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真紫砂壶多少钱一把?九香所认可的入门级原矿紫砂壶至少得300元以上,从入门级到实用茶器到实用精品到收藏级艺术品价格也差异非常大,若不考虑艺术价值,纯粹是喝茶的话1000元左右的壶已经非常不错了。当然,为了避免购壶上当,壶友还必须做些功课,避免一些对紫砂壶认识的误区。
1、太迷信印章
自古以来,印章在中国人的头脑中具有绝对的权威性。面对一把紫砂壶,谁做的,这似乎成了必问和必答题。过去,在自己的作品上钤印等于是在做品质保证,可是在仿品、代工泛滥的今天,已经由“这把壶是谁做的”演变成了“这把壶敲谁的章”了。一个“敲”字,生动而内涵丰富,不仅敲在紫砂作者的良心上,更敲在了万千热爱紫砂追捧紫砂的壶迷心坎上!
伪造时大彬款识
有的“高工”、“大师”自己不做壶,甚至压根儿就不会做壶,通过各种公关搞到了职称,然后把自己的印章刻上几十套,找不同的工手来代工,最后都盖上他的印章,于是就成了他做的壶。你甚至拿着这把壶去问大师:“请问大师,这把壶是你做的吗?”他一定会回答“是的”!我说过,你永远也别想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2、太迷信颜色和光泽
冒充大红袍加了铁红粉的化工壶
在自然界一些动物身上,大红大绿的颜色往往是一种警示色,它分明在提醒人们,“小心了!别惹我,我是有毒的”。紫砂壶的颜色也如此。市面上一些大红大绿的颜色,常常是添加某些化学原料所烧成,冒充什么绝世、极品、稀缺好泥。原矿紫砂无论怎么烧也烧不出那样的色彩。紫砂的颜色是低调的,淳朴的,不会那么鲜艳张扬。
还有一些明明是刚出窑的新壶,却有着油润光泽,看上去很漂亮,很像传说中的极品好壶。要知道,经历过1100多摄氏度的高温,任你什么光泽,出窑后大都是“灰头土脸”。除非明针功夫非常到位,如朱泥等细料,可能会有些许水色。“灰头土脸”其实才是紫砂的真实本色。那些油光可鉴的新壶,要么是涂油,要么是速成打磨抛光所致。这样人工速成处理过的壶,要想养出真正的包浆,那是不可能的。
3、太迷信所谓的“艺术性”
我们始终得牢记一点,紫砂壶的本质是用来泡茶的。不应仅强调它的艺术性,而应更多地关注它的工艺性与实用性。艺术性始终是建立在实用性的基础之上的。离开了实用性,只强调艺术性,紫砂就变成了单纯的美术作品,变成了专门的雕塑,那是米开朗基罗是罗丹他们的事,与饮茶用的紫砂壶关系不大。紫砂界最高荣誉称号的全称是“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而不是“国家级美术大师”。所以对那些中看不中用、哗众取宠的奇形怪状的壶,要勇敢的大声说“不”。
4、太迷信“大师”及各种职称
紫砂界没有“世界级大师”,也没有“诺贝尔奖”。某些制壶艺人,拿出来动辄“世界华人杰出陶艺家”,“中国紫砂壶文化XX大使” ,或者全球知名大师等等吓死人的头衔。这些除了缴费外,都找不到评定机构的名头,只有那张纸是真的,别的都是子虚乌有。无非就是自抬身价,骗取利益。获奖证书也是如此,尽管某人的某个壶款确实在某次展会某次评比中获了奖拿了名次,但其含金量有多高、权威与否、有无猫腻,摆在你面前的还是不是获奖原件,答案只有一个—-愿者上钩。
很多紫砂工匠其实文化水平并不高,当然,这不是说他们做的壶水平就不高,但这些年人们都喜欢看职称买壶、看职称定价,于是很多只有高小毕业做了30多年壶的人也不得不去排队考职称。没有职称,似乎壶就卖不出去了。悲哀啊,这是个体制的问题!还是那句话,有职称的壶不一定就好,没有职称的壶不一定就不好,一切都要由壶本身说了算,而不是职称说了算。你是买壶,不是买职称!
5、太迷信紫砂的“收藏升值”说
收藏紫砂壶,藏家都有“藏珍”的心理,希望自己的宝贝独一无二,与众不同。一把全手工紫砂壶,从制作到烧成,工序繁杂。选泥料,切泥块,打泥片,围泥片,划底片,打身筒,收底,篦身筒,制嘴巴,整壶流,千锤百炼,需要使用数十甚至上百种工具,历经数十道工序,直到毛坯完成,晾干后进窑数次烧制。如果烧制过程中出现破损、泥料瑕疵,那就等于前功尽弃。一个正值壮年的熟练工手,制作中等难度的紫砂作品,一个月也就10把产量,夏冬还各有一个月无法开工,一年能有百余作品已属难得。对于那些动不动就能拿出几十上百款不同紫砂壶来,并且常年累月四处展览的“大师”、“名家”们,不停地嚷嚷着自己的作品能如何如何升值,这里只说一句,其来路和制作均值得推敲和论证。
徐安碧作品《长信宫灯》
玩壶者应该摆正心态,选一把真正的原矿紫砂壶,只要做工精致,造型装饰等也符合自己的审美趣味,一边泡茶,一边养壶,一边把玩,这就足够了,至于升不升值、升值多少,不必太在意。客观说,即便是今天很多真的大师壶、名家壶,其升值空间又有多少呢?一是因为收藏拍卖领域本来就是个“击鼓传花”的资本游戏,炒作成分居多,很多壶的价格已经严重偏离其实际价值,你很可能就是这个链条上的最后一个买家了;二是真正达到一定艺术境界和审美趣味的大师并不多,别看到处是一片喧哗与骚动,你也大师,我也高工。有人说“明代良工让一时,景舟之后无大师”(一时,即时大彬,紫砂制作工艺的奠基人),这话虽有些绝对,但也未尝没有击中当下紫砂界的时弊。总之,时间是伟大的作者,它会做出最后的选择与评判!作为普通的玩壶者,不宜有捡漏心态,这个领域实在没有太多的漏给你捡。
顾景舟在晚年说过一句话:“我有不会讲话的东西在这里替我讲话,就是茶壶。”在这个充满杂音的时代,安静地做自己的紫砂,让不会说话的茶壶来表达我们想说的话“。炎炎酷暑,每天单程去趟师傅家就是40分钟,做壶为了理解壶和作者,一方面增加自己的鉴赏水平,另一方面通过不断积累经验,为信赖我的壶友们选出最诚心如意的作品,这就是华博大师在不断探索紫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