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邵阳
是一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
身为邵阳人
对“宝庆古八景”一定不陌生
曾美景如画,名贯古今
宝庆古八景
“佘湖雪霁” “双江秋月”
“六岭春色” “洛阳仙洞”
“桃洞流香” “莲池古香”
“山寺晓钟” “龙桥铁犀”
龙桥铁犀
由青龙桥及镇桥铁犀与周围水域市街构成。桥跨邵水,初为木构,始建于唐乾宁元年(公元八九四年)。
双江秋月
宝庆古八景排行第二;两水中分,偌大邵阳城鼎足而三。自古一水润城,堪称灵动有致;何况两江环郭,可谓独厚得天。
洛阳仙洞
明代贵州按察司佥事杨廷芳归讲东山书院时有洛阳洞诗云:石径荒凉半草莱,洛阳洞依白云隈。境通康济祠前近,门对萧梁寺上开。数局残棋隐苔藓,一溪流水隔黄埃。空山几度频回首,不见仙翁跨鹤来。同代宝庆知府谢省咏洛阳洞亦曰:丹鼎何人知岁月,洞门长日锁烟霞。仙踪一去无消息,唯有碧桃春自花。明参政车大任亦诗云:门连丹灶锁,坛共白云平。六百年前,车公寻胜;仙踪已渺,石径苔荒。棋局存残,烟霞长锁;寂寞空山,坛鼎苍茫。想仙翁修道,滞居此地;怀念故乡,遂名洞洛阳。
佘湖雪霁
山名佘湖,倒天为湖。澄蓝作水,白云翻浪,青莹莹而恨雾霾,虽京沪不兑;笃悠悠而喜雪霁,纵港澳亦回。君以生命赚钱财,我以空气挣寿来,愿以名利千万倍,赊此林下慢慢嗨。
桃洞流香
桃洞流香,地处城南桃花村,为喀斯特溶洞。洞内乳石怪立,穷形尽相;洞前桃林繁烨,窈窕骋姿;洞外巨石危岩,状若菇云。宋景定甲子邵州郡守麋登书“古云根”三字于石,是谓“云根石”。并书古篆“洞阳仙境”“桃洞流香”两额刻于洞口,书法苍拙刚劲,洞内出阴河,每当暮春时节,曲水流丹,花香馥郁。如此佳景,宜画宜诗。清宝庆知府傅鸾祥有《桃花洞》诗云:“策杖寻幽僻,孤亭落照悬。
危峰来远岫,叠磴削寒烟。千岁胡麻绝,三春桃蕊鲜。空留名胜地,何处觅渔船?”可知为历代文人赏游遣兴之地也。今逢盛世,赋之曰:古城八景,自古名扬。城南地僻,桃洞流香。
六岭春色
六岭,邵阳古城东南隅六座山岭之统称。曰天池、铁铸、望仙、六一、八角、鹿头(栖真)。原天池山上有池,四时不枯。铁铸山为古代冶铸地,山下有太平寺。望仙山下有驻鹤祠,鹿头山下有白鹤观和饮鹤池,传说为吕洞宾遗迹。宋时六岭,各有一亭,分别名月池、丹井、楚望(望仙)、杏冈(六一)、熙春(苍雪寒碧)、绣谷遐观,后颓圮。宋嘉定十二年(公元一二一九年)于旧址复修,并建镇边楼。
山寺晓钟
山寺晓钟,故址在今昭陵西路。山顶之东山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梁代,后城内太平寺迁东山,两寺合并,称为太平兴国东山讲寺,为聚僧讲经之地。明嘉靖年间,移县署钟楼之“景泰铜钟”于寺内。
每当清晨,钟声缭绕,远播于街巷闾里,回响于资、邵二水行舟渔船之上。明兵部侍郎张同敞有《东山寺》感怀:“古寺入风幽,村烟江水头。木疏钟磬落,人静雨花流。有客寻闲约,逢僧问静修。擎杯云到掌,醉为此山留。”