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此生听过无数的歌曲。有一首歌曲却在记忆中占有特殊的位置,那就是《达坂城的姑娘》。这首歌韵律优美轻快,歌词太逗了,想忘也忘不掉:
达坂城的石头硬又平呀/西瓜大又圆/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两只眼睛真漂亮/
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
带着百万钱财/领着你的妹妹/乘坐那马车来
你听听,这唱歌的人有多贪,人家漂亮姑娘不能嫁给别人,就非嫁给你?又要人家的人,又想占有人家的百万钱财,还要人家带着自己的妹妹来,一个人还不够哇?
今天下午,老伴突然交给我一张票,是所住地区文化馆发的票,内容是讲解音乐故事。我一听,这蛮有意思,就兴冲冲地赶到文化馆去听了。
我冒雨步行走到文化馆的时候,迟到了,讲演会正在进行中。我来得及听到的故事,却正是讲这首《达坂城的姑娘》的来头的,还真有点意思:
话说在抗日战争期间,物资匮乏。苏联援华的战略物资要通过新疆运输过来。一次在运输途中休息时,开了一个联欢会,互相拉歌,拉到一位汽车司机。这位腼腆的维族小伙子就红着脸上台演唱了一首西域的民歌,这歌正是《达坂城的姑娘》的原型。
不想在台下的人群里有一个很懂音乐的人,这人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王洛宾。他以音乐家的敏感,一下子就感觉到此歌旋律的优美。他飞快地以速记记录下这首歌的曲调。
当天晚上,他找了一位 *** 尔小贩给当翻译,兴冲冲地采访这位维族司机。
维族商贩汉语水平非常有限,是一个蹩脚的翻译,他的本事只限于把歌中的一些单词给翻译出来了,什么马车,妹妹,钱财,嫁人...等等。王洛宾根本闹不清这些词之间的联系。
王洛宾没辙了,只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这些互不连贯的单词排列组合,连蒙带唬,把它们排布成现在你我都知道的歌词。
结果是,无意中,这首歌塑造了一个小伙子,他自我多情,异想天开,把好事儿全梦想齐全了。歌词其实是非常幽默的。这歌词与欢快轻松的曲调相得益彰,使得这首歌优美动听中带有调皮与调侃,引人入胜,朗朗上口!
在这场故事会上,我还听到了另外一个王洛宾写歌的故事 ,那就是他写《在那遥远的地方》的背景。
这个故事人们大多都知道,我过去也听说过。不过重听一遍,仍然很感动。
那年,王洛宾二十多岁,跟着大导演郑君里去新疆拍电影《祖国万岁》。片中的牧羊女由一位当地千户长的女儿卓玛扮演,王洛宾则扮演她的助手。卓玛当时是17岁的姑娘,纯洁,多情,美丽动人;而王洛宾当时也一定是一位充满朝气和热情的帅小伙。两人在拍片过程中擦出火花,互生爱慕之情原本是很自然的事,卓玛曾经含情脉脉地轻轻抽打小王一鞭子。
当时王洛宾已经结婚,两人语言也不通。我们的音乐家只能把他对卓玛的爱慕深藏在心里。
之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王洛宾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把美丽的卓玛和他对卓玛的美丽的惊叹和爱慕写进了他的歌里。
音乐家当时做梦也没有想到,这首歌以后竟然会流传这么广,这么久。它飞出了国界,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喜爱。外国人提到中国歌曲,首先想到的就是这首歌曲。
为什么竟是这首歌?
我想,这是因为这首歌塑造了一位理想的绝世佳人,她漂亮,清纯,可爱。
她也塑造了一位多情的青年男子,他狂热地追求他心中的偶像,他愿为她抛弃财产,牺牲自己的一切。
作者描述了一种纯真的爱情意境,没有任何世俗的考虑,摒弃任何钱财的,肉体的诱惑,达到一种绝对纯洁的爱情意境。
这种理想的爱情意境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存在的;而正因为在现实中难以找到,人们才在艺术中寻觅它,向往它。这是人类的特点。
晚年的王洛宾阅遍人世沧桑,面孔上刻满了深深的皱纹 ,没有留下一丝一毫当年小鲜肉的痕迹。可是中年的作家三毛却偏偏爱上了他。或许这位著名女作家的内心世界里,就像我们的音乐家在年轻时曾经的那样,装满的也是这种脱离了一切常人的具体考虑的过于理想化的爱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