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陈氏太极拳谱系大全(陈氏太极拳谱系表),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陈氏太极拳谱系大全(陈氏太极拳谱系表)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陈氏太极拳谱系大全(陈氏太极拳谱系表)

太极拳的起源众说纷纭,由于年代久远,缺少记录,各种讹传,严重干扰了真正的史实。个中传承细节有了各种不同的说法,各种版本迷乱人眼。但无疑,陈氏太极拳的传承是最早有记载的,其传承关系也是最清晰的。今天就来细细说说陈家沟列位太极大咖的事儿。当然,笔者也发现了传承中的一些疑问,与大家讨论。

很多的传统功夫都难说清其传承历史,自古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古训,古代有传拳不传外姓人的传统,这不光是陈氏太极拳,在物质不丰富的年代,为了保命,其他手艺大多也是这样,甚至传男不传女,代代单传,这些手艺由于很少文字记载,大多靠口传心授,造成了很多优秀的手艺和传统功夫断代失传。

陈氏太极拳传承为什么那么清晰?很幸运,陈家沟有《陈氏家谱》。

在《陈氏家谱》中,陈卜被奉为一世祖。

明朝洪武年间,洪洞县陈卜伸张正义,独闯县衙救贫民张丰的女儿,得罪了县太爷,县太爷一直怀恨在心。不久,恰好朝廷下旨要求移民,县太爷便急忙将陈卜圈入了迁民之列。也正因为陈卜被移民,才有了后来的陈家沟太极拳圣地,才有了更多的关于陈氏家族的传奇故事,才有了现在流传于世界的陈氏太极拳。

陈氏九世祖陈王廷创拳

时间来到明末清初,陈氏九世祖陈王廷被称为太极鼻祖,(前几代世祖只有家传功夫,与太极不沾边,就此略过。)太极拳在陈氏家族内部历经了上百年的传承,(其创拳过程比较复杂,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下文单独讨论)

十四世陈长兴(1771-1853)

其在祖传老架套路的基础上将太极拳套路由博归约、精炼归纳,创造性地发展成为现在的陈氏太极拳一路、二路(又名“炮捶”,后人称其为太极拳“老架”或“大架”。

陈长兴以保镖为业,走镖山东,在武术界享有盛名。他在戏台前看戏,站立在千百人中(当时农村演戏,身强力壮者挤在台前,无座位),无论众人如何推、揎、拉、挤,脚步丝毫不动,凡近其身者,如水触石,不抗自颓,时人称为“牌位大王”。陈长兴之子随耕耘拳艺精奥,继续走镖山东,历时十余年,所经之处匪盗敛迹,鲁人立碑叙其事以为纪念。耕耘之子延年、延照(曾在山东袁世凯府上教袁的两个儿子六年之久)均为太极拳名师。

陈长兴先后著有《太极拳十大要论》《太极拳用武要言》《太极拳战斗篇》等著作,均为太极拳理论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史料。长兴公文武俱佳,造诣精深,实乃太极拳史上里程碑式的一代宗师。不仅自身极具创新精神,且敢为人先,打破传统门规,收外姓弟子杨露禅并倾心栽培,育其成才。由此,太极拳的发展彻底改变了原有的家族模式,展开了新的篇章。

十四世陈有本

在原有套路的基础上又稍作改动,逐渐舍弃了某些高难度动作和发劲动作,使拳术动作更加柔和自然、儒雅潇洒、收蓄兼并,后入称为“新架”(也称小架)

十五世陈清平

移居赵堡镇(距陈家沟几公里),并在此习拳。他在原套路上再进行改进创新,形成了小巧紧凑、逐步加圈、由简到繁的练习套路。他是太极拳历史上又一里程碑式的人物,其所授高徒后来均开枝散叶,另成一派,如武禹襄(武氏太极拳创始人)、和兆元(和氏太极拳创始人李景延(赵堡太极忽雷架太极拳创始人)等。

十六世陈鑫(1849-1929)

字品三。此前,陈氏拳术历代均以口传为主,文字著作很少。为闻发祖传太极拳学说,陈鑫遂发愤著书立说,用12年的时间写成《陈氏太极拳图画讲义》四卷,阐发陈氏世代积累的练拳经验。此书以易理说拳理,引证经络学说;以缠丝劲为核心,以内劲为统驭是陈氏太极拳理论宝库中最重要的篇章。此外,他还著有《陈氏家乘》《三三六拳谱》等著作。

十七世陈发科(1887-1957)

字福生,是近代陈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对发展和传播太极拳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29-1957年,陈发科一直在北京教授拳术。其拳法刚柔相济,採、搠、肘、靠、拿、跌、掷、打兼施并用,技击技术极好与人交手时以得人为准,以不见形为妙的高超击法将人跌出。因其为人忠厚、武德高尚,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所教授徒弟很多,有沈家桢、顾留馨、洪均生、田秀臣、雷慕尼、冯志强、李经梧、肖庆林等。其子照旭、照奎,女豫霞,拳艺亦很好。

十八世陈照丕(1873-1972)

字绩甫。1928年秋,北平(现在的北京)同仁堂东家乐佑申和乐笃同兄弟二人慕陈氏太极拳之名,托河南沁阳杜盛兴到陈家沟聘请拳师,族人公推陈照丕前往。到北平后,有同乡李敬庄(庆临)为其在《北平晚报》(1928年10月)登载宣传:“我国提倡武术,其目的在于强种卫国,自卫御敌,收复失地。”陈照丕理论造诣极深,积数十年之经验,著有《陈氏太极拳汇宗》《太极拳入门陈氏太极拳图解》《陈氏太极拳理论十三篇》等书。

他所授弟子的代表有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等。他品德高尚,诲人不倦,对推广陈氏太极拳作出了巨大贡献,深受国内外各界人士的推崇。

十八世陈照奎(1928-1981)

陈发科先生的幼子。随父赴北京,7岁从父学习家传拳术。他学拳刻苦,拳走低架,胸腰折叠,手法多变拳架中正、流畅,精于闪、战、弹、抖;推手及摘拿功夫均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其先后在北京、上海、南京、郑州、石家庄、焦作等地教拳,主要传授其父晚年所定83式新架套路,先后培养出陈正雷、陈小旺、王西安、朱天才(此四人为陈照奎自陈照不去世后,接过接力棒培养出的陈家沟后辈子侄中的代表人物)、独子陈瑜、张志俊、马虹等著名弟子,为推广、普及太极拳作出了巨大贡献。

现陈家沟所练的拳术套路有:老架一、二路(炮捶),新架一、二路(炮捶)、小架一、二路,五种推手法,器械有:太极单刀、双刀、单剑、双剑、双锏、梨花枪夹白猿棍,春秋大刀、三杆、八杆,十三杆等。这些套路技法,从风格上、技击应用上,仍基本保持着原有的传统风格。

看了这些陈氏太极拳的传承大师,大家可能会产生一个问题:九世到十四世太极拳没有了太极拳名家的记录?还有一个大争论,陈清平,陈家沟认为是其十五世家祖,但赵堡镇人不答应,认为其姓陈,不是陈家沟人。

陈清平,生于清乾隆59年卒于同治7年,是一个争议的关键人物。"赵堡太极拳不出村"严重地束缚了赵堡太极拳的发展与创新。陈清平打破门规,广授门徒。

众所周知,杨露禅在陈家沟学到陈氏太极拳,回到家乡后,武禹襄看到了太极拳的神奇,按捺不住,也有了学太极拳的冲动,这是陈长兴年纪已大不便教学,介绍到赵堡陈清平,拜其为是师父。后来,武禹襄创了武氏太极拳。其弟子和兆元创了和氏太极拳、李景延创赵堡太极忽雷架太极拳。

陈正雷《陈氏太极拳械汇宗》中说陈清平赘婿于赵堡镇。陈正雷把陈清平定论为陈氏族人,认为其学拳于其族叔陈有本,由此假设断定赵堡太极是由陈氏小架而来。

但是,据陈清平后人所述,陈清平乃是赵堡镇之巨贾,有妻妾三房。陈清平并非是陈家沟后代,而是其祖从附近村庄迁来,后陈清平后人又迁回去,最后又迁回来。当时赵堡陈沟两地流传着陈有本陈清平交好的故事,赵堡人认为是陈家沟陈有本仰慕清平神技。

陈家沟和赵堡这一点争论。陈正雷的说法至今仍被大多数陈氏太极门人接受并宣扬,陈氏认为其欺师灭祖。但是,陈清平另一支后人把家谱拿出来和赵堡一支相对,确实是证明了陈清平与陈家沟无关,陈清平当时富甲一方,与赵堡当地所流传事迹一致,特别是还有一个铁证,陈清平一处房产保留至今(就是几百年前的土房子),房梁上还留有清平当时建房留言(当地习俗)。

关于陈家沟九世到十四世太极拳没有大师记录的问题。

这一点只有江湖传言,没有可考。传言说,陈王廷根据家族所传习的山西洪洞通背缠拳和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中的32式长拳,在蒋发投奔陈家沟,相互交流指点后,陈王廷创编了 5个套路,又名十三势,没有得到太极真拳理。从陈家沟所保留的拳谱来看,在陈长兴之前确实没有留下太极拳的资料。

蒋发在赵堡传太极于邢喜怀,传张楚臣,传陈敬伯,传张宗禹,传张彦,传陈清平。当时赵堡与陈家沟之间也没有今天这样之大的利益之争,两村武人在拳术方面互相交流,陈长兴在赵堡大师的指点,将赵堡太极与陈王廷传下来的功夫相结合,得到太极拳的核心真传,创编了陈氏太极一路,家传功夫编成二路炮锤。这一点,据说陈家沟传人在民国期间也不否认这个事实,唐豪也承认。这是陈家九世至十四世功夫不出名原因,所以,一直到十四世陈长兴,陈氏太极拳才真正创编完成并面世。

不知大家仔细看传承关系表了没?传承关系表上,有个外姓人蒋发,陈氏太极拳几乎严格遵守不传外姓人的古训,蒋发为何许人,为什么在表上?

请关注阿牛哥,看下节《陈家沟仅存的一幅画像,隐藏了太极拳起源的密码》。

更多陈氏太极拳谱系大全(陈氏太极拳谱系表)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