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金曲金奖含金量有多高?
——谈谈九十年代十大劲歌金曲的大奖瓜分大法(上)
飘摇烛光 撰
港乐是很多人记忆深处的一个文化符号,陪伴六零、七零、八零甚至九零后的青春成长历程。而以粤语流行曲为核心的港乐,巅峰期毫无疑问在八、九十年代,涌现出来的天王天后至今在华语乐坛仍然具有顶级号召力,关于他们的话题比如谭张争霸、四大天王、千夕之争等时至今日仍然争议不休,三十几年了还有很多无脑粉相互攻讦。
1991年度的一线男歌手(前排左起:陈百强、黎明、李克勤、谭咏麟、刘德华、张学友、王杰、吕方)
那个年代,大量金曲集中爆发,令人目不暇接,于是当年的各大颁奖典礼自然也成为巨星们角力的舞台,吸引了万千歌迷的焦点,也留下了众多话题。今天,我们先选取一个角度,带大家回到三十年前,重点谈谈十大劲歌金曲的至今仍然被热议的一些奖项问题:
一、十大劲歌金曲和十大中文金曲的区别
大家都知道香港乐坛每年都有几个颁奖典礼,分别以各自的规则和标准派出全年香港乐坛成绩单。其中,历史更悠久、平台更强大的“十大中文金曲”(始于1978年)和“十大劲歌金曲”(始于1983年)影响力最大,也是歌手们最看重的。那在香港乐坛最繁荣、影响最大的八九十年代,这两个颁奖典礼有什么不同呢?
第一是主办单位不同。十大中文金曲由香港电台(下称“港台”)主办,十大劲歌金曲由无线电视台(即TVB,下称“无线”)主办。由于十大中文金曲历史最久,有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国际唱片协会香港会、香港唱片商会协办,一般认为更代表专业人士的选择。相比之下,十大劲歌金曲更多来自歌迷投票,更代表歌迷的选择,自然也意味着更明显的商业性。当然这些并不绝对,我个人反而觉得十大劲歌金曲的选歌更合理一点。
香港电台台徽
第二是候选歌曲挑选规则不同。并非每一首在当年推出的歌曲都能成为年度十大候选歌曲,每个主办机构都各有一套复杂的程序和评选标准,而且都有过变化,九十年代大部分时间的规则最有代表性。港台每周都有一个中文歌曲龙虎榜,根据电台歌曲播放率,为当时最热门的歌曲排行,每周排名第一的即为冠军歌。因为个别特别火的歌曲可能连庄冠军,每年52周一般会有50首左右的冠军歌,自动成为每年十大中文金曲的候选歌曲。而无线同样有一个劲歌金榜(1986年起设置),每周进入金榜前十的歌曲,自动成为当季的季选候选歌曲,每个季度先各选出10首季选歌(1992年后增加为12首),这些季选歌中的粤语歌即为全年总选的候选歌。
无线电视台台徽
所以可以看出,季选歌曲不一定是劲歌金榜冠军歌,比如1990年张学友入选年度十大劲歌金曲的《只愿一生爱一人》,在两个排行榜均未获得冠军。另外,十大中文金曲接纳国语歌曲,而在无线方面,国语歌虽然一样能够进入劲歌金榜并入选季选,但却没有参加年度总选的资格,年度总选中,十大劲歌金曲只选择粤语歌曲。
十大中文金曲LOGO
第三是年度周期不同。港台方面一般以圣诞节前那个周末为本年度最后一周,而无线由于还要举办第四季季选,所以会提前到12月10日前后,12月中旬才上榜的歌曲计入下一年度。这会导致这一两周的上榜歌曲,可能会被两个颁奖机构认定成不同的年份,而这个时段正是各大歌星冲刺年度奖项白热化阶段,会密集推出主打歌在这一阶段剧烈竞争,这从两个十大的入选歌曲也可以看出端倪。比如张学友《夕阳醉了》入选1989年度十大劲歌金曲和1990年度十大中文金曲,因为它在1989年截止日之前已经进入劲歌金榜前十(无须成为榜首冠军歌),有资格成为季选候选歌并成功入选,进而当选年度十大。而港台方面虽然截止日还晚了两周,可此曲虽早就上榜,却刚好截止之后那一周才打上榜首,就只能成为下一年度(即1990年度)的候选歌曲了。类似的入选歌曲还有刘德华《情未鸟》。
十大劲歌金曲LOGO
第四是外部环境不同。十大中文金曲更看重歌曲播放率,也即电台DJ的意见和喜好,而十大劲歌金曲更多来自歌迷投票和机构意愿。虽然每年总选时都会设置评委,但这也造成了相对来说,前者专业性更强,后者商业性更明显。而且由于无线有签约歌手制度,不是无线的签约歌手连歌曲都不会在无线播放,自然也不可能在十大劲歌金曲得奖,所以也造成了小部分歌手缺席。当然后果是无线最终网罗了绝大部分的优秀歌手,基本垄断了香港的乐坛资源。八十年代中期之前,有一些来自亚视(包括前身丽的电视)的优秀电视歌曲能够入选十大中文金曲,但从1983年之后也就绝迹了。
因此,两个颁奖典礼每年挑选的十首年度金曲不尽相同,最典型的是1990年,只有《焚心以火》(叶倩文)、《前尘》(林忆莲)、《失恋》(草蜢)、《相逢何必曾相识》(蒋志光、韦绮珊)四首歌同时入选两个十大,而张学友、刘德华、李克勤、BEYOND却在两个十大分别入选两首不同的歌曲。这其实已经在很大程度说明,两个颁奖典礼除了选择歌曲外,更是在选择歌手:某歌星今年表现很好或者咖位很高,理应有歌曲能够入选十大金曲,但应由哪一首歌入选,两个十大却有不同的意见。
1990年度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
很多时候我会觉得十大劲歌评选出来的歌更好听,但港台方面也是无奈,因为不少入选十大劲歌金曲的歌曲甚至包括一些很著名的经典名曲,却在当时未能打上龙虎榜榜首成为冠军歌,因此也就失去参选年度十大中文金曲的资格。比如《光辉岁月》入选了1990年度十大劲歌金曲,却没有参选十大中文金曲的资格,您信吗?但这却是事实,所以港台只能让BEYOND当年唯一的中文歌曲龙虎榜冠军歌《俾面派对》入选十大中文金曲,作为对BEYOND当年度成绩的表彰和认可。
季报
二、十大劲歌金曲的主要奖项
每年十大劲歌金曲,给予当年度十首热门歌曲“十大金曲”荣誉,从1984年第二届起,增设“最受欢迎男(女)歌星”和“金曲金奖”(官方解读:得票最多的金曲。可以理解成年度最佳金曲)三个大奖。进入九十年代之后,奖项越设越多,比如新人奖从1988年一开始的只有一个,增设至金银铜三个,接着又分男女各三个。又比如自从1992年设置最受欢迎合唱歌曲奖并继而单拎出来设置金银铜奖后,从此再没有合唱歌曲入选年度十大劲歌金曲。这些增设的奖项,包括现时被国内歌迷以为很重要的“国语歌曲奖”,在当年其实都是次要的小奖,甚至让人觉得就是给予那些有优秀表现却入选不了十大金曲的歌手安慰奖。九十年代初那个什么“最佳音乐录影带”及“最佳音乐录影带演出奖”尤其明显。
李克勤《红日》获1992年度十大劲歌金曲最佳音乐录影带演出奖现场
但对于最当红的歌手来说,他们最看重的除了有歌曲入选十大外,自然是“最受欢迎男(女)歌星”和“金曲金奖”。这当中,“最受欢迎女歌星”的关注度一直比“最受欢迎男歌星”低,竞争的激烈程度也远远不及。1984年由甄妮首摘后,梅艳芳垄断五届后退出,接着叶倩文连续击败林忆莲也连庄四届,交王菲接手,王菲产子期间彭羚抽空赢得较弱的一届,便进入九十年代后期的郑秀文和陈慧琳时间。但无论女歌星表现再好,在四大天王的光环笼罩中,金曲金奖她们想都不要想。直到1999年黎明退出,郑秀文才富有争议地凭《插曲》代表女歌星时隔多年再度拿下这个大奖。
而相比之下,“最受欢迎男歌星”大奖一直火花四溢,火爆之极,甚至很快就将本应是压轴大奖的“金曲金奖”一定程度上压制成猪肉大奖!
系列视频 港乐经典季报
三、四大天王之前的猪肉分法
谭咏麟在1984、1985年极端强势,连续同时包揽三首金曲、最受欢迎男歌星和金曲金奖,却没有任何争议,毕竟香港乐坛划时代的爱情三部曲实至名归。但到1986年就不一样了,这一年张国荣的势头直追谭咏麟,已隐隐形成分庭抗礼之势。虽然谭咏麟表现仍然出色,但已不复前两年的碾压之势,所以继续大包大揽不再现实,无线方面就开始了分猪肉: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各两首金曲入选,谭咏麟继续蝉联最受欢迎男歌星,而金曲金奖则“调剂”给张国荣,这在当年引起极大争议。
张国荣《有谁共鸣》获得1986年度十大劲歌金曲金奖
1986年呼声最高的公认年度金曲是罗文的《几许风雨》(据说罗文当年错失金奖也颇有怨言),而谭咏麟的两首入选金曲《朋友》、《无言感激》,包括张国荣自己另一首入选金曲《当年情》在盘面上都似乎更有资格,但实际获奖的《有谁共鸣》虽然一样是好歌(本人极喜欢),在TVB劲歌金榜拿到双周冠军,却未能入选隔壁港台的“十大中文金曲”。当时便有评论说,即使金奖非要给张国荣,也应该是大热电影《英雄本色》的插曲《当年情》。1986年的金曲金奖,被很多人认为是十大劲歌金曲第一次典型且明显的分猪肉行为,甚至直接导致了金曲金奖贬值。
到了1987年,谭咏麟再度入选三首金曲并继续得到最受欢迎男歌星,张国荣却只入选一首,所以即使《无心睡眠》拿到金曲金奖,荣迷也一直愤愤不平至今。1988、1989年谭咏麟退出颁奖,张国荣轻取两届最受欢迎男歌星无悬念,于是金曲金奖终于得到机会让女歌手分一杯羹。1988年叶倩文的《祝福》横扫一切排行榜得到金奖没有争议,但1989年梅艳芳的《夕阳之歌》击败《千千阕歌》争议至今,据说是咖位及唱片公司的因素让陈慧娴在“千夕之争”中错失最好的机会。
陈慧娴大热经典金曲《千千阕歌》痛失金曲金奖(1989年度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现场)
进入九十年代,四大天王刺刀见红的血拼让大奖竞争彻底白热化,分猪肉越来越明显。承上启下的1990年,金曲金奖归属叶倩文大热的《焚心以火》没有问题,但最受欢迎男歌星由于上一代巨星纷纷退出,新一代的当红歌星其实都厚度不足。十大劲歌金曲有个潜规则,当选的“最受欢迎男(女)歌星应有歌曲入选十大,所以抛开女歌星和乐队组合,男歌手方面只剩下张学友、李克勤、刘德华和半首歌入选的蒋志光、伦永亮。蒋志光完全是凭歌入选,伦永亮算是蹭不再领奖的梅艳芳的余威(实际上音乐人伦永亮唱歌更多是玩票性质,1990年也是他表现最优异的一年,被业界广泛认可。但在歌迷这边,实在谈不上走红),这两位咖位低太多。
蒋志光、韦绮珊《相逢何必曾相识》入选1990年度十大金曲(1990年度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现场)
剩下三人半斤八两,谁也碾压不了谁,最终由粉丝团更强大的刘德华并不实至名归(他本人获奖时承认的)地夺得,虽说有争议但其实也算可以理解,张学友和李克勤当年度的表现也没有更大说服力。
1991年张学友、刘德华、黎明形成鼎足而立的三剑客,在上一年度出道、本年度火速窜红的黎明资历最浅,出道第二年能够入选两首金曲《对不起我爱你》和《今夜你会不会来》足够荣光(对比在十大中文金曲只入选一首《对不起我爱你》)。所以两个大奖归属张学友和刘德华无悬念,而张学友年初的爆热经典《每天爱你多一些》早就预订了年度最佳金曲,将刘德华生涯最有资格当选金曲金奖的《一起走过的日子》压了一头。于是作为顶级偶像、歌影视三栖已经红了十年的刘德华继续成为最受欢迎男歌星,金曲金奖归属张学友是合理且无争议的皆大欢喜结果。
1991年颁奖典礼现场——三剑客(左起:刘德华、黎明、张学友)
(未完待续)
下一节,正式进入九十年代四大天王来回分猪肉的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