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李斯特爱之梦写给谁的(李斯特爱之梦第三首朗朗),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李斯特爱之梦写给谁的(李斯特爱之梦第三首朗朗)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李斯特爱之梦写给谁的(李斯特爱之梦第三首朗朗)

乐邻,“乐”在身边!音乐信息共享&交流平台

19世纪中叶,一套由弗朗茨·李斯特为男高音或女高音独唱而做的声乐套曲正式面世。这套名为《爱之梦》的声乐曲集由三首歌曲组成,分别跟据乌兰和符利拉德的诗:《高贵的爱情(Hohe Liebe)》、《神圣的死亡(Seliger Tod)》以及《尽其所能爱的去爱(O lieb, so lang du lieben kannst)》谱曲。与此同时,还有一套由李斯特本人为钢琴独奏而改编的同名套曲同该作品一起发行。170余年后的今天,人们说起爱之梦,脑海里却不会再浮现出任何声乐歌曲的影子,甚至连“套曲”一词都逐渐被人遗忘。套曲的第三首,由符利拉德的诗改编的降A大调钢琴独奏曲,成为了人们脑海中“爱之梦”唯一的代名词。

这首“爱之梦”无疑是一首旋律优美且技巧精深的优秀作品。出人意料的是,在音乐学者及钢琴家间,第一、二首爱之梦的风评却超过了知名的第三首。他们认为,无论是和声安排还是戏剧冲突,前两首都有不可忽视的光辉点。而第三首,诚然有着几近完美的旋律,但不免落入俗套。然而事实证明了,这一些小小的评论阻挡不了第三首“爱之梦”成功的步伐。它的光芒盖过了所有的兄弟姐妹,成为了人们脑海中唯一的“爱之梦”。

说起“爱之梦”,还有一个十分有趣且重要的概念,这也是李斯特作为作曲家时常被人忽略的一点,就是他对“标题音乐”的使用和推动。所谓标题音乐,是作曲家根据某一非音乐主题——如情感、事件,甚至天气、物品而做的音乐。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带标题的音乐都是标题音乐,甚至有时候作曲家满怀着感情而作的音乐——如贝多芬《英雄第三号交响曲》——也并不是标题音乐。区分标题音乐和普通音乐的最好方法是判断标题和音乐的重要性。

标题音乐中的音乐是为标题而服务的,比如这一首《爱之梦》,其音乐本身根据情诗完美地展现并表达了其中蕴含的画面与感情;而带有标题的普通音乐,其标题是为音乐服务的。虽然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中有不少大气磅礴体现英雄情怀的段落,但其本质还是一首“交响曲”,而非描写“英雄”的曲子。李斯特对标题音乐的贡献是巨大的。就钢琴作品来说,除《爱之梦》外,大家耳熟能详的《但丁奏鸣曲》、《死亡之舞》等都是标准的标题音乐。除此之外,李斯特还开创了描绘特定主题的标题音乐体裁——交响诗。自此,无数优秀作曲家们有了通过音乐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与理解的手段,无数的优秀交响诗作品就此诞生了。

回到曲目本身,爱之梦是一首降A大调的夜曲风格艺术歌曲,全曲由三个段落组成。曲目伊始,由左手引入的弦律声部立刻由右手承接。由于特殊的写作手法,演奏者不得不将本应一始而终的旋律声部打散交由两只手分别演奏,这在当时是并不多见的。

(主题)

由左右手交替演奏的主旋律维持了整个段落。随着第一段最后一句旋律结束,高声部的伴奏戛然而止,一段充满幻想的自由段落将我们引入B大调第二段落。

(一二段交替)

第二段将主题交给了右手,中声部的伴奏声部却依旧由左右手配合完成。比起降A大调的第一段来说,B大调无疑是热情洋溢的。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调性也配合着做出相应的变化。紧随而来的是一段比B大调主题更加热情的C大调经过段,主题第一次由单音扩展至八度 *** ,伴奏也由之前的回旋音变为了分解 *** 下行。

(B大调段落及C大调经过段)

逐渐急促的热情将我们推向了整曲的 *** 。 *** 由E大调负责表达,广阔的音域配合中声部的分解 *** ,以及紧随而来的右手高声部 *** 配合左手上下翻滚的琶音…这一切所构筑的浑厚的音响效果将主题狂野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 *** )

气氛达到顶点时,一段自由的华彩段落将我们拉回降A大调的主题。这次主题由右手独立完成旋律声部。有趣的是,虽然主题声部已经处于一个较高的音域,在此之上却依旧安排了左手的和声伴奏,将主题置回“中声部”的范畴。这也和 *** 部分的主题区分开来,显示了尾声的平静。

( *** 顶点,华彩与主题再现)

最后一次主题结束吟唱后,一段由音程引入的尾声将整曲结束在了一个清晰、明亮且温柔的降A大调 *** 中。

(尾声)

文:墨噗

更多李斯特爱之梦写给谁的(李斯特爱之梦第三首朗朗)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