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已经是第九期了。本季所有歌手都已亮相,可以说,虽然现场500名大众评审会受到各种各样、场内场外因素的影响,但总体上还是反映了本季歌手的客观实力。被淘汰的各有缺陷短板,留下来的各有拿手绝活。
实力愈发接近、竞争更加激烈。寸分之差,会放大成云泥之别。
一、张杰《Angel》
原唱 Sarah McLachlan,#C 大调,#G3 - B4,张杰 B 大调,#F3 - B4
98年如日中天的影帝尼古拉斯凯奇和美国大甜心梅格瑞恩,合作了一部《天使之城》,故事讲得很纯情,观众觉得很矫情。倒是这首主题歌《Angel》,空灵悠远,飘渺凄美,让人念念不忘。
张杰这首歌选得好,可以在中高音区把自己音色的清澈表达出来,原本声音中带的一点发飘的感觉,在这反而成了优势。此前一贯过犹不及的张杰,这一期做了减法,适当收敛后效果非常好,很难得。英文发音也明显进步了,除了「comfort」。
伴奏部分有些问题。首先钢琴的节奏,和人声卡得不是特别准。这歌虽然稀疏、空灵,但形散神不散。只要把关键的内在速度把住,音乐会在散漫、舒张的感觉中,暗自累积情绪。但张杰的演唱,或者说,和伴奏的配合,常常在句首正拍处略有错位,没卡紧。整个歌曲一下从飘渺变得有点拖沓,让人很不爽。此外,伴奏的配器可以再斟酌一下。钢琴占了伴奏的绝大部分,这符合歌曲意境,没错。但注意原曲中,是有一个吹管音色(抱歉实在没法确定是什么乐器,它出现了几个片段而且效果器加得太多),和大提琴作为点缀的。别小看这点缀,很点睛,就像画完精雕细琢的肖像后,用纯黑,和深灰、墨绿等暗色稍微调整一下背景,整个画面就会变得立体,肖像也会被衬托得更生动。没有条件的校园歌手大赛或者酒吧演出当然只能用单钢琴,但这是在竞争激烈的《我是歌手》的舞台,台下那么多乐手,不用白不用啊。干嘛不找个合成器,在首尾和 *** 稍作点缀、呼应一下呢?
第一个出场反而适合这种歌,因为观众还满怀期待。要是等韩磊邓紫棋把场子唱热了你再上场,观众先回味一会,再落落汗,再平复一下心情,半首歌都过去了。所以这场得第四真的和出场位置没关系,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吧。
二、张宇《浪人情歌》
原唱伍佰,g 小调,音域从 F3 - bB4,张宇从 e 小调升到 f 小调,音区 D3 - A4,假声碰到 C5
不恰当的编曲。在这个舞台上选歌和改编,是两个无比重要的环节。选歌,是唤起公众对过去的记忆,改编,是让记忆在当下蕴化出更多意味。好的改编(如第一季林志炫的烟花易冷)赋予歌曲第二次生命,甚至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这首《浪人情歌》的改编,不能说差,但是在一些相当重要的部分作出了不恰当的修改,导致感觉上的错位、甚至是隔离,观众难以把原曲与其联系起来、进而产生共鸣。
这个改动在和声。抱歉我必须把这个问题展开说清楚,同学们看不懂和声没关系,请仔细阅读我对各句大小调的描述,然后对照原曲验证,你们一定能感受到它们之间的差别和变化。
先看伍佰的原曲:从前奏起就是小调,但两遍主歌结束后,一进副歌,变成大调了
(IV)我会擦去我不(I)小心滴下的泪水
(IV)还会装作一切(I)都无所谓
将你(IV)和我的(V)爱情全(I)部敲(V)碎(VI)
再将它(II)通通赶出我受伤的(V)心扉注意,这里第一第二句的和声 IV - I,是很稳定的大调,第三句前半部分是终止式,很稳定:IV - V - I,但是后半句又突然转到小调主 *** ,而且是极其稳定及漂亮的下行:I - V - VI,然后第四句,又回到了大调。
这种大小调切换方式不太常见。一般人要转换大小调,都会把切换点选在两个段落之间,而伍佰是在段落之内的句子中间切换,甚至在句子内部切换,前半句是大调,后半句就切回小调了。这也是伍佰歌曲中,杂糅了苦恼自卑、与奋起呐喊的矛盾感的来源,带有强烈的个人特色。比如再看《挪威的森林》:
是否(VI)依然为我(III)丝丝牵挂 「小调」
(VI)依然爱我(III)无法自拔 「小调」
(VI)心中是否(III)有我未曾 「小调」
(II)到过的地方(V)啊 「大调」
那里(I)湖面总是(III)澄清 「大调」
那里(I)空气充满(III)宁静 「大调」
雪白(IV)明月照在(VI)大地 「小调」
藏著(IV)你不愿提起的(V)回忆 「大调」再比如《爱你一万年》
我爱(I)你我心已(III Maj)属于你 「前大后小」
(IV)今生(V)今世不(I)移 「大调」
在我(II)心中再(VI)没有谁 「小调」
(II)代替你的地(V)位 「大调」有点感觉了么?张宇这歌把旋律微调后,整曲全放在了小调上,而且加上了伍佰很少用的变化半音和声。换句话说,就是改掉了伍佰歌曲里,最伍佰的部分。这会让很多人听完以后,完全感觉不出来是伍佰的歌,甚至觉得张宇跑调了。因为歌的形还在,但神没了。
这么大的问题摆在这,其他小毛病比如缺人声伴唱啊,节奏没卡准啊,有与没有都不再重要了。
三、韩磊《花房姑娘》
原唱崔健,G 大调,G3 - B4,韩磊 E 大调升到 F 大调,音域 E3 - A4
韩老师再次揭示了艺术的本源规则——「对比」,并用亲自示范了本质规律能给艺术作品带来,何等的力量。弱与强,薄与厚,简单与复杂,清澈与雄浑,轻快与热烈,乃至开始时候慢到近乎拖沓,逐渐加速到行进、甚至奔跑跳跃的速度,数个维度的累积,汇聚到了一起,投射到听众的情感上,掀起一轮轮的波澜。我们可是以内敛而著称的中国人,此前只有 E04,累积了整场情绪的观众,听到周笔畅的压轴桑巴后,才有半数起身。而这一场才到第三首,就已经全被韩老师吼起来了。看着那个转调后第一个情不自禁起立欢呼的阿姨,我发自内心的为她高兴,为她能够从如此美好的音乐得到享受而高兴。
在说说具体技术实现环节吧。口琴三弦,尤其是三弦很棒。三弦这种比较幽默的乐器本身跟崔健原曲有距离,但韩磊调整了演绎角度,不仅不相互冲突,而且能在前面相对平淡的段落,通过音色上的特点吸引观众注意力,而把节奏、音量、速度等方面维持在较低水准,为后面的情绪爆发留出空间。韩磊在不使用共鸣方法时,声音有年龄带来的沧桑,但随着情绪的堆积——还是那句话,他有各种发声位置可选,以搭配歌曲各段落不同的情绪累积度。这些就已经足够了,剩下的各个声部,跟着这个兴趣按部就班地推进,就实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演出了。
四、满文军《靠近》
庾澄庆原唱,A 大调,#E3 - A4,假声到 D5,满文军在 bA 大调,音区 bE3 - bA4,假声到 C5
还好韩磊后面出场的是满文军,不然是谁谁都得郁闷死。让观众们喘喘气、定定神,就像红酒品鉴会上的面包干、寿司店里的姜片,「重置味蕾」。做到这一点,已经功德无量了。
当然满老师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和曹格一样,过于患得患失导致发挥失常被淘汰,放下包袱后反而会在返场表演时发挥得更好。整首歌唱得规矩、干净、得体,没了庾澄庆的邪气。当然也有毛病,拍子还是卡得有点不准(比前两场好),尤其是装饰音,切分的节奏点太僵硬了,没有庾澄庆的灵气。在被淘汰的四位歌手里,满和曹格的实力比另外两人明显要强一个档次,要是复活了,努努力赶超张宇也是有可能的。
五、茜拉《Listen》
原唱《Beyonce》B 大调,#F3 - #F5,茜拉 A大调,E3 - E5,假声碰到 #C6
茜拉前两场选歌和编曲一直中规中矩,这场也是如此,表现不赖。因为她很聪明,知道 no zuo no die。况且选得是《Listen》这种天后的开山立派的歌,不需要改,只需要完成一遍,就足够震撼了。
茜拉做得不错,该有的都有了。她本来就是唱 RNB 的,演绎这种原汁原味的歌更是得心应手。比原曲降了两个半音,但还给了个 #C6 的假声,再度刷新《我歌》的最高音。当然,音高绝不是全部,他们辩证对立统一。在此我不得不夹带点私货,前两天我写的那篇文章分明是「论音高」,可活活就被人扣上「高音论」的帽子,我冤死了,拜托各位把全文看明白再写长评论啊。茜拉的完成度是有一些问题的,其中明显一点就是,真假声切换太明显,假声比真声弱得太多,不仅是音量,还有共鸣、爆发力、控制力上的弱,无法艺术处理来掩盖,反差太大,还有继续磨砺的空间。
茜拉也就这么点毛病,或者说,不足,主要是因为起点太高、参照物太高。除此之外,其他得都很专业、很完整。
六、邓紫棋《龙卷风》
周杰伦原唱,A 大调,E3 - A4,邓紫棋在 bB 大调,A3 - F5,假声到 B5
小邓已经不是简单的人红是非多了,年初惊艳亮相、被追捧、获封新晋女神未来天后,然后是猜疑、工作压力、强劲对手出现,之后又是选歌瓶颈、审美疲劳、分手流言满天飞,然后——绝处逢生。
周董的歌难唱。一般人,声音构建上,除了强弱高低以外,大多用共鸣比例来体现音色变化,从而提供艺术表现力。周董的音色是出了名的薄,嫩,而支持他艺术表现力的,是咬字(带来的唇齿塞擦音)、人声节奏切分、以及声音的稳定度,而且他音高也不低。周杰伦的歌即便唱下来,也很容易没有味道,因为达不到周董的细节处理程度。
邓紫棋是怎么做的呢?首先,编曲精致程度远超原曲。周杰伦做《Jay》的时候还算新人,手里资源有限加时间紧急,虽然才华横溢但也无法避免小成本制作导致的细节缺失,而邓的版本,声部更丰富,鼓、BASS、伴唱、弦乐、吉他,遵循整曲律动的大前提下,彼此又有不同的切分点,且线条长短不一,层次感就更突出了。Rap 是周杰伦常使用的体裁,歌词选自周董另一首作品《安静》,作为桥段安排得很巧妙,与前后在音乐上、歌词意义上都能连贯上。此外,邓紫棋造型和台风都和此前纯美路线有所差别,这应该是她更真的自己(看看 Best of GEM 封面,没点个性的女孩子不会选这个发型的)。综合因素使得邓紫棋在唱法、音色乃至咬字和周杰伦差别较大的情况下,把握住了原曲的精髓,甚至还超越了一点点。
不得不提的是小邓同学的个人问题。年少么,总会遇见一些人,再分开。你那么坚强,不愿让人看到自己的脆弱,但歌声里,我们看得清清楚楚。男女间的纠葛外人无从评说,但分手一定让人成长。血淋淋的伤口会结痂化茧,成为坚硬的铠甲。
七、周笔畅《趁早》
原唱张宇 / 张惠妹,周笔畅在 #C - bE - F 大调。音域从 F3 - D5
还是一首不恰当的编曲。音乐表达的是感情,那么一首歌,至少可以分为演唱、词、曲、编曲几个大层次,以及舞蹈、表情、造型等等细节。他们之间不一定要相同,可以有差别,甚至可以制造差别,来形成艺术对比。
《趁早》本身就是苦情歌手张宇写的,张惠妹也唱过,也确实都唱成苦情歌了。苦情歌不一定要一苦再苦,比如像邓紫棋,《龙卷风》本身是将失去爱情后的失落,邓一方面把它处理得更悠扬,同时加入了带有愤怒感的 Rap,与词曲编结合起来,就能品味出那种内心悲伤、痛苦、但又一定程度上压抑感情的状态。和原曲情绪有联系,但又有细微的差别,这是好的演绎。而《趁早》呢?苦情歌用了欢乐的 Bossa nova,这是个冒险的选择。像有些歌,可以用正面、积极的感觉来描述负面体验,比如陈淑桦的《梦醒时分》:「早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大调,旋律从 5 上调到 3, *** 主音,和声为 I - V,都是很正、很积极的感觉。词虽然伤心,但也能说得通啊,我梦醒了嘛,我克服了,我翻过这一篇面对新生活了,悲喜之间,又是一番滋味。但 Bossa 那可是真欢乐,因为它首先是轻松惬意,其次才是欢快。您用轻松的口味哼着苦情歌,总觉得有点不对劲……果不其然, bE 调的桥段结束升到 F 大调的时候,情绪突然崩溃了!上一秒还在乐还在扭,一低头再抬起来,脸上已经满是泪涕横流,准备控诉负心男了?完全没有逻辑啊!
说句公道话,笔笔编曲还是用了心思的,和 E03 的《哭了》很像,三个调、三段体编曲,营造段落情绪反差,强化对比,突出戏剧性。这很好,但要注意情绪线索和内在逻辑,不要为了显示技巧,结果造成情绪抵消。假如你真的想表达「为疗情伤、故作轻松强颜欢笑,未想难以自持突然情绪失控」,我只能说你绕得弯子太大了……
八、动力火车《当》
原曲 bA 大调,音域 bA3 - C5(尤秋兴真声碰到 bE5),现场在 G 大调,音区 G3 - B4
看网上消息动力火车第一季就接到了邀请,但一直在犹豫,一直到这期才出现。不管怎样,作为曾经的忠实粉我还是很高兴能看见少时偶像登上《我歌》舞台的。动力火车在当时华语歌坛还是相当有特色,97年以28岁高龄出道,有一定创作能力和丰富酒吧演出经验,二人皆为原住民,嗓音嘹亮有力。前两张专辑《无情的情书》、《明天的明天》以流行摇滚为主,加上部分抒情歌,还有一两首民歌极为点睛,把他二人的嗓音和音乐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都市情歌摇滚专辑《背叛情歌》之后,二人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又上了一个台阶。世纪之交,全球唱片产业受到互联网极大冲击,华语唱片销量急剧萎缩。而动力火车二人无论在创作、演唱、还是市场反馈上,都陷入瓶颈,此后的作品都难以复制前三张专辑的影响。随着周杰伦、陶喆、王力宏等人主导乐坛,市场主流风格已变,而动力火车这种都市抒情摇滚已显老态,逐渐被边缘化。
98年的《当》只是借着《还珠》红遍全国,从音乐上看并不是动力火车最优秀的作品,但可以理解他们出于稳定考虑而选择这首传唱度最广的歌曲。但既然走亲民路线,那还是应该多尊重听众的记忆,演绎尽量保持原曲意境。这首歌的编曲虽然不至于像《浪人情歌》那样「不恰当」,但值得斟酌的地方也不少。青春剧主题曲,流畅上口最关键,《当》的旋律和和声,简单但都不口水,算是电视剧里写得很好的了。现场编曲的变化 *** 有点过于用力了,添加了原曲中本不存在许多色彩。配器中管弦乐用得不少,精致且有厚度,但对比下来,原曲中只用了一个琵琶轮指,就把曲子染上浓浓的古装中国风,其实更点睛。
动力火车和张宇一样,唱法基本都是真声,而真声对嗓子造成的负荷是极大的。长期演唱、飙高音、年龄增长,都会对嗓子造成永久消耗。刚出道时第一张专辑的《再会吧我的心上人》里,尤秋兴真声随便飙到 #F5,听他们98,99年的演唱会,D5、#D5也都常见。十几年过去,站在舞台上已经不敢唱 C5 了……唉,岁月如刀,刀刀催人老。当年的精壮小伙,已成拘谨大叔。原本驰马塞上意气风发的《当》,唱得……美人迟暮英雄没有回头路。
当然,这二人水准还在,尤其是两人的和声,音高、节奏都卡得稳准狠,而且颜志琳的音色深沉沙哑,尤秋兴的嗓子清澈闪亮,起码打起配合来,音色上的层次对比还是能占些便宜的。而且这二人在酒吧混迹多年,随手拉个乐队搞个吉他 solo 煽呼一下现场气氛,还是不难的。我就祝愿我的少时偶像,走得更远、唱得更好、人气更旺,旺到能来北京开场演唱会,让我能够圆个青涩梦想。
————
定期分享关于音乐的思考、分析与评论,有推荐、有吐槽。包括但不限于:华语欧美流行乐、古典电子爵士乐,每天写作,不定期推送。
微信帐号:Musictalking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