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詹天佑与鲁班奖区别在哪(詹天佑与鲁班奖区别是什么),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詹天佑与鲁班奖区别在哪(詹天佑与鲁班奖区别是什么)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詹天佑与鲁班奖区别在哪(詹天佑与鲁班奖区别是什么)

古人说:名为实之宾。又说:名不正,言不顺。

一个人的职称,代表了一种资历,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能力,很重要。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现代的企业里的职称,类似于头衔,和实际职位没有必然关系。比如职称是高级工程师,在和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就可能是普通工程师,也可能是专家,或者是产品经理,或者部门经理,小组长之类。

但在学校职称和职位是对等的,评了教授就聘任为教授,除非换单位,还得重新评。

现代职称的由来可以上溯到民国,进而明清,进而秦汉。

古代的技术职称

古代技术人员地位很低,没有什么头衔和职称。只有个别有幸当了官,比如工部任职,才有头衔。技术人员等同于匠人。比如圬工,韩愈解释是"圬,劳且贱者也",明显是瞧不起劳动人民。

鲁班,古代最著名的工程师

中国营造学社编的《哲匠录》,记录了我国自古至今的所有有名的工匠、建筑师、工程师,但在当时的时代,这些人是没有任何职称或者技术头衔的。元代雕刻家杨琼,头衔是"大元朝列大夫骑都尉弘农伯",这个其实也是官职,和技术职务没啥关系。

古代学校的职称

有史以来,国人最重视教育,虽然有点功利,把教育当作敲门砖。但总比不教育强多了,多多少少还能接受一点教化,不至于太过于世俗。

早在夏商周时期,就有学校。但名字不同,或者是序,或者庠,或者校,意思是一样的。

汉代学校的老师叫"博士",所谓五经博士是也。

唐代在东都洛阳,西都长安都设置了国子监,里面有国子、四门、太学、律、医学、算学等等专业,任教的老师称为"博士"、"助教"。

宋代曾经把博士改名为"直讲",但很快又恢复了旧的称呼。

元代扩大了我朝的版图,但蒙古人确实不太重视教育。

明清的体系差不多,但明代比清代更为重视教育。明代在南京和北京都设置了国子监。里面的老师有"博士"、"助教"、"学正"、"学录"等等。体系之完善,之早熟,可见一斑。

王朝的学校,是培养举人、进士,进而成为坐而论道士大夫的地方,是官僚体系的"青训营",类似于巴萨的拉玛西亚。这对于国家的统治和教化当然重要,远不是工程技术人员所能比拟的。

清末民国时期的技术职称

清末时工程师还叫"工程司",意思是司掌工程的人,和工程师意思一样。

近代最有名的工程师,詹天佑

最有名的工程师詹天佑,当时是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司"。这个是清廷委任的,是根据詹天佑的学历,履历等综合考评才决定的。这个其实是临时项目的职位,而不是严格意义的职称。

京张铁路总工程司詹道天佑(委任状)

中华民国曾经在民国十九年一月二十五日,颁布了《会计师条例》。申报会计师资格,需要具备一定的学历和工作资历,还得通过严格的考试才行。

民国时最早一位取得会计师资格的人,是谢霖。他在民国七年九月七日,获得了农商部颁发的编号001的会计师证书。谢霖是江苏武进人,中国著名的会计学家。他在1905年赴日本留学,获得明治大学商科学士学位。1909年回国后又获得商科举人的功名。

民国时第一位女会计师是张蕙生。她在民国十九年获得工商部颁发的会计证书,是民国的第285位会计师。举国才数百位会计师,含金量实在是太高了。

清末民国时期学校的职称

清末废除了国子监和地方的儒家学校,改为新式学堂。在北京有京师大学堂,在地方则有各种级别低一些的学堂。学堂有总监督、监督、总教授、分科教习等等。

民国名教授胡适之

民国继承了清朝的学制,又多次修改高等学校的法规,教师分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四等。从形式上看,中国学习的日本,日本学习的欧洲和古代中国。至少教授、助教的称呼,是我朝自古就有的。讲师的说法,也是源于清代的"侍讲学士"。

教授等四级的划分,一直应用的现在,没有什么变化。

建国后的职称

解放后,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基本沿用了民国的职称制度,保留了工程师和老师的学术职务,但也需要考核认定。

五十年代,借鉴了前苏联对于科技人员的管理模式,把专业技术人员归为"国家干部"序列,职务等同于行政级别,实行任命制。小编十几年前毕业时,记得填过很多表格,其中还有干部、工人的选项,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当时也在探索"学衔"制度,"国家根据科学研究人员、高等学校教师在工作岗位上所达到的学术水平、工作能力和工作成就,予以学术职务称号"。

后期由于各种原因,职称都废除了。直到1977年《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提出:"应该恢复技术职称,建立考核制度,实行技术岗位责任制"。这时,"职称"的概念才最终被提出来。

1988年张家口技术人员的职称情况

1980-1983年邯郸市的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情况

1986年2月,《关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规定》又决定实施聘任制,开始职称改革。

执业体系/职业体系的建立

1994年开始,又开始推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其实是参考西方的体系,以适应市场经济制度。

这是很大的改革,大家熟悉的注册会计师,注册建造师,注册建筑师等等,开始全面登场。

从证书获得的方式看,传统的职称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需要考试,后者主要是评审。有人做了个比方,职称证书好比魏晋南北朝的举荐制度,而职业资格证书好比明清科举考试。

执业/职业体系和职称体系的共生,考试好还是评审好?

无论是职称还是职业资格,对设计单位或者事务所的资质都有决定性的作用,其实功能是基本一样的。

主要差别在于考试和评审的差别。评审注重资历,考试则注重临场应变能力、计算力、记忆力。前者对老同志有利,后者对年轻人是好事。综合看各有利弊吧~

职业还是执业?这是个问题

目前专家库是以高级工程师为基准的,而勘察设计资质大多以注册类为准。两者和谐相处,也是不错的。

历史的看,技术职称一直处于变动之中,到底是虚职名誉称号,还是实际职务,还是两者合一?人们一直在回答这个问题,然而一直也没有答案。

感谢阅读~

参考资料:

新中国职称制度的历史追溯,董志超;

中国最早的女会计师,亢祖合;

论职与衔,着重在学职、学衔,乙三;

张家口市志;

邯郸市志。

更多詹天佑与鲁班奖区别在哪(詹天佑与鲁班奖区别是什么)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