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反舰导弹是二战末期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武器,之后就成为对水面舰船的最大威胁。如果统计一下从冷战初期到当今全球军舰以及冲突区域民用船舶的所谓战损,那么至少有80%以上是反舰导弹造成。实践证明反舰导弹一旦锁定水面上的目标,都有80%甚至90%的极高命中率。对没有反导系统的辅助军用舰艇和大型民船来说,绝大多数射程之内的反舰导弹几乎一打一个准。而各种反舰导弹命中后的杀伤性都比较强悍。首先在于反舰导弹内部装填的炸药量相对都不算少。比如重型反舰导弹内部装填的高爆炸药往往在300公斤甚至500公斤,为了增强命中后的爆炸威力,生产反舰导弹的各大国都不惜采用价格高昂的高级炸药。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这类高级炸药每公斤的爆炸威力,往往是普通TNT的2到4倍。由此可见一旦舰船被反舰导弹命中并且爆炸后的威力有多大。
这个可以与一战到二战期间,战列舰大口径主炮炮弹的威力进行一下对比。二战期间战列舰406毫米口径主炮的炮弹自重在1.2吨到1.4吨之间,虽然看上去很大很重,但是大部分这类巨型炮弹为了提高穿甲能力,其实整个弹头内部大部分都是实心的钢铁,只有弹体尾部很有限的空间内装填35公斤到45公斤左右的烈性炸药。即使这样,一旦4万多吨的对手战列舰被这种巨型炮弹直接命中2到3枚,仍然会基本丧失战斗力。如果不幸被直接命中了机炉舱或者弹药库等要害部位,还会引发大规模爆炸而导致庞大的战舰快速沉没。仅仅三四十公斤的高爆炸药在舰体内部爆炸就会有如此大的破坏,自然不难预测当今重型反舰导弹内部装填的、威力更强的300公斤以上的高能炸药爆炸的破坏作用。实际上当今用来对付大型舰艇的中轻型反舰导弹,
战斗部内纯粹高级炸药的装填量最少也有60公斤以上,爆炸后破坏力仍然超过二战期间406毫米口径炮弹的爆炸威力。第二,则在于反舰导弹在命中之前一般都是有持续动力的。因此反舰导弹命中目标时的相对速度仍然都比较快,亚音速反舰导弹命中目标时的速度普遍都在0.7马赫以上;而全程超音速反舰导弹或者末端加速的双速反舰导弹的命中速度普遍在1.5马赫以上,这样的高速物体都自带巨大的穿甲动能。而二战期间的406毫米巨炮的炮弹命中目标时,基本已经都是亚音速状态。在命中目标时重量差距不大的情况下,更高的速度就意味着着更高的动能。因此现代反舰导弹都有极高的穿透舰体的能力。而且当今不论军舰还是民船,一般都不再在水线以上设置厚重的穹甲,大部分现代军舰的干舷内部只有蜂窝状的结构,
因此当今的反舰导弹往往有动能过大而造成的过穿现象。也就是穿透能力太强,反舰导弹弹头加弹体容易直接穿透军舰的舰体之后才引爆战斗部。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出现。当今的大多数反舰导弹都采用惯性瞬发引信,也就是感应到导弹与目标发生碰撞后的千分之一秒甚至万分之一秒之内就要引爆战斗部,否则再晚一点,就会出现战斗部已经穿透了目标的舰体而在另外一侧的海面上引爆的情况,这样就不能对目标造成最大程度的破坏。这就是所谓的速度过快,穿甲能力太强而造成的过穿的现象。当今的反舰导弹,或多或少都有过穿的问题,尤其对末端仍然是超音速的反舰导弹尤其如此。由于现代掠海反舰导弹对绝大多数当今舰艇的穿透性都很强,甚至出现了即使弹头没有爆炸,也足够重创目标的情况。
比如1982年马岛海战中被飞鱼反舰导弹击沉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其实命中的那枚反舰导弹的战斗部很可能出了故障而没有发生爆炸。但是这枚飞鱼导弹并没有到最大射程的末端,因此内部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固体助推器燃料处于持续燃烧状态;而这枚命中的飞鱼导弹因为穿透性很强,是战斗部和助推器一起,整体钻入了目标舰体之内。这样还在剧烈燃烧的固体助推器就产生了强烈的纵火效应,而谢舰的铝合金上层建筑又助长了这种剧烈燃烧。最终烧了一天一夜,不可收拾之后才造成了全舰的整体沉没。可见反舰导弹的穿透力、破坏力如何强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