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邓晓东
新疆大学;四川,成都;120105110012
摘要:陕北民歌具有独特的魅力,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和日常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人民智慧和经验的结晶,它曲调优美,旋律动人,歌声高亢嘹亮,语言质朴,贴近生活,节奏自由,抒发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美好爱情和幸福婚姻的讴歌和赞美。
关键词:曲调;旋律;节奏
陕西,古称秦,这里拥有富饶和肥沃的关中地区,黄河的水灌溉着这片土地,滋养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由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环境,使得生活在这片大地上的人民自古以来就拥有着热情奔放和粗犷豪迈的性格,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充满了乐观精神,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他们既不失豪迈,同时他们又情感丰富,朴实无华。
这里沟壑纵横,土地肥沃,地处高原地区,在这片黄土高原上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3000多年前的夏商周时期,以及到了唐宋元朝代,在戎狄、匈奴、突厥、鲜卑以及西羌等少数民族不断的与汉民族之间发生战争,在长期战争过程中也产生了不断的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大融合,在不断的民族大融合过程中,这里产生了独具特色的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
而民歌就是在这样的基础和背景下不断地发展起来的,陕北民歌在不同时期亦呈现出色彩纷呈,绚丽多姿的艺术特色,为我国的民族文化事业作出了必要的补充和巨大的贡献。
一、陕北民歌的艺术特色贴近生活,朴实无华,幽默诙谐而风趣,生气盎然,节奏自由,灵活多变,曲调优美,高亢激昂。
1、语言贴近生活,朴实无华,幽默诙谐,生动有趣,情趣盎然;
以陕北著名的小调<<兰花花>>为例,歌词的语言多用方言楚语,使得整个歌曲显得生动亲切,朴实无华,而且诙谐幽默,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追求美好的爱情生活和幸福,对于那些不公正的封建包办婚姻制度和封建家长制度的强烈的反抗精神。
2.民歌的节奏自由奔放,灵活多变,曲调轻松自然,高亢嘹亮,音域宽广。
由于陕北地区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在这片黄土地上生活的人民普遍具有热情奔放的性格,慷慨豪迈的特点,他们热爱生活,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平时在黄土高原上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青年男女,男女老少们放声高歌的场景,歌声高亢激烈,嘹亮而优美,节奏欢快而且自由奔放,富有浓郁的高原气息。
3.抒发真挚的情感,反映现实生活,具有着极其浓烈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
如流行在陕北地区的信天游这一特殊的民歌形式,往往托物言志,反映现实生活,抒发了歌唱者的情感。
这也可以追溯到最早以前的西周时代,由于受到《诗经》中的诗歌的影响,劳动人民对于劳动的热爱,对于生活的赞美,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他们对统治者的贪婪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和批判,如陕北民歌《兰花花》就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力作,歌曲描述了一对普通青年男女对于现实包办婚姻的不满,激烈反抗封建家长制度对爱情婚姻的粗 *** 涉,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反抗精神。
二、陕北民歌的种类大体上主要分为小调、信天游和劳动号子。
1.小调:是一种流行于陕北地区的民间歌曲形式,也叫小曲,是一种比较规范的结构,也是一种人们在生活娱乐中的小曲,具有曲折细腻的特点。
陕北小调一般分为吟唱调、丝弦小调、风俗小调、一般小调和秧歌小调。
代表作以《兰花花》为例,歌词高亢激烈,抒情意味强烈,语言简练 ,生动质朴,节奏自由。
《兰花花》的歌词如下: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
生下一个兰花花,实时的爱死人。
五谷里(那个)田苗子,数上高粱高,
一十三省的女儿(哟),就数(那个)兰花花好。
正月里(那个)说媒,二月里订,
三月里交大钱,四月里迎。
三班子(那个)吹来,两班子打,
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
兰花花我下轿来,东望西照,
照见周家的猴老子,好像一座坟。
你要死了你早早地死,
前晌你死来,后晌我兰花花走。
手提上(那个)羊肉怀里揣上糕,
拼上性命我往哥哥家里跑。
我见到我的情哥哥有说不完的话,
咱们俩死活呦长在一搭。
这首歌曲的特点运用了音变、衬字与叠字、特殊词语 以及五声羽调的形式。
1.音变
歌曲通常用本地方言和语调演唱,富有地方色彩,如“人”发音为“ren”,而在唱词中的发音则是“reng”,“下”在唱词中的发音为“下”,以上例子比比皆是,方言土语的运用使得歌曲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贴近生活,亲切自然。
2.衬字和叠字
如兰花花、青线线,这些叠字的运用使得歌曲回环往复,荡气回肠,又比如说衬字“哟”的运用以及“那个”更显得歌词细腻生动,灵活跳动,不显呆滞。
3.五声羽调式
歌词跳跃灵动,音域宽广深沉,歌声嘹亮清澈,高亢激烈,音韵和谐。
4.歌词幽默诙谐,生动有趣
如“猴老子”是家中最小的儿子,"一搭”是一块儿的意思,“蓝格英英彩”是蓝的发亮的意思,这都使得歌曲显得生动有趣,诙谐幽默,让人忍俊不禁,通俗而娱乐色彩浓厚。
5.歌词采用分节形式
为了便于歌唱和抒 *** 感,歌词多采用分解形式,上下两句,上句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从而使得叙述结构更加明晰,主题也更加鲜明,便于叙事。
二、信天游
信天游是流行于陕北地区的曲调优美的民歌形式,歌曲往往采用比兴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歌词分为上下两句,且采用两句一韵。
信天游的艺术特色是:
1.歌词是上下句结构的两句体。一般采用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的方式。
2.小曲抒情意味较浓。
3.演唱的时候,也不受曲调的限制。
陕北民歌信天游的代表作品主要有《兰花花》、《走西口》、《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在这里我们主要给大家分析《走西口》这首歌的艺术特点。
《走西口》歌词如下: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
手拉着那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
哥哥你出村口,小妹妹我我有句话儿留,
走路走那大路的口,人马多来解忧愁。
紧紧的拉着哥哥的袖,
汪汪的泪水肚里流,
只恨妹妹我不能跟你一起走,
只盼哥哥你早回家门口。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苦在心头,
这一走要走多少时候,
盼你也要白了头。
紧紧拉住哥哥的袖,
汪汪的泪水肚里流,
虽有千言万语也难叫你回头,
只盼哥哥你早回家门口。
哥哥你出村口,小妹妹我有句话儿留,
走路走那大路口,人马多来解忧愁,
紧紧拉住哥哥的袖,
汪汪的泪水肚里流,
虽有千言万语也难叫你回头,
只盼哥哥你早回家门口,
只盼哥哥你早回家门口。
这首歌是一首爱情歌曲,故事大意主要讲述的是一位青年女子与丈夫离别时的情景,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不舍和爱恋,在临别时女子千叮咛万嘱咐,依依惜别丈夫的场景。
歌曲采用女生演唱形式,曲调柔和优美,而且歌词大多采用方言土语,具有很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抒情意味较浓,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首歌由于曲调优美而在社会上被广为流传,极具陕北民间歌谣信天游的特色,节奏和韵律都十分自由,舒缓而柔和,感情也极其真挚细腻。
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是一首典型的信天游形式,这是一首革命歌曲,歌曲主要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于红军的爱戴和拥护,红军通过长途跋涉,冲破重重障碍和千难万阻终于成功的在山丹丹花开遍漫山遍野的时节来到了陕北,而劳动人民为了表达对红军的热爱,用这首歌唱出了陕北人民的心声。
这首歌的歌词全文如下: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
咱们中央那个红军到陕北,
一杆杆的那个红旗哟一杆杆枪,
咱们的队伍呀势力壮。
千家万户哎嗨哎嗨哟,
把门儿开,哎嗨哎嗨哟。
快把咱亲人迎进来,
咿儿呀儿来吧哟喂,
围定亲人,哎嗨哎嗨哟,
热炕上坐,哎嗨哎嗨哟。
知心的话儿飞出心窝窝,
咿儿呀儿来吧哟喂。
山丹丹的那个花开哟红艳艳,
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山丹丹的那个花开哟红艳艳,
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这首歌的歌词多用衬字叠字,比如说衬字“哟”、“咱”,还有一些叠字的运用比如说“一道道”、“一杆杆”、“山丹丹”以及“红艳艳”,使得整首歌曲显得荡气回肠,韵律回环往复,变换自由,灵活流畅,曲调轻灵而唱腔流转,优美抒情,另外,正是由于这些手法的运用而使得整个句子的结构拉长,便于叙事和抒情。
总之,陕北人民所独有的信天游这种形式的民歌形式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由于在这片黄土地上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当时交通不变,人们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日常生活,劳动以及婚姻和爱情的观点和看法。
信天游产生于生活艰苦的环境中,也表现出了人民面对恶劣的生活条件和艰苦的生活环境依然保持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乐观精神,不屈不挠的与困难作斗争的战斗精神。
三、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的时候所喊的号子,为了协同劳动集体协作,人们在从事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为了打发疲劳以及为了减轻劳累而产生的歌谣。
劳动号子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在陕北地区主要的劳动号子有很多,有在煤窑工作的煤窑号子,不过,虽然有很多种类的劳动号子,但是流行于陕北人民中间最主要的劳动号子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打夯号子,是人们在打夯筑墙围垛的时候说唱的号子;另外一种则是打硪子,它实际上是从打夯号子当中分化出来的另外一种变种的形式,它依然是人们在劳动过程当中所产生的歌谣。
如陕北人民在劳动时所唱的《打石头》歌词如下:
远照南山一朵云,
近照那秦川雾沉沉,
芝麻麻黄芥能出油哎,
汗水水泡出咱的信天游。
你一声,我一声,
好像那喜鹊带串铃。
男人家忧愁唱曲子,
女人家忧愁哭鼻子。
老羊皮袄没里子,
有什么心思唱曲子,
唱曲子啊哎。
穷张乐富有愁,
你我不唱怕了个甚?
烂裆裤子漏水锅,
生来就是个爱红火。
想哭你就哭,
想笑你就笑,
再不要把自己委屈了。
天朗朗,地黄黄,
陕北人一年四季爱张扬,
陕北人一年四季爱张扬。
从这首歌中我们可以看出劳动人民在劳动时的乐观精神和诙谐幽默的可爱品质,他们以苦为乐,乐天知命,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对生活的苦难从不抱怨。
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陕北地区的劳动号子一般来说从大体上具有以下特点:
1.通常都是一领众合,也就是由一个人领唱,接下来众人跟着应和,展示了集体的力量和万众一心的场面。
人们在打夯过程中,必须要共同协作,集体完成劳动任务,在劳动过程中既枯燥无聊,而且又很艰苦,于是就产生了这种形式的以劳动为目的的民歌形式。
在这一过程中,大家也在共同的相处当中变得更加的团结,并且从中获得了快乐,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疲劳。
2.节奏鲜明,曲调短小有力。
在节奏上,无论是打夯号子,还是打硪号子,都十分地鲜明;除此之外,为了完成劳动,展示劳动的力量,在曲调上也显得句子既短小,而且非常有力,这样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就会变得更加有干劲,而且干劲十足。
3.富有极其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种形式的劳动号子是人们在生产和劳动过程中,生活和娱乐中,田间地头,沟坎垄上,只要是劳动时就随处可见的一种民间歌谣形式。
劳动号子的歌词大多与劳动有关,有的只是简单的发自内心的呐喊,还有的是干体力活的时候所唱的歌曲,极富生活气息。
4.衬字
在劳动过程中,有时候会利用简单的衬字如“哟”、“嗨”等咏叹,协同劳动,抒 *** 感。
综上所述,陕北民歌总的来说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也就是前文所说到的小调、信天游和劳动号子。
以上种种反映了陕北地区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反映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娱乐,表达了陕北人民对于生活、爱情、婚姻以及美好未来的向往和热爱,其中有些歌曲还表达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和爱戴(重点曲目如上文提到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小调的代表曲目有《兰花花》,信天游的代表曲目是《赶牲灵》,而劳动号子主要有《打石头》歌曲等。
这些歌曲的曲调大多语言质朴无华,运用方言土语,贴近生活,贴近民众,富有极其浓郁的陕北民间风格和地域色彩。
歌声高亢嘹亮,欢快激昂,富有 *** ,抒发浓烈而细腻的情感,歌词也大多采用比兴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其间采用衬字叠字,使歌词曲调更加的圆润舒缓,节奏鲜明而欢快,韵律和谐。
陕北民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艺术特色就是有些歌曲会采用男女对唱的方式,而且男女在歌词上做唱的内容也有很大的不同。
男人大多唱的是关于在外拼搏,努力劳动,为家庭辛苦打拼的内容;女人大多唱的是关于爱情生活以及现实当中的琐碎家庭事务和情感方面的内容。
陕北民歌采用独唱、男女对唱和集体唱民歌的形式来抒 *** 感。
陕北民歌在歌唱技巧上采用了呼吸法,采用气口、呼气、吸气、偷气和换气的多种呼吸技巧,而且气息灵活多变,气息充足,气息充沛,从而使得所唱出的歌曲大多高亢有力,激昂慷慨。
陕北民歌大多都唱出了劳动人民的心声,粗犷、洒脱、率真,民歌拥有很强的历史文化传承,也拥有很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在一代又一代的陕北人民的努力下,我相信陕北民歌这一极具地域色彩的民间文化形式必将继续传承下去,并且不断发扬光大,是中华民族宝库中瑰丽的瑰宝,也必将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最后,感谢我的导师新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朱贺琴教授对于我的论文所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衷心感谢朱教授,谢谢!
参考文献
[1] 王克文,陕北民歌的艺术初探 [M] 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2012
[2] 张智斌,陕北民歌形式的历史渊源及其调式特点——陕北民歌探究 [J] 西北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院),2012(06)
[3] 张智斌,歌唱一点通 [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
[4] 李正袓, 论陕北民歌 [J] 延安文学,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