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嗨放派讲的什么,嗨放派干嘛的,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嗨放派讲的什么,嗨放派干嘛的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嗨放派讲的什么,嗨放派干嘛的

日前,浙江卫视《嗨放派》第二季收官,“姚译添输给嗨放派全员一套房”也登上微博热搜。在接受新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姚译添坦言,抽中“一套房”确实在意料之外——原本这个奖品是放在不可能完成的实验选项中。但节目组未料想嘉宾现场会临时“玩赖”更换玩法,恰好抽到了“送一套房”。“我们当时想过要不就道歉,当我们‘玩赖’;或者给他们一个玩具的房子……但一直也没想好。结果嘉宾们还蛮惦记的,到收官都一直还在问(笑)。所以最后(收官)就不知道(脑子里)怎么蹦出来了‘心房’这个词,就说‘你们永远在我们的心房里’。”

嘉宾李诞参与实验。

实验价值在于传递探索精神

趣味实验,是《嗨放派》独一无二的节目底色。第一季节目曾贡献了“如何哄动物睡觉”“植物是否有感知能力”“手术刀是否能切开水滴” 等诸多平时大众没有关注到的有趣实验。而这一季,节目组则选取了“动物人脸识别”“如何正确驱蚊”“能否哄睡龙虾”等更加无厘头却同样具备知识原理的全新实验。

姚译添表示,《嗨放派》选取实验的标准一直是相对明确的。首先是要好玩,有意思。在他看来,《嗨放派》本质上倡导的是一种童趣的、探索的态度,因此,节目更倾向于能够激发大家好奇心,能够用另一种视角去关注科学、关注身边奇妙现象的选题。此外,所有实验一定要能通过电视语言呈现。据悉第一季节目播出后,很多热心网友给节目组留言,推荐有意思的科学实验或生活现象。但很多实验或需要较长周期进行验证;或实验难度系数较高;或学科性过强,难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第二季从各类渠道收集的比较“嗨放”的实验点子超过2000多个,但只对其中十分之一进行了再次验证和论证,最终选取了42个实验进行录制。“不稳定的实验,失败概率高的实验我们都淘汰掉了。”姚译添透露。

《嗨放派》播出后,很多观众被节目里前所未见的实验所吸引,但也有一些人提出,“催眠龙虾”“反顺序写字”等技能在生活中真的有实用价值吗?连嘉宾也时常在无厘头的实验过程中调侃:“这是在干吗?”对此姚译添解释道,《嗨放派》的初衷并不只是对冷门知识进行科普,更重要的是传递一种探索的态度和快乐的感受。

“所谓功利主义或实用主义的态度并非不好,但不代表所有事都要如此。”在姚译添看来,“水中龙卷风”“对牛打嗝”这些实验看似只是博大家一笑,但其背后同样具有严谨的科学原理;且这些实验也表达着,生活中任何有意思的现象,都值得大家用好奇的心态去发现,去一探究竟。“嘉宾一开始也觉得,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但后来你不用‘逼’他们,他们自己就会从里面找到快乐。就像大家上学读书要考好成绩,工作要努力赚钱,但生活有时候不一定要带着目的性去做很多事情,反而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嘉宾李荣浩参与实验。

嘉宾“真香”做实验,节目氛围轻松无压力

李诞曾在《嗨放派2》中调侃道,这档节目一部分的关注度也来源于嘉宾的“荒唐”。节目中,嘉宾就像是观众们的“手替”和“嘴替”,一边吐槽“这些实验也太无厘头了吧!”一边“真香”地每天期待增加从没有见过的冷门知识。

这一季节目中,李诞、范丞丞作为“嗨放新学员”成为“嗨放学院”的全新常驻嘉宾。在姚译添看来,李诞是一个求知欲和好奇心都很强的人,也爱看书,有丰富的知识积累,所以对于科学类实验,首先他自己很感兴趣。而范丞丞未必第一时间就对许多实验非常好奇,但非常愿意去挑战,是团队内最敢拼、敢闯、敢玩的年轻人,“他们都能很好地用动手能力展现我们实验的趣味性。”

而另外三位老成员任嘉伦、李荣浩、魏大勋经过第一季的磨练,基本上已经非常了解这个节目的“荒诞”以及想要传递的精神,并且慢慢懂得享受节目的乐趣。姚译添透露,任嘉伦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经常会在节目后和姚译添聊这一期又看到了什么从来没见过的,有意思的新实验。而李荣浩是音乐创作者,魏大勋是演员,他们都要保持对生活很高的敏感度和好奇心,这也令他们在《嗨放派》中可以充分体验到未知和学习带来的乐趣。

在《嗨放派2》的弹幕中,很多观众也表示看到了艺人们在其他节目中从没有过的放松状态。任嘉伦曾在节目中笑称,自己经常会把《嗨放派》里有趣的实验,比如“催眠龙虾”等,和剧组的人分享。

“他们其实都和我们表达过,觉得录这档节目还是挺开心的。”在姚译添看来,《嗨放派2》和其他综艺不同的是,所有嘉宾都是在体验和接触一些从没见过的、基于趣味化表达的新鲜事物,没有任何竞争、压力和负担,“所以为什么观众在看这个节目时也能感受到某种快乐,因为嘉宾也完全带着一种放松、探索、玩的心态去做这些实验的时候,给观众呈现出来的感受必然也是同频的。”

嘉宾任嘉伦参与实验。

——独家对话——

新京报:本季《嗨放派》实验难度最高的实验是哪个?

姚译添:跟动物有关的那一类实验难度特别高,因为动物太不可控了!它们的心情、状态以及我们跟动物的接触过程,首先操作流程比较严格,其次要遵循动物的习性和规律。无论你测试的时候,还是真正录制的时候,会发生什么都不确定。

比如“催眠龙虾”实验,之前我们测试的时候,每次龙虾被催眠的时间和状态都不一样,风险比较大。但最后我们还是决定试一下,因为之前确实没见过这个。还有蜣螂团粪也是,每次实验过程都不一样。我们录制那天,蜣螂就是在那儿停着不(往粪)走,我们也是很焦虑。当时它们曾经边团粪边展翅膀,嘉宾吓得以为它们要飞起来了。但其实我们测试的时候,它们是真的飞起来了(笑),我们也是第一次知道屎壳郎原来会飞。

包括那一期嘉宾对着牛打嗝,牛就会跑过来的实验。我们测试的时候,牛是真的过来了。但不知道是不是之前试的次数太多,牛免疫了还是怎么样,我们录制的前半程就真的没过来。到后面可能也是被我们(打嗝)弄烦了,才真的来了。

还有召唤乌鸦,给猩猩做“人脸识别”,包括我们第一季给羊驼洗澡,让嘉宾假扮长颈鹿和真长颈鹿交流……其实都没有非常成功,动物每一次状态都不一样,你要非常有耐心。

嘉宾金晨做实验。

新京报:本季《嗨放派》最令你惊喜的实验是哪个?

姚译添:我觉得比较惊喜的是用挖掘机“弯弓射箭”那个实验。因为我们做的“逐日之弓”道具真的很大,而且发射地距离目标有100米远,嘉宾需要不断调整拉弓角度和力度。刚开始他们230厘米、260厘米都试过了,一个近了,一个远了。其实真正能射中的距离(力度)也是一个区间,我们之前测试了最多10次才射中,完全无法预料,只能靠嘉宾玩出来。最终他们试了250厘米,射中了。气球爆裂那个效果就综艺来说,是挺震撼的。

新京报:很多还在上学的小朋友都在热情地给节目组留言?

姚译添:一些大朋友们看完节目,会说想到了高中物理,或者是想到了小学、中学的东西。甚至我们一些动物的选题,很多网友就边看节目,边自己在家里拿宠物立马开始实验了。会有很多实时互动性很强的(观众)。

但小朋友观众在受众占比中还是挺高的,这也是出乎我们意料的。很多小孩会缠着大人一起看这个节目。客观来说,虽然《嗨放派》的科研属性没那么强,但确实有很多知识性,每一个实验都有着科学底色。家长能让小朋友一起看,证明大家还是觉得很有寓教于乐意义的。

新京报:很多期节目结尾也根据这期的科学原理、主题,引申到了一些我们人生中的思考。很多观众好奇,为什么我们要在一档趣味节目中做主题升华?

姚译添:我做综艺也做了几年了,观察到大家总觉得综艺就是嘻嘻哈哈,但我觉得这是一种成见。首先综艺让大家快乐,这件事情本身是挺好的,但是在开心的时候有一些获得感也很重要。虽然这个话听上去很老,但是这么多年我们也是真正在实践(这件事情),无论是《奔跑吧》还是《嗨放派》。就像看一本书,只要你从里面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某种需求,这本书就是一本好的书。而且从节目完整度上来讲,有一个主题,也会让你所有的表达更清楚,观众更容易理解。

附:《嗨放派》的15个冷知识:

新京报记者 张赫

编辑 佟娜

校对 吴兴发

更多嗨放派讲的什么,嗨放派干嘛的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