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新一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出炉,看它们怎样呵护珍贵非遗——
培土护根,让古老文化光彩重生
编者按
日前,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区、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区、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陕西省榆林市)、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山西省晋中市)五家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以保护非遗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的特定区域。新公布的五家保护区在加强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方面有哪些特色做法和鲜活经验,非遗传承人们对此有何感受?让我们一起听一听。
【一线讲述】
侗族大歌 掠过古梦边缘
讲述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侗族大歌县级传承人、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栽麻镇中心小学教师 杨秀豪
这个春节,到我们榕江县宰荡村来“走相思”的人特别多。侗族的“走相思”,是一个村的男女老少同去另一个村对歌、吃饭、喝酒的民俗活动。寨门口要唱“拦路歌”,进了门要唱“夸寨歌”,端起碗要唱“敬酒歌”,大家认识后就聚集在鼓楼下唱“大歌”,这是活动的 *** ,在歌师领唱下,大家比谁会的歌多、谁的歌声更美,经常几天几夜都唱不完。
白族三道茶州级代表性传承人董丽(左二)率徒弟在云南省大理州凤阳邑有风小院展示白族三道茶。杨伟林摄/光明图片
都说侗家有三宝——鼓楼、花桥和大歌。一栋鼓楼、一座花桥也许经不住几百年的风雨,可一曲侗族大歌却可以传唱几千年。作为独一无二的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合唱形式,侗族大歌的名气早就在世界上传播开来,进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评价为“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我们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民族文化靠歌声代代相传。传承大歌,离不开歌师。歌师不仅要会领唱,还要懂得调动大家的情绪、协调声部的音调、融合不同的音色。我岳母胡官美就是侗乡著名的歌师,也是全国仅有的几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代表性传承人之一。我是听着她的歌长大的。从12岁开始学唱大歌,我就一直跟她的女儿杨秀珠对唱,我们青梅竹马,心心相通,后来结为夫妻。
20多年前,我毕业回乡,在村里的加所小学当了一名代课教师,除了教孩子们文化,还教他们唱歌。后来,随着侗族大歌正式走进课堂,我也转了正。前几年,在社会各界资助下,我们加所小学成立了“飞越彩虹侗族童声合唱团”。我和爱人带着合唱团的孩子们去了不少地方,孩子们经历了与祖辈父辈不一样的童年,用歌声赢得了尊重和友谊,也打开了自己心中的世界。
这些年,国家对非遗文化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了。特别是2012年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设立,让我们这些歌师满心欢喜。在那之后,我们黔东南州开始了大规模的抢救性保护工作,用数字化方式把非遗作品记录下来,听说,现在已经完成了侗族大歌、苗族古歌等33个项目、15位国家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最近,黔东南又被认定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我们全家都特别高兴,一坐在一起就聊这事儿。
作为中青年非遗传承人,我要把侗族大歌唱得更响亮,让它常伴乡亲们的生产生活,也让全世界都听到这美妙歌声。
“世界客都”,瓷文化尽显魅力
讲述人: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光德陶瓷烧制技艺市级传承人 黄志超
我的家乡梅州偏居广东一隅,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享有“世界客都”等美誉,既是客家先民多次迁徙的最后落脚点,也是明清以来客家人走向四海的主要出发地。
苗族妇女在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马号镇 *** 村赶制苗绣产品。邰胜智摄/光明图片
梅州非遗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飞入寻常百姓家”,得益于2010年5月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获批设立。我们光德陶瓷烧制技艺也由此迎来了春天。那时候,随着传统陶瓷手工技艺逐渐被机械和半机械所代替,传统龙窑也逐渐改为液化气窑,光德陶瓷手工技艺受到了严重冲击。为了保护传承这一古老技艺,2012年,广东把它列入了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5年,我和父亲黄福传投入500万元建设光德陶瓷烧制技艺非遗工坊。市里每年给我们发传承人补助经费,还想方设法帮助我们开展传承活动。比如,支持我们的产品参加旅游推介会、文博会,参评各类奖项,推动工艺革新成果转化……在这样的关心帮助下,我们依托非遗工坊,把非遗保护和生产经营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培训、带徒授艺,促进大埔陶瓷产业工人就业增收,既改善了非遗的生存状况,也充分发挥了它的经济价值。我们还建设了富大陶瓷工业旅游区,打造“非遗+旅游+传统手工艺产业”新业态,走上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不止光德陶瓷。我看到,这些年来,通过各种“种子”“枝叶”“幼苗”工程,广东汉剧、客家山歌等非遗都渐渐恢复了活力,吸引了不少年轻人。
以后,我会和其他非遗传承人一道,精心打造客家非遗文创品牌,让客家文化世世代代传下去。
苍山洱海间,非遗聚人气
讲述人:云南省大理州非遗保护中心主任 赵向军
得知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区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我十分激动。这些年来,从申报到建设,再到如今成功入选,我很荣幸成为参与者、实践者与见证者。
大理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共有13个世居民族,四级非遗项目共72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8项,位列云南省第一。作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大理州肥沃的非遗文化“土壤”,成为我们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底气。
陕西省宝鸡社火脸谱绘制技艺传承人胥军权在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的非遗大集上展示脸谱绘制技艺。本报记者李洁摄/光明图片
守护好这些文化瑰宝,就必须让更多人认识非遗,传承非遗。以前,非遗在大理州的认知度很低,为打开一扇让老百姓认识非遗的“窗口”,2016年,我们开始筹建大理州非遗博物馆。
当时经费很有限,我心里不禁打鼓:就这,能换来全州12个县市的传承人代表性作品吗?然而,事实很快给我“定了神”。来到鹤庆县,非遗传承人母炳林先生拿出一件银器,多年的博物馆工作经验告诉我,这是一件上好的珍品。还没兴奋两秒,高昂的市价让我一下泄了气。没想到,母炳林先生笑着对我说:“家乡建非遗博物馆,我全力支持。”就这样,这件鹤庆银器被我们成功“收入囊中”。剑川木雕、白族民居彩绘、甲马纸……每到一个县市,当地传承人都把最好的器具文物拿出来,全都低于成本价,有的甚至是无偿捐赠。感动之余,我们也备受鼓舞,深感肩上责任重大。
非遗博物馆顺利建成,我们又将一批传习所、文博馆等建在非遗项目的原生地,设在传统村落中,这样既能让这些非遗文化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也能让它传得开、唱得响。
如何让更多人加入非遗保护中来?我们坐拥苍山、洱海等旖旎风光,为何不能把旅游的“人流”转化为非遗保护的“人气”呢?经过精心规划,更多传习所、非遗工坊在热门旅游路线上落地生根,游客们纷至沓来。
非遗有“热度”,百姓的日子也跟着蒸蒸日上。如今,大理州非遗传承的氛围越发浓厚,全州已建成13个非遗进校园示范学校,成立了13个非遗保护机构,各类非遗展演和送戏下乡活动超过了1000场,老百姓对非遗,那可真是“口中有、手中有、心中有”。
民俗学家刘魁立先生说过一句话,“看到传承人们幸福的笑脸,这就是我们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最生动的呈现”。我想,这不就是我们的现实嘛。
陕北大地上,深植文化根
讲述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陕北民谚”省级传承人、陕北文化学者 王建领
提起陕北,人们一下子就会想到信天游、说书、道情、二人台……其实,这些都是以陕北方言为基础的。我们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陕北民谚”,就是陕西方言文化魅力的典型代表。
陕北民谚,是陕北人世世代 *** 在口头的“无字书”,用形象生动的口语,表达了秦地百姓在2000多年岁月中总结出来的生产生活经验,既朴素,也深刻。我很早就被这种生命力极强的“活化石”迷住了。
手艺人在制作平遥推光漆器。梁生仁摄/光明图片
让我欣喜的是,这些年来,国家、省、市几级都对陕北民谚越来越重视。比如,2016年,省 *** 下发了《关于支持开展方言语音建档工作的通知》,举全省之力,历时三年完成了建档,还出版了既能看又能听的《陕西方言集成》。得益于这样的政策利好,我也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除了主编《陕西方言集成》外,还撰写了《把根留住·陕北方言成语3000条》等书籍,担任纪录片《陕北话》总撰稿,等等。
在长期的文化工作和学术研究中,我深切感到,榆林以整体性保护的思路不断健全保护传承体系,为陕北丰富多样的非遗创造了可贵的传承生态。比如,为了优化非遗项目保护环境,榆林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把子洲、绥德、米脂、横山等地的说书项目统一归并为“陕北说书”,进行整体保护。二人台、唢呐、民歌、秧歌、道情都效仿此法,收效很好。同时,建成了民歌、剪纸、民俗等70多个文化生态博物馆,让民间文化厚植陕北大地。
为了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榆林把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和传统古村落保护、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文化公园建设融为一体,近万个文化广场和文化舞台,成了非遗传承展示的重要平台。比如,横山老腰鼓、府谷二人台等30多个非遗项目进校园、入社区;唢呐、陕北说书、剪纸等技艺成为百姓生计,融入日常生活……这不,今年春节,清涧道情、榆林小曲、二人台等非遗项目连续展演了8天,台下一片叫好声。
文化并不高冷,而是近在眼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我期待,陕北大地上深扎下的“文化之根”,能结出有滋有味的新果实。
平遥古城里,古艺焕新生
讲述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薛生金
平遥古城三件宝,漆器牛肉长山药。平遥推光漆是我国名漆器,我今年86岁了,做了一辈子漆器,20岁刚出头就到平遥推光漆器厂工作,拜名家乔泉玉为师学习漆艺,后来在自家院子建起了推光漆工坊。2016年,我在 *** 支持下成立漆艺研究院,恢复了失传的堆鼓罩漆技艺,还把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从过去的3种增加到20多种。传承漆艺,真是越干越有劲。
平遥推光漆的传承发展,离不开咱晋中的文化生态。历史上,晋中一直很重视耕读文化,出了好些文化名人,也留下了很多古技艺、老物件。除了推光漆,牛郎织女传说、晋剧、祁太秧歌、左权民歌小花戏、形意拳等等,个顶个全国闻名。这样的文化传统根基,让晋中2010年就成了国家设立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保护传统文化的氛围越来越浓。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凤翔泥塑。光明图片
就拿平遥推光漆来说,实验区成立带来的改变可真不少。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因为现代化学漆和腰果漆广泛使用,市场上全是粗制滥造、成本低廉的印刷画漆产品,以天然漆为原料的推光漆反而受了冷落。东西卖不动,好些传统大漆推光漆艺人都熬不住改了行,传统技艺也慢慢萎缩,甚至戴上了“濒危”帽子。幸好,实验区设立以后, *** 给的支持帮扶越来越多,社会上对平遥推光漆的关注也多起来了。尤其是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成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后,大家对这门技艺的兴趣更浓了,以大漆为主的传统推光漆成了中高端市场的主要产品。我也被认定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工作得到了国家支持。现在,我一边关心漆艺研究院的工作,一边和徒弟们忙着设计研发更多好产品、培养更多好苗子。
现在,平遥推光漆也有了产业园和博物馆,许多年轻人在产业园里学手艺,很多漆器被博物馆永久收藏。今后,有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好政策,我相信,这古老技艺的明天会更好。
【专家点评】
作者:刘礼堂(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院长、历史学院教授,武汉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
自2007年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以来,我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得以孕育发展的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整体保护,以开放性思维、系统性观念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走出了一条整体性活态保护非遗之路。此次,五家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验收,成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有利于进一步夯实地方 *** 建设管理生态区的主体责任,推动各地积极探索非遗的区域性整体保护之路。
走好新时代文化生态的系统性整体性保护之路,要求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坚持系统观念,对域内非遗及其生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努力实现“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建设目标,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四点:
将一项一策与汇聚合力相结合,对保护区内不同资源进行协调统一的整体性保护。细分文化生态保护区内资源类型,建立完善非遗项目名录和项目档案,以文字、影像和实物等材料保存非遗的历史记忆,提高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等的实践频次和展演水平,推动传统体育、游艺纳入全民健身活动,在尊重文化共性与区域特色协调关系基础上,凝练独特性,找准着力点,为不同项目以及项目内不同资源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方案。继续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除落实有关地方 *** 主体责任外,还要发挥好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和民众等多元主体合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保护区建设中来。
将保护传承与合理开发相结合,积极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促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有效衔接;加强区域发展战略中的非遗保护传承,如在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中建立区域保护协同机制,举办品牌活动,加强专题研究,生动呈现中华文化的鲜明特色;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非遗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作用,把非遗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守住文化根脉。
将生产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相结合。加强非遗传承人梯队建设,提升传承人技能艺能。实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加大非遗师资队伍培养力度,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参与学校授课和教学科研。在中小学开设非遗特色课程,构建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鼓励建设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特色中小学传承基地;加强非遗成果转化应用,支持利用非遗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研学等业态,推出一批具有鲜明非遗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研学旅游产品和演艺作品;营造钻研技艺的浓厚氛围,激活非遗技艺活态传承的生命力。
将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一方面,坚持请进来,如打造非遗博物馆与传习所、建设文化示范基地等,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能人、企业家等参与到相关民俗传习中来;另一方面,坚持走出去,对外讲好中国非遗保护的精彩故事,全方位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张胜、吕慎、陈冠合、吴春燕、张勇、张哲浩、李建斌、王斯敏光明日报见习记者阮紫嫣)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22日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