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为何说十大元帅的框架在1945年就定下了?看看中央委员和军委名单!
十大元帅标准像
1955年军委对全军将士大授衔,评出了十大元帅。十大元帅恐怕是有史以来军事发烧友们最热衷的话题,围绕着元帅军衔产生了无数的热门话题,至今热度不减。
关于元帅军衔,很多军迷朋友研究得非常痴迷,给了很多假设,做了很多分析,也在网络上形成一个个的“网络漩涡”,比如叶挺如果健在的话能不能当元帅、毛周刘的军衔问题、粟裕能不能入围元帅、陈毅和 *** 都已经转入地方,为什么陈毅成为元帅而 *** 没有……
其实,除以上述的热门话题外,还有一个关于元帅军衔的问题,在坊间的热度也持续走高,那就是,如果在1945年评选十大元帅的话,都会有谁入选。
关于这个话题有两种情况,区别非常大:一种是全中国评选十大元帅,那必然就不止我军将领参选,还有对面的蒋军将领,而且肯定是以对方为主,毕竟那时按谈判的条款看,我军也就是20个师的实力;另外一种就是我军单独评选,根据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的表现,看谁的得票最高,谁就能入围元帅名单。
按第一种评选办法,我方将领必须按照蒋军的军衔系统进行评估和授衔;第二种才是完全由我军独立自主地评选。
我们可以看一看如果上述两位情况发生的话,会有哪些军事家得到元帅军衔。
毛主席和朱总怀念登上天安门
在开始这个话题之前,必须先看两份名单。
1945年的中国发生了两件划时代的大事,一是抗战胜利,二是七大召开。
七大召开的时候,是1945年的春夏之间,那时日寇还没有投降,仍在垂死挣扎。之所以给大家看这两份名单,是因为不管是参与全国性的元帅评选,还是我军独立的评选,元帅必然是从这两份名单中选出的。
因为这两份名单是官方印证和许可的,是真正的权威。我们在网上看了很多文章,关于在1945年评帅的话题,都有一定道理,但那是作者自己的道理,分析得再头头是道有什么用呢?
首先,第一份名单,是七大中央委员中有军职的高级将领名单(七大共选出中央委员44人),按得票多少排列,这多多少少反映了这些将领的威望:
朱德、林彪、徐向前、罗荣桓、张云逸、贺龙、陈毅、刘伯承、 *** 、 *** 、聂荣臻和彭德怀。
共计12人,看过这份名单,会有一种疑惑,排名第2和第3名的是两位久疏战阵的军事家:林总虽然仍是八路军129师师长,但他从平型关大捷之后几乎再没上过战场,7年多以来一直在后方(甚至包括苏联)养伤;而徐帅自从1945年从山东回到延安之后,也一直没有亲临一线指挥,近5年时间一仗没打!
排名第5的是老将张云逸,这是一位传奇性的人物,是我军唯一一名参加过黄花岗起义的军事家!黄花岗起义是什么时候的事了?发生在1911年,那时大清还没亡呢,黄花岗起义是孙中山和黄兴他们领导的(亲临广州指挥的是黄兴)。当时张云逸的职位是新四军代军长,有意思的是,他的排名居然比陈老总还高!
陈毅、贺龙、聂荣臻、罗荣桓、 *** 和徐向前在天安门城楼合影
陈毅在这个名单里排名第7,不算低,但比张云逸低就有点问题了:张云逸是陈毅的部下。陈毅担任新四军代军长的时候,张云逸是副军长,陈毅于1943年底回延安,张云逸成为代军长。但这个代军长有两种含义,一是陈毅走了,他的职务就交给张云逸,因此张云逸这个代军长是代理叶挺的;二是这个代军长是代陈毅的,那就应该叫代代军长,因为这个时候陈毅头上的代字还没去掉,他转正成为正式军长是在抗战胜利以后。
令人意外的是彭德怀的排名,他是八路军副总司令,居然排最后一名!事实上,在44名中央委员中,彭德怀的排名确实不高,仅仅处于后三分之一处,是第33名!也就是说,在后来的十大元帅中,彭德怀这次排名是最后一位!
看了这份名单,是不是有点眼熟?除了张云逸和 *** 两人外,就是十大元帅的名单。
这说明,十大元帅的框架实际上在1945年就基本确定了!
当然,在七大中委的名单中,还有其他一些高级将领,如邓子恢、 *** 、张鼎丞、滕代远等人,不过,由于他们不是大区正职,就没有排进去。他们和张云逸不一样,张云逸虽然也不是大区正职,但他代理着新四军军长一职,而且资历极深,在他们之间如果产生一个元帅的话,必是张云逸而不是别人。
周恩来、毛主席和朱德
如果说第一份名单只是中委,不足以说明问题的话,那我们再来看第二份名单,这份名单就是中央军委的领导人名单。
这份名单共有12人,共分3个层级:
第1层:主席,共1人, *** 。
第2层:副主席,共4人,朱德、 *** 、周恩来和彭德怀。
第3层:委员,除主席和副主席外共7人, *** 、朱德、 *** 、周恩来、彭德怀、陈毅、贺龙、聂荣臻、徐向前、刘伯承、林彪、 *** 。
也就是说,如果1945年我军评选十大元帅的话,人选是不是得从上述名单中出?还记得1955年授衔时元帅的一条硬标准吗?必须得是1954年新成立的军委委员!
按这条杠杠看,这12人就是1945年的元帅基本名单。
事实上,我们研究一下这个名单就会发现,如果毛主席不肯要元帅军衔,少奇同志基本不过问军队的事,周副主席也不要这个元帅军衔的话,那就会出现和新中国授衔一模一样的情形:朱老总领衔,十大元帅横空出世。
按照这份名单,1945年的十大元帅的人选和排名就应该是:朱德、彭德怀、陈毅、贺龙、聂荣臻、徐向前、刘伯承、林彪和 *** 。
不对呀,这个名单只有9个人,还差一个,是谁呢?
对照一下前文的中委名单,还少了一个罗荣桓。那么,如果必须是十大元帅的话,应该是罗荣桓还是别的什么人当上元帅呢?看看罗荣桓的贡献再说,能进入中委,必有过人之处。
罗荣桓曾追随主席参加秋收起义,上过井冈山,参与过中央苏区的开辟,也随军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曾和林、聂搭档,成为中央红军红1军团政治部主任,在抗日战争又是八路军115师政委,这个级别是妥妥的大区正职,从级别上讲入围元帅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贡献呢?看看罗荣桓的贡献不禁吓一跳,这完全是一个被低估很多的军事家,他在抗战中带领115师主力进入山东,经过数年努力,山东党政军系统得以统一,这件事情的影响有多大呢?这么说吧,全国质量最好的根据地、兵源最优的根据地,到抗战结束的时候,山东已经拥兵近30万,差不多是全军的三分之一!
如果还不明白罗荣桓的巨大贡献的话,再多说一点,解放战争中最强大的两支野战军,东北野战军最初三分之二的框架是山东军区奠定的,华东野战军的班底也至少有一半是山东军区的人马!
这样的贡献,够不够一个元帅?
罗瑞卿、陈毅、聂荣臻、刘伯承、徐向前、林彪、陶铸、贺龙、 *** 和罗荣桓
如果在这个时候,1945年的十大元帅已经“出炉”的话,那么他们都是什么样的大神呢?
朱德、彭德怀、陈毅、贺龙、聂荣臻、徐向前、刘伯承、林彪和 *** ,再加罗荣桓。
前9人是官方的排名,再加上罗荣桓之后一共是10人,但罗荣桓到底放在第几名不知道,既然官方没给排名,暂且列在最后一名吧(这里面没有任何感 *** 彩)。
朱德:朱老总排第一无可争议,他是红军总司令,也是八路军总司令,又当过中革军委主席,现在是中央军委副主席,在军委中排名仅次于毛主席,而且,在七大44名中委中,朱老总也排名第二!
彭德怀:彭德怀是中央红军副总司令,也是八路军副总司令,当过中革军委副主席,是七大的中央委员和军委副主席,这个高度在军中仅次于朱德,因此他的排名也没有问题。
陈毅:陈毅排名第三让很多军迷朋友有点意外,但陈老总的代表性无疑不可替代,他既是南方八省三年游击战争的最高领导人之一,又是新四军的代表,虽然已经离开新四军一年半了,但当时基本已经做出决定:七大后陈毅仍回新四军,而且这一次转正了。
贺龙:关于贺老总的元帅席位以及排名,只要看看他的三大超级职位就知道了:南昌起义总指挥(带资入股)、红二方面军总指挥(巨大的战略牵制作用)以及八路军120师师长(拱卫党中央),他成为元帅,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聂荣臻:聂帅排名上半区也有点意外,但他晋察冀这个模范根据地可不能轻视,重要性直追罗荣桓的山东根据地。1955年授帅时他的地位有所下降,是因为解放战争他打得不够好,另外授衔时他是副总参谋长,徐向前是参谋长,这是他排名徐帅之后的唯一原因。
聂荣臻和徐向前在授衔仪式上
徐向前:徐帅漫长的军事生涯中,高光时刻有两个,一是带领红四方面军的时候,一是解放战争打山西的时候,但在1945年时,第一个高光时刻已经过去,第二个还没来。而抗日战争徐向前虽然有较突出的贡献,但毕竟没有完全施展开。因此,他的元帅之位应该主要是代表红四方面军来的。
刘伯承:刘伯承当时是129师师长和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这是一支战斗力相当强的部队,在八路军3个主力师中,129师战斗力最强,而且晋冀鲁豫作为根据地的重要性非常特殊,后来聂荣臻和徐向前的华北军区的支柱之一,就是晋冀鲁豫。
林彪:林总在这个时候已经离开战场很久了,而解放战争那个发挥逆天的战神还没有到来。他能入选,主要是两个因素,一是红军时期他是中央红军的代表,二是他是115师师长,抗日战争刚开始,就大大地露了下脸,打出个平型关大捷。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他打破,政治意义大得很。
*** : *** 的入围原因除了他的职务因素外,最大的就应该是影响力。他当过红军总参谋长和八路军参谋长,关键时刻屡立大功,另外,因为他出身粤军,又在黄埔系中有巨大影响,因此在对面有相当广泛的人脉,所以经常协助周副主席搞统战。所以 *** 成为元帅也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
罗荣桓作为唯一一个“特选元帅”,不多做介绍了,总之,他的军政贡献比前面的不少元帅还要高。
当然,这只是一种看法,还有人认为,这个排名是军委成员的排名,但这个公布的排名未必真有现实意义,就像1955年上将的排名,根本就是按从地方到中央的顺序排的,居然还有人煞有介事地介绍什么“萧克镇上将”……
这也是一种看法,也有其道理所在。
十大元帅
最后,看一下如果我军的高级将领参评当时全国的元帅军衔的话,情况会怎样。
众所周知,蒋军没有元帅军衔,只有上将,如果双方谈判成功的话而且愿意给我们一个特级上将名额的话,那只有毛主席一人——但这种可能性并不大。
比较有可能的是,主席不授衔,或者给一个一级上将的军衔,另外,朱老总也可以得到一个一级上将的军衔,对标张学良和冯玉祥等人。这估计还是委员长大发慈悲的结果。
至于二级上将,对标陈诚和白崇禧等人(1945年这两人也只是二级上将),估计像彭、陈、贺、刘等少数几个有一定希望,其余的大概只能给个两颗星戴着。
鉴于上述事件并没有真的发生,因此也只是大概猜测一下而已,并不需要当真去研究谁一级谁二级。
另外,熟悉对面历史的都知道,他们的高级军衔基本都是各方面势力平衡的结果,特别是一级上将那些人,绝大部分都是当面称霸一方的大佬,不少是委员长的把兄弟,当然也都是眼中钉。这和我军的军衔制度完全不是一回事,大家看看得了,不用当真。
话说回来,不管1945年这十大元帅的排名合理不合理,罗荣桓究竟应该排第几位,有一点是真的,那就是我军十大元帅的人选基本已经在1945年大概成型,七大中委名单和军委成员名单说明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