯。这醉得不轻的世界,如何鼓励年轻人学好、如何才不让原著小说意难平呢?
横扫豆瓣天涯,贯通余秋雨温瑞安,嫁接《读者》王尔德……有人说,“它在抄袭界简直是一座丰碑,身后赫然一条抄袭小说的IP化套现之路。”更令人气绝的,是眼下的现实:一方面,一字不改抄袭的网文成了热播剧,作者装聋作哑、制作费三缄其口、播出平台闷声发财;另一方面,被侵权者却辛苦比对三年,还得靠众筹资金来打官司,更兼“不得不冒着得罪朋友、上下游各种合作方和利益相关方的风险”。当然,官司胜败难定,即便获赔,恐怕经济也未必能得到多大便利。这是一个诡谲的悖论:不折腾,看着别人对自己的作品分而食之;真折腾,法律未必能硬气到让作奸犯科者触目惊心。
这是让人气馁又担心的局:自郭同学始,至于正先生结束,公道自在人心的抄袭公案,哪次真正大快人心、以儆效尤过?庄羽当年手撕小四,虽胜诉,却靡费三年,辗转三个律师。小作者谁有这个精力、财力与能力?历史一再证明,经济危机,恰是文化生机。在网络小说刚需旺盛的当下,淘宝几十块钱的“小说生成器”,恐怕当真会助力IP抄文家们当上CEO迎娶白富美。果真如是——互联网思维、大数据写作,《锦绣》才疑似抄了两百多,算是比较“懒”的了?
什么取消会员资格啊、封杀荣誉称号啊,都太虚。在真金白银的利益面前,法律如果不能罚得抄袭者倾家荡产、难以翻身,谁还怕原作者当真召唤出六月飞雪?今年11月14日,国家版权局发布《关于加强网络文学作品版权管理的通知》,提出要建立网络文学作品版权监管“黑白名单制度”。这制度,赶紧来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最好更要跟上这个节奏,早日建立IP剧版权监管“黑白名单制度”。夯实盗版责任、严惩侵权行为,踏实本分的网络文学码字工们,才有口饭吃,而中国网络文艺版图上,才不至于妖媚当道、魍魉横行。
一句话,抄袭的年头,最缺下架的勇气。鹬蚌相争后,网络文艺总不能沉醉不醒于“肉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